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军“莽娃子”,对战7元帅200开国将军,逼出四渡赤水传奇

毛主席用兵如神,而在主席卓越指挥的经典之作中,长征途中的四渡赤水可谓经典中的经典。

四渡赤水,并不是一个从一开局就制定好、设计好的战役,而是从不利走向胜利、由被动转为主动的惊险过程。四渡赤水的开局,甚至是一场非常危急的险战。红军主力精英尽数参战,毛、周、刘、邓、杨等核心领导,以及我军七大元帅朱德、林彪、彭德怀、刘伯承、叶剑英、聂荣臻、罗荣桓,陈赓、宋任穷等200余开国将军悉数登场。如此豪华的阵容,在我军历史上绝无仅有!

川军“莽娃子”,对战7元帅200开国将军,逼出四渡赤水传奇

而对方阵营中的敌将,也不是等闲之辈,而是一个誓要与红军拼命的川军虎将——郭勋祺。

郭勋祺是从行伍中一步步走出来的军人。他1912年就从军,因勇猛过人,一步步升官提拔,成为川军尽知的名将。

郭勋祺有两个外号,一个是“大熊猫”,调侃他圆脸圆眼;另一个则是“莽娃子”,是形容他凶猛善战的军人品质。大革命时期,郭勋祺有幸结识了一大批四川籍的我党人士,最要好的就是陈毅、刘伯承。经陈毅介绍,他还经常参加由杨闇公主持的会议,郭勋祺只差一步就加入了我党。但很快,以蒋某人为首的势力背叛,四川军阀也趁势掀起腥风血雨,四处捉拿我党人士。郭勋祺在这种危急时刻,救护陈毅离开了四川,但他从此与我党失之交臂。郭勋祺后来投奔了四川军阀刘湘,听蒋某人调遣进攻我洪湖根据地。

川军“莽娃子”,对战7元帅200开国将军,逼出四渡赤水传奇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遵义会议后,红军制定的下一步策略是渡过乌江北上,在川北建立新的苏区。这就让包括刘湘、郭勋祺在内所有四川军阀感到恐慌,这触动了他们的核心利益。他们决心拼死与红军决战,阻止红军入川。

他们一改以往听蒋当局调遣时“出工不出力”的状态,调集精锐部队,积极对黔贵地区的红军进行围追堵截。

1935年1月,红军到达贵州习水土城地区,决定在此击溃一路追击红军的川军,然后渡江入川。而紧追红军的不是别人,正是郭勋祺率领的川军精锐。

1月27日,红军二局(红军情报局的代号)译获敌人电报,却在译电时犯了一个错。郭勋祺本有6个团的兵力,红军却误以为只有4个团,造成重大决策失误。

毛主席决定调红三、五军团伏击,红九军团担任预备队。可是战斗一打响,红军发觉敌军实力绝非情报所说的6000人,而是一万都不止!而且这股川军作战非常凶悍,武器装备也非常精良,定然是川军精锐部队。

川军“莽娃子”,对战7元帅200开国将军,逼出四渡赤水传奇

这股川军,实际上都是和主将郭勋祺一样的“蛮娃子”。他们装备了杂牌军罕见的德国M35钢盔,并配备了许多“花机关枪”,战斗冲锋非常凶悍。川军一度突破冲击到距离毛主席所在的指挥部极近的阵地上!而红军总指挥部背后,就是赤水河,情况万分危急!

关键时刻,陈赓率领的红军“干部团”冲了上来。从一定意义上说,红军干部团是我军早期历史上的“特种部队”,它是由李德按照一战时期德军著名的“暴风突击队”的建制,亲自组织的精锐部队。其成员都是红军各部队抽调的优秀指挥员,平时是教导队,战时就是突击队,担负最危急的任务。在长征途中,是保护核心机关的“近卫团”。其配备的武器装备,在红军中也是最豪华的。红军缴获新式武器,均优先配备给干部团,弹药也十分充足,可以敞开痛痛快快地打。在缺枪少弹的红军队伍中,干部团是个特殊的骨干精锐。

川军“莽娃子”,对战7元帅200开国将军,逼出四渡赤水传奇

所以,干部团一上来,很快压制住了郭勋祺的“蛮娃子”兵,暂时解除了指挥部的危机。

不过,郭勋祺的后援部队正火速来袭,而蒋当局调集的薛岳兵团和黔军名将王家烈的部队,也在赶来,企图围歼红军。

川军“莽娃子”,对战7元帅200开国将军,逼出四渡赤水传奇

是继续和敌人硬拼,还是承认失利实施转移,然后再通过运动战寻机扳回战局?毛主席毅然决定:红军撤出战斗,渡过赤水河,远避敌军优势兵力。

这就是四渡赤水中的“第一渡”。单说这一渡,红军无疑是被动的、失利的。不过这也是一次转折点,红军随后机智灵活地与敌军展开运动战,将敌人越拖越混乱,最后寻找战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彻底瓦解了敌人的攻势,取得四渡赤水的最后胜利。从此,蒋当局对红军再也无力实施有效的攻击。

川军“莽娃子”,对战7元帅200开国将军,逼出四渡赤水传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