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山西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新聞發佈會

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山西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新聞發佈會

10月30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佈會。省文物局副局長趙曙光,運城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志峰,運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陳竹琴,運城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黃勳會介紹我省第八批國保單位申報及我省文物保護利用等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馬學英:

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佈會。

前不久,國務院公佈了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西新增79處,國保單位達531處,數量穩居全國第一。我省11個地市中,運城市新增12處,國保單位達102處,數量在全省位列第一,是全國國保單位數量最多的地級市。為幫助大家更好地瞭解有關情況,今天我們邀請到省文物局副局長趙曙光,運城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志峰,運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陳竹琴,運城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黃勳會,向各位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參加今天新聞發佈會的有中央駐晉主要新聞單位和新聞網站的記者,有省內主要新聞單位和新聞網站的記者,還有香港商報的記者。歡迎各位!

首先,請省文物局趙曙光副局長介紹我省第八批國保單位申報有關情況及省文物局下一步工作重點。

省文物局副局長 趙曙光:

各位記者朋友們:

上午好!非常高興就山西的文物工作與同志們再次會面。我受劉潤民局長委託,代表山西省文物局,對長期以來關心支持山西文物事業的媒體界朋友們表示感謝,也感謝大家對我省八批國保申報情況的關注。下面,我就山西第八批國保的申報情況和省文物局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向大家做個介紹。

2019年10月16日,國務院發佈了《關於核定並公佈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核定公佈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計762處,與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併的項目50處。這項工作是在去年12月份,我們按照國家文物局的要求,經過各縣市的層層篩選,通過我省古建築、考古專家們的嚴格把關,從600餘處當中選出了369處向國家文物局進行了申報。經過國家文物局5輪專家的淘選,最終確定了全國762處的總數,我省入選79處,佔到全國總量的10.37%,另有3處與現有國保單位合併。目前,山西共有國保單位531處。其中,古遺址46處,古墓葬20處,古建築421處,石窟寺及石刻15處,近現代及紀念性建築28處,其他1處,數量仍傲居全國第一。與國內文物大省相比,較河南省多111處,較河北省多244處,較浙江省多251處,較陝西省多262處,表明山西是中國最為重要的珍品文物資源富集區,是中華文明基因庫中不可替代的文化重地。

令人欣喜的是,這次我省11個市均有不俗的表現,在與全國各省資源比拼中每個市都有斬獲,尤其是全國排名前五的地級市中,我省佔有四席。具體來講,這次入選最多的是呂梁市,增加了13處,最少的是朔州市,但也有2處進項。從我省11市的排名情況看:運城市新增12處,以102處雄居全國地級市的第一名;長治市新增7處,以73處排名全國第三、全省第二;晉城市新增7處,以72處排名全國第四、全省第三;晉中市新增4處,以69處排名全國第五、全省第四;臨汾市新增11處,以54處排名全省第五;呂梁市新增了13處,以39處排名全省第六;太原市新增5處,以38處排名全省第七;忻州市新增12處,以36處排名全省第八;大同市新增3處,以30處排名全省第九;陽泉市新增3處,以11處排名全省第十;朔州市新增2處,以7處排名全省第十一。

這次山西新入選的國保單位有這樣三個特點:一是古建築仍為我省的遺產大宗。入選54處,佔入選總數的68.35%;結合前七批367處國保古建築,國保古建築總數達421處,佔現有全國國保古建築總數近1/5,體現了山西無人能匹的古建大省的顯赫地位。二是近現代革命文物比重明顯增加。在前七批國保單位中,我省共有近現代重要史蹟和代表性建築19處,佔全部國保的4.2%。此次公佈的第八批國保中有近現代文物9處,佔總數的11.4%,較之前有了大幅增長。三是古遺址、古墓葬、石窟寺及石刻造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同類遺存的平均水平。

八批國保的申報,我們打了一個漂亮的保衛戰,可以用“完勝”來形容。這既要拜賜大自然和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這些珍貴遺產,更應感謝歷朝歷代山西百姓對它們的守望呵護。這個全國第一榮譽的取得,一是凸顯出山西文物大省深厚的資源潛力,二也是山西各級黨委、政府對文化遺產保護的高度重視的結果,特別是運城市委、市政府及各縣委、縣政府在整個申報過程中給予了高度關注,多次到國家文物局、省文物局請示彙報,組織專家對文物資源進行復核,反覆提煉文化價值,體現了高度的政治站位、文化自覺和對遺產的珍視,令國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十分感慨。接下來,他們將對其工作和下一步的計劃進行專門通報,我們會看到一個負責任的黨委、政府在文物保護、文化自覺上的擔當和作為。

我們將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物保護的重要指示精神,滿懷敬畏之心,擔負起歷史賦予的重託,按照《文物保護法》的要求,做好搶救、保護、利用和管理工作。省文物局將重點從以下幾方面做好推進工作:

一是在文物保護方面,以保護文物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為最高原則,在做好文物本體的搶救性保護同時,向搶救性與預防性保護並重轉變。同時,利用數字化手段,進行原真信息的科學採集記錄,開展文物本體的監測研究,做好文物信息的檔案保全。

二是在研究機制方面,依託山西彩塑壁畫保護研究中心、山西國寶級古建築研究保護中心和山西石質文物保護研究中心,引進科研院所開展合作,搭建多學科、多部門參與的文物科學保護研究平臺,提高山西文物的科技保護能力和水平。

三是在安全管理方面,借力國有大型企業的運行平臺,鋪設文物保護單位的“天眼”監控監管網絡。通過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方式,建立安全巡查隊伍。開展法人違法專項整治行動,增強文物安全防範能力。全面提升文物的安全保護和監管治理水平。

四是在人才培養方面,與國內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合作,走出去請進來,多方式多層次引進專業學科帶頭人。持續推進文博後備領軍人才、對外合作人才、工匠技能人才的培養,為我省文物事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和後備人才保障。

五是在社會力量參與方面,持續推進“文明守望工程”,鼓勵社會力量對未設置保護機構的文物建築進行認養認領。對有保護管理機構的文物單位,實施管理權和經營權相分離的“兩權分離”改革,吸引有經驗、有實力、有情懷的社會資本開展合作。引進社會研究力量,講好國保故事,提高活化能力,讓文物說話。

我就簡單介紹到這裡,謝謝大家。

馬學英:

感謝趙曙光副局長的介紹。

下面,請運城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志峰介紹運城市進一步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有關情況。

中共運城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王志峰: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記者朋友:

大家好!

這是一個收穫的季節。近期,國家文物局公佈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運城新增12處。至此,運城市國保單位總數達102處,是全國地級市國保文物最多的城市!在這裡,我首先代表運城市委、市政府,向參加今天新聞發佈會、關心支持運城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省文物局趙局長、省委宣傳部各位領導、各位同志及各位新聞界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運城地處黃河直衝華山調頭東去的拐彎處,屬於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運城市國保單位突破100處,這充分說明國務院對運城文物大市地位的肯定,是對運城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的肯定。我們為此既感到自豪,同時也感到文物保護工作的壓力和動力。

為進一步挖掘傳統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承繼歷史文脈,講好中國故事,運城市委、市政府將從多方面入手,規劃先行,加大保護和利用。具體講,我們將通過“八個加強”進一步強化文物的保護和利用:

第一,是進一步加強文物資源保護。

保護是利用的前提和基礎。運城文物歷史悠久、資源豐富、品類齊全,經過第三次全國不可移動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目前全市文物底數基本摸清。我們要進一步保護好豐富的文物資源,首先是把文物保護納入全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納入城鄉建設規劃、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納入體制機制改革,納入市、縣級領導責任制,為文物保護提供政策、資金、機構、隊伍、環境等方面支持;其次是出臺《運城市文物保護條例》,統籌協調相關部門,配合基本建設、城市改造和新農村建設項目,做好考古前置和淨土地出讓工作,確保既對項目建設有利,又對文物保護工作有利;同時,加快全市國有和非國有博物館建設,提升博物館展廳及庫房文物保存硬件水平,全面改善館藏文物保護環境,實施館藏文物修復計劃,提升陳列展覽水平,深入挖掘、研究文物價值內涵,加強館藏文物利用,讓文物說話,講好運城故事。

第二,是進一步加強城鄉建設中的文物保護。

在城鄉建設中,我們將把文物保護作為工作重點,區分輕重緩急,統籌協調保護;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名村、名鎮整體格局和歷史風貌的保護,特別是防止拆真建假、拆舊建新等建設性破壞行為;涉及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建設控制地帶和地下文物埋藏區的建設項目,嚴格按照文物保護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相關手續;堅持原址保護原則,不可移動文物不得擅自遷移或拆除,因建設工程確需遷移、拆除的,必須嚴格遵照《文物保護法》執行。

第三,是進一步加強文物安全防護。

我們將實施文物平安工程,進一步完善文物建築防火和古遺址、古墓葬、石窟寺、石刻防盜防破壞設施,降低文物保護單位安全風險。落實文物管理單位主體責任,夯實基層文物安全管理,健全市、縣、鄉、村四級文物安全管理網絡。特別是要發揮鄉鎮綜合文化站作用,完善文物保護員制度,推行政府購買文物保護服務,逐處落實文物安全責任單位和責任人。

第四,是進一步加強對文物的合理適度利用。

文物的利用必須以保護為前提,以服務公眾為目的,以彰顯歷史文化價值為導向,以不違背法律和社會公德為底線。在文物建築開放使用方面,我們將堅持最小干預原則,不改變原有形式、原有格局和原有風貌,使用前嚴格核實現狀,明確使用職責,開展可行性評估,制定開放策略和計劃,按照級別依法審批。文物景區景點要合理確定遊客承載量,國有不可移動文物不得轉讓,不得作為企業資產抵押經營。堅持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重點培育以文物保護單位、博物館為支撐的體驗旅遊、研學旅遊和歷史街區休閒旅遊線路,提升運城文物旅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實施紅色遺產、名人故居和古民居專項搶救性保護與展示利用工程,打造紅色旅遊文化品牌。

第五,是進一步加強文博創意產品的研發。

在保護好現有文物的前提下,依託豐富的文物資源,發展文博創意產業。成立運城市文化創意產業中心,深入挖掘文物資源的價值內涵和文化元素,延伸文博衍生產品鏈條,進一步拓展產業發展空間,擴大引導文化消費,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將採取授權、合作、獨立開發等方式,鼓勵眾創、眾籌,以創新創意為動力,以文博單位和文化創意設計企業為主體,開發原創文化產品,打造文化創意品牌,為社會資本廣泛參與研發、經營等活動提供指導和便利條件。同時我們要和深圳文交所開展關於古建資產化運營和村落活態化保護利用的交流合作,構建完善全市文博單位創意產品研發、生產、營銷合作機制,形成區域聯動;搭建面向全行業的產品研發、營銷推廣平臺,實施“互聯網+中華文明”行動計劃,支持和引導企事業單位通過市場方式讓文物活起來。

第六,是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

市縣兩級要成立由主要領導牽頭的文物保護利用工作領導組,副組長由市(縣)委宣傳部長、分管副市(縣)長擔任;成員單位由文物、發改、財政、住建、國土資源、環境保護、文化旅遊、公安、宗教等部門組成,定期研究區域內文物保護工作。目前,運城市已成立了運城市文物保護中心,各縣(市、區)也將成立相應機構;未成立保護機構的國保和重要省保單位,均要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由縣級人民政府設立文物保管機構。

第七,是進一步加強資金投入。

市縣兩級要把文物保護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特別是我們確定了每年市級文物保護專項經費預算每年不少於3000萬元,縣級每年不少於500萬元,並根據財政增長逐年增加。同時,我們將把國有尚未核定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納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範疇,積極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多措並舉,落實保護資金的投入。

第八,是進一步加強人才保障。

提倡專業人幹專業事。做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隊伍建設是關鍵。我們將建立人才培育和激勵機制,提升已有人員素質,重視招賢納士,建立人才階梯隊伍。在運城市本專科學校設立相關專業,同時,制定獎勵政策,優化工作和研究環境,激勵多出成果,推進文博事業穩步健康發展。

一個城市的文化遺產,就是這座城市的氣質和人文精神,也是她不同與眾的價值所在。運城超百個國保單位,是中華文明一路走來的實物見證,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根脈,沉澱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精髓。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切實做好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讓文化遺產這個最具穿透力、最具影響力的中華文化品牌講好中國故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提供文化支撐。

最後,希望大家一如既往支持運城的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工作,共同書寫傳統文化華美篇章。

感謝各位的支持!謝謝大家!

馬學英:

感謝王志峰部長的介紹。

下面,進入記者提問環節,按照慣例,提問前請各位記者先通報所在新聞單位的名稱。

1.山西廣播電視臺綜合廣播記者:

陳市長,運城有眾多的文物資源。您認為這些文物資源有什麼特點?

運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陳竹琴:

答:運城市文物數量多、門類全、時代久、價值高,蘊藏著燦爛豐富的文化內涵,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研價值和極強的觀賞性。總體來看,呈現以下六個特點:

一是史前遺址眾多。全市僅舊石器遺址就有173處,新石器遺址更多達608處,堯、舜、禹等先賢的有關資料,是運城作為“古中國”的有力證據,也使運城成為探索華夏文明起源、早期國家形態的重點區域。同時,夏商周時代的古方國文化遺存十分豐富,有倗國、耿國、虞國、魏國等。形成了舊石器、新石器、夏商周基本沒有缺環的文化體系。

二是古建文物豐富。全市共有古建築2383座,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價值較高。如芮城永樂宮、解州關帝廟、萬榮飛雲樓等就是典型代表。芮城五龍廟、鹽湖區泛舟禪師塔、萬榮太趙稷王廟、芮城城隍廟等唐宋時期建築在古建築領域也頗受關注。

三是壁畫彩塑精美。全市共有寺觀壁畫2000餘平方米,彩塑270餘尊,畫工精細,造型精美,內涵豐富。如永樂宮的元代道教壁畫,青龍寺的元代三教合流水陸壁畫、絳縣太陰寺的金代木刻塑像、新絳縣龍興寺、三官廟的元代塑像等都是彌足珍貴的藝術珍品。

四是戲曲文物獨樹一幟。我們現存戲臺多達200餘座,佔全省的五分之一,其中元代以前的樂樓、戲臺就有16座。早期石刻和近年來出土的宋金墓葬,都有戲劇文物資料發現,揭示了運城作為戲曲之鄉的悠久歷史。

五是石刻碑碣珍貴。運城故有“三晉碑鄉”之稱,現存古代碑刻2300餘通,其中元代以前碑刻有近400通。如臨猗縣北魏霍揚碑、隋代陳茂碑、新絳唐代碧落碑、夏縣宋代杏花碑等均被國家公佈為書法藝術名碑。其它具有重要歷史、科學價值的各類碑刻也不勝枚舉。

六是名人文物薈萃。如關羽、呂洞賓、司馬光、裴度、王通、楊深秀等歷史名人,多數都有故居和遺蹟;特別是聞喜裴氏、解州柳氏、龍門王氏、萬榮薛氏等被譽為隋唐時期的名門望族鬱郁如林,對於我們現代進行人才學、教育學的研究都具有十分特殊的意義。

謝謝大家!

2.山西日報記者:

運城作為文物大市,同時還擁有良好的文物資源,是否有申遺的打算?

運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陳竹琴:

答:運城市10年前就啟動了關帝廟的申遺工作,2012年,“關聖文化建築群”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截至目前,按照《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作規程》的要求,申遺第一階段工作已全面完成。但是隨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遺規則的改變,運城解州關帝廟單獨申遺確實困難重重。按照國家文物局的建議,我們決定聯合河南洛陽、湖北荊州和當陽聯合申遺。今年4月、10月,我們分別在北京和運城組織舉行了晉、鄂、豫三省關於申遺工作的推進會,申遺申請書有望於明年1月通過國家機構認證,3月上交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另外,今年我們向國家文物局彙報時,也提出了運城鹽池申遺的議題,並得到國家文物局領導的肯定。運城鹽池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目前,我們委託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給我們做前期的準備工作,那麼對鹽池的保護省委駱惠寧書記今年兩次就鹽池保護作出重要批示:“運城鹽湖是中華文化文明的結晶,做好鹽湖這篇文章對弘揚我們文化自信、文化傳承有積極意義”。下一步我們會按照駱書記的批示要求,在國家文物局、省文物局的指導下做好運城鹽池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工作。

謝謝大家!

3.經濟日報?中國縣域經濟報記者:

永樂宮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我想問一下黃局長,你們在永樂宮文物保護上做了哪些工作?

運城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 黃勳會:

答:近年來,我們在永樂宮保護上主要抓了七項工作:一是抓硬件設施。先後完成了永樂宮壁畫監測室、實驗室、圖書閱覽室和展覽室“四室”建設,壁畫修復設備配置安裝到位。二是抓人才培養。我們邀請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敦煌研究院、西安美院等著名壁畫研究保護機構的專家對永樂宮全體員工進行培訓;並選派多名專業人員參加國家、省文物局組織的壁畫修復保護和修復培訓;先後招聘了8名專業人員,今後還將根據工作需要繼續招聘。三是抓課題研究。先後與清華大學、中國文研院、北京林業大學、故宮博物院、雲岡石窟研究院等國家、省科研院校進行合作,對永樂宮彩繪泥塑科技保護、建築病害、蟲害治理防治、石質文物保護修復等課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四是抓經費投入。2016年以來,省文物局每年撥付100萬元用於永樂宮文物保護。市政府每年列支200萬元,並從今年起提高至300萬元,專項用於永樂宮文物保護工作。五是抓病害防治。對所有古建築樑架、斗拱有可能發生鳥害、蟲害的部位進行掛網防護,並開展了永樂宮元代建築除塵養護工作。六是抓數字監測。對永樂宮四座元代建築殿內壁畫實施監測預警,做到變化可監測、風險可預報、險情可預控,保護可提前。開展了永樂宮彩塑壁畫數字化工程,為下一步開展壁畫保護、古建築研究、文創產品開發提供數據支持。七是抓修復試驗。2019年6月中旬,我們邀請敦煌6名專家、技術人員到永樂宮開展工作,目前已完成龍虎殿試驗性修復工作。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化與清華大學建築學院、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合作,開展永樂宮元代彩畫課題研究;深化與故宮博物院、首都博物館、北京林業大學合作,開展進行永樂宮木構建築病蟲害防治研究;與省彩繪壁畫研究保護中心合作,開展永樂宮彩繪泥塑保護研究。全方位做好永樂宮珍貴文化遺產的科技保護工作。

謝謝大家!

4.運城日報記者:

王部長,據悉運城最近發佈了《運城(河東)上古歷史文化綱要》,請問綱要的內容是什麼?

中共運城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王志峰:

答: 今年9月下旬,山西運城第30屆關公文化旅遊節期間,我們發佈了《河東(上古)歷史文化綱要》。這是深入挖掘梳理運城歷史文化,促進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一件大事。

《綱要》是運城市委市政府邀請中華文化促進會、中國文化書院、北京大學歷史系共同組織編撰的,歷時兩年的研究成果,是一項系統性研究運城上古歷史文化的重大學術成果。我們知道,運城地處晉、陝、豫三省交界處,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歷史遺存也非常多。中條山的銅和鹽池的鹽等豐富的礦產資源,是古代的另一大優勢。從舊石器時代的西侯度、匼河,到新石器時代的西陰村、周家莊,從夏商時期的東下馮和垣曲商城,到周代的橫水倗國和上郭古城,歷代先民在這裡辛苦勞作、繁衍生息,上演一幕幕威武雄壯的歷史大戲,更留下難以計數的珍貴遺蹟和精美文物。研究梳理後可以用“資源重地、交通孔道、文明搖籃、歷史舞臺”十六個字概括運城地區在中國古代上的重要地位。圍繞這條主線,《綱要》對運城境內舊石器時代至秦統一之前的歷史記載和考古發現進行梳理介紹。

從2017年開始,歷時兩年,形成了這部《綱要》。《綱要》四章八節8萬字,科學嚴謹,涵蓋廣泛,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其價值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以運城為主體的晉南文化在中華文明起源和早期發展過程中起到了“樞軸”作用。“樞軸”一詞最早是德國哲學家卡爾·雅思貝斯提出的。主要指中國黃河流域、西方地中海流域、印度恆河流域在公元前1千年左右,同時產生思想與文化突破,是人類文明的主幹和根基。把“樞軸”一詞用到運城,充分肯定了運城在華夏文明發展中的重要歷史地位。

另一方面,通過研究得到結論,從舊石器時代直到秦統一之前,大約有3萬年左右的時間,這一區域處於領先的地位。

總的來說,開展《綱要》編撰,是運城市委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推動運城文化事業繁榮發展的重大決策,也是為運城的歷史尋找根據,增強文化自信,推進河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具體舉措,是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範區建設的基礎工程。將極大提升運城在中華民族早期文明的重要歷史地位,提升運城的文化實力,提升運城人的文化自信,在運城的文化發展史上,《綱要》留下重要的一筆。

謝謝大家!

5.人民日報記者:

趙局長,請問山西在文物保護方面實行數字化有哪些舉措、成果和案例?

省文物局副局長 趙曙光:

文物的數字化保護是數字時代文物保護、文物信息保藏的升級手段,有兩個層面,一是替代傳統手工測繪、經驗型病害檢測;二是通過對文物表象信息影像數據採集,留存文物影像檔案。在第一層面,我省開展了隰縣小西天懸塑的勘測、忻州瀕危建築及壁畫的考古搶救數字化採集。在第二層面我省開展了雲岡石窟、晉祠、洪洞廣勝寺、永樂宮等30餘處國保單位的信息採集保藏和活化利用。下一步我們將從這兩個層面加大力度,做好文物的保護與文物保藏工作,為文物的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做出山西貢獻。

謝謝大家!

馬學英:

今天的新聞發佈會到此結束。再次感謝出席今天新聞發佈會的省文物局、運城市的4位負責同志。同時,也對記者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