瀏陽官橋“新青農”鄉村振興“主力軍”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王文 通訊員 文婷

在瀏陽市官橋鎮,有一群新型青年農民,他們平均年齡34.7歲,他們當中既有回鄉創業的農場主、蔬菜種植龍頭青年、機械化種植水稻大戶,又有返鄉種桃的大學生、稻蛙套養的退伍軍人、山雞養殖致富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官橋“新青農”。

今年以來,長沙瀏陽市官橋鎮堅持“圍繞產業抓人才,抓好人才促產業”理念,以特色農業產業為依託,大力實施“人才興農”戰略,積極引導各類人才向鄉村流動聚集。這群年輕人走到一起成立了“長株邊際新青農創業聯盟”(下稱“新青農聯盟”),整合資源共同打造鄉村產業振興的“最強大腦”。截至目前,該聯盟創造農業經濟效益570萬元,帶動周邊80餘戶農民自主創業,直接解決245人就業,其中貧困戶69人。

近日,我們走近官橋“新青農”,講述他們的創業故事。

回鄉創業的農場主潘冬

浏阳官桥“新青农”乡村振兴“主力军”

(回鄉創業的農場主潘冬)

秋風輕拂,吹來瓜果香。玉米地裡碩大的“棒子”壓彎了枝條,摘下蒸熟,咬下一口,滿嘴香甜。

近日,新青農聯盟會長潘冬來到了會員李孟其的蔬菜基地,將與超市達成的購銷合同送到李孟其手中。今年8月,潘冬將自己供應蔬菜、水果、大米的株洲步步高超市介紹給李孟其,幫助其取得了該超市蔬菜經銷權,預計未來一年逾萬斤的茄子、玉米、絲瓜等蔬菜將不愁銷路。

潘冬是官橋鎮一江村人,今年31歲。談及“牽線”原因,潘冬笑著說:“農戶之間不是競爭關係,抱團做大、做出特色才有人氣、有銷路,回家鄉我就是要帶動村民一起發展家鄉農業。” 原來早在2018年1月,潘冬便將自家公司交由妻子管理,毅然回鄉帶領村民發展農業。當年3月,他成立瀏陽市昂和種養專業合作社,通過承接超市蔬菜、水果、大米等經銷權的方式,成功解決本地34戶菜農銷售問題。

“最近幾年,大家對綠色農產品的興趣越來越大,農戶們會種植、養殖,卻愁銷路。今年我們打造了一個農家特色產品的網絡銷售平臺——‘鄉野村鮮’,幫助會員及50餘農戶打開銷路,也讓城裡人動動手指便能吃到鄉里特產。”潘冬興奮地介紹著聯盟新開發的微信小程序。 利用村級閒置土地,潘冬正在創辦湖南省盛貿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準備打造集餐飲、垂釣、蔬果採摘、生態養殖、養老於一體的農村休閒旅遊新模式,希望村裡有了好工作,更多的農民能返鄉建鄉。

山雞養殖致富人

浏阳官桥“新青农”乡村振兴“主力军”

(山雞養殖致富人劉在平)

31歲的劉在平是官橋鎮蘇故村的“養雞大戶”。

劉在平職高畢業後便在外務工,2010年他回鄉發展,在村裡養雞。

“以前蘇故村小貝山衝交通條件差,居住人口少,土地閒置率高,我想這不正好用來飼養山雞嘛!”憑著在互聯網自學和向周邊村民請教習得的走地雞養殖技術,劉在平在山坡放養生態土雞,將山衝交通、人口劣勢轉變為養殖優勢。“從最開始的200個雞蛋孵化養殖,慢慢摸索經驗,擴大規模,實現存欄有兩千餘隻。”他也成了遠近聞名的“養雞大戶”。

眼看雞越養越多,緊靠口耳相傳的銷售途徑終究不能長遠。就在這時,“鄉野村鮮”微信小程序幫他解決了這個難題。

“以前我只會養雞,不會銷售。通過‘鄉野村鮮’做了宣傳後,現在網購大概賣了四五千元,收入可觀。”劉在平說。

隨著養雞業的紅火,劉在平進一步豐富產業,不僅種植水果、養殖藏香豬,如今還在集鎮開起了花店,用自己辛勤勞動,撐起一家老小生活“穩穩的幸福”,為官橋樹立了自力更生、吃苦耐勞、勤勞致富的好榜樣。

他說:“家窮志不窮,只要勤勞就沒有過不去的溝坎!以前我得到村民的幫助,實現了脫貧致富,現在我也想帶領貧困農民一起做農業,攜手致富。”

返鄉種桃的大學生

浏阳官桥“新青农”乡村振兴“主力军”

(返鄉種桃的大學生張強)

今年29歲的張強是官橋鎮八角亭村的“種桃大戶”。

2012年張強大學畢業後,紮根農村從事桃子種植,目前已培育50多個品種40多畝桃園,從4月份到11月份,桃園桃子將分七八個批次陸續上市,是官橋當地小有名氣的“桃子哥”。

“請你把送貨地址告訴我,我們馬上寄送。”“今天實在忙不贏,麻煩你上門取件。”正忙活打包裝箱桃子的張強手邊電話不斷響起。

張強種植的桃子大多通過電商渠道進行銷售,主要銷往長沙和廣東,還有部分是上門採摘,目前每天桃子的銷售額約五六千元。“大學畢業後,我是揹著兩箱方便麵坐火車去河南、山東等地學習種桃技術的,當時想著一定要把好桃種回我們官橋的土地上。”張強說,他培育的桃子不使用化肥、有害農藥,又大又甜,價格可以賣到15元/斤。

為擴寬桃子的銷路,張強加入了官橋鎮新青農聯盟,大家捆綁在一起互通資源進行引流。張強說:“加入聯盟後,桃子的銷售額比以前增加1倍。”經過多年努力,終於小有所成,他不僅自己承包種桃樹,還帶動周邊農戶多樣化種植梨子、柚子、桔子等80餘畝。

“種桃子雖不是很光鮮的職業,但卻是我的事業,現在我年收入20多萬元,不比城裡上班的同學差。”張強表示,隨著國家推進鄉村振興,農村的發展會越來越好,未來他仍將專注於桃子種植,並繼續擴大種植規模。

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湖湘情懷,黨媒立場,登錄華聲在線官網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新湖南客戶端讀者熱線:0731-84326002。轉載授權:0731-84326133蘇女士。轉載須註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