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車40公里,我們去快遞轉運中心感受了雙11前夜

驅車40公里,我們去快遞轉運中心感受了雙11前夜

雙十一永遠不缺乏新記錄。

菜鳥網絡在官方微博宣佈,11日早晨8點01分,2019天貓雙11發貨量破1億,比2018天貓雙11提前59分鐘。最早已經有消費者,早上就收到了自己凌晨買下的物品。

在每年再創新高的快遞量前,保持物流速度肯定是件難事。於是,我們去快遞轉運中心看了看。

大體來說,快遞分為五個環節:網點上門取件——網點到城市轉運中心——發貨地轉運中心到收件地轉運中心——轉運中心到網點——快遞員上門派件。

驅車40公里,我們去快遞轉運中心感受了雙11前夜

上海市圓通快遞的辦公大樓 / 記者王靜儀 攝

這是很簡單的過程,白天網點取件,晚上轉運中心分揀,然後快遞在公路或者飛機上徹夜疾馳,以供快遞員白天派件。

但這也是最複雜的過程。據2017年統計,上海一年要收發31億件快遞。目的地那麼多,分揀怎麼分?貨車拉貨卸貨,會不會撞車?雙十一貨物翻番,轉運中心怎麼辦?

在專屬於夜晚的世界,在距離城市中心幾十公里的大型廠房裡,每天都進行著關於效率和時間的瘋狂計算。

最單調也最熱鬧

世界上單調的工作有很多,但像快遞公司轉運中心這樣集眾多單調工作於一身的地方可能不多。

先是掃描員,通常是一個年輕女孩,站在流水線的一側。他們等著卸貨員把小包或者成袋的快遞,從貨車的肚子裡扯到流水線上,準備迎接第一關:掃描。

掃描環節早已自動化了,大多數快遞在經過機器時都可以被自動掃描。女孩們要做的事情不多,一般都只是側著頭觀察卸貨,然後偶爾下手調整快遞位置,把貼有面單的一面準確地拉到機器下,或者拿起手持掃描器進行掃描。

女孩們主要上夜班,晚上7點上班,第二天早上6點下班,除去吃飯休息1個小時,工作的9個小時裡,他們平均每小時能掃描出1300多個件,這是標準績效。而在雙十一,他們的績效能達到每小時1800。

圓通速遞的上海轉運中心有47條流水分揀線,大多數日子裡不會全部啟動,但雙十一這樣的高峰時刻,意味著掃描員的崗位有至少47個女孩像這樣的轉運中心,圓通在全市還有浦東、寶山規模稍小的2個。

驅車40公里,我們去快遞轉運中心感受了雙11前夜

圓通快遞雙子樓位於上海的“無人區”青浦區

不久的將來,女孩們的工作或許越來越少。快遞公司研發中心的使命就是科技賦能、提高效率,從單面掃描、到多面掃描,儀器的精度將越來越高,留給人工的位置越來越少。

掃描結束,轟隆作響的機器已經讀懂了這件快遞。之後,分揀機器臂將先進行粗分,根據快遞所屬大區的不同,把他們從這條流水線掃下去,滾到下方的子流水線上。

驅車40公里,我們去快遞轉運中心感受了雙11前夜

工房內,等待運送的快遞正在分揀 / 記者王靜儀 攝

真的是掃。傳送帶製造了廠房轟鳴的背景音,在裡面交談的人們需要扯起嗓子。而快遞被機器臂有節奏地打落,啪,啪,背景音裡又多了些鼓點。

導致快遞毀壞的環節有很多,這樣的大力掃臂估計也是其中之一。快遞公司不是想不到,於是,網點將快遞拉到轉運中心進行分揀時,儘量把易碎品、尺寸過大的貨品等單獨裝車,卸在沒有機器臂的人工掃描、分揀流水線上。這類貨只佔1%。

人工分揀,這是快遞行業最原始的業態。在沒有機器的年代,分揀員擠在流水線邊,所有快遞都得經過熬得通紅的雙眼的檢驗,先是粗分大區,然後細分小區、再分網點。

“以前快遞行業都是用人搬出來的,是人海戰術。現在自動化改變很大。”圓通上海轉運中心負責人範力告訴出行一客。如今,大多數轉運中心都引入了分揀機器臂,每個機器臂對應一個區域,貨來了,是自己的就掃掉,不是自己的就放過,留給後面的同伴。

一條流水線上,機器臂能代替9個人工。圓通上海轉運中心的進港區以前有500多個分揀員和掃描員,現在只剩下210個。

驅車40公里,我們去快遞轉運中心感受了雙11前夜

凌晨的快遞公司依舊忙碌 / 記者王靜儀 攝

區域的分揀結束,但是末端網點的分揀還是老大難。圓通全上海市有180多個網點,其中90多個浦西網點集結在上海轉運中心,為規模不一的網點各自開出一條流水線不太現實,拉件員,這個世界上最單調的工作之一即誕生於此。

拉件,就是把流水線上的快遞拉出來,拽到對應各個網點的子流水線上去。前一道工序的操作工先把屬於該區域的每個快遞都用紅筆寫上網點編號,從1到幾,然後拉件員就負責從一堆數字裡“拉5”“拉6”。

兩個人在主流水線兩側配合,一人為輔,先把寫著其他數字的快遞略微推遠,一人為主,負責把貨調轉90度,拉到最後幾米的子流水線上。此時來自網點的貨車正敞開肚皮在終點等候。

做這個工作的通常是男人,年齡學歷不重要,要點力氣但也不用有太大力氣,認識阿拉伯數字是重要的標準。

圓通上海轉運中心平日有920個人,雙十一期間臨時增加到2000人,翻了一倍,其中拉件員就是雙十一期間急需招聘的臨時工崗位。即使到雙十一結束,他們中的大多數不會知道也不感興趣知道,自己拉的這些數字將去往哪個網點,但他們知道,看到自己的數字,拉就對了。8000件,這是拉件員每天的指標。

與時間賽跑

默認的行業標準是,一件快遞從進入到離開轉運中心,一般不超過20分鐘。雙十一期間,這個標準被放寬到30分鐘。

物流是個與時間賽跑的行業,並且環環相扣。網點攬收率、發出轉運中心率要高,轉運中心的分揀也要迅速。運輸最耗時,一件快遞從發貨到收貨的大多數時間都在路上,而其他時間都得儘量省掉。

“快遞分卸車、粗分區域、細分網點、網點裝車四塊內容。卸車講究速度和節奏,粗分、細分講究準確率。所有快遞公司都是這四大內容,每個環節都有提高效率的可能。”在轉運中心的流水線旁,範力告訴出行一客。

圓通上海轉運中心的進港區平均每天處理60萬件,這是上海地區居民網購總量的幾分之一。雙十一期間預計將增長三倍,達到200萬。預售是個好東西,它幫助物流公司及時預判快遞數量、進行資源調配。

驅車40公里,我們去快遞轉運中心感受了雙11前夜

即將裝載完成的貨車 / 記者王靜儀 攝

雙十一是場大考。快遞公司互相瞄著對方,卸車口和流水線的固定投入每年都在增加,臨時的人員、場地和貨車更得安排上。“雙十一對快遞行業來說就是過年,這一天的數據就代表公司在快遞行業的能力。常年累月的工作沒有新鮮感,雙十一來對我們是個挑戰”,範力說。

雙十一已經不是幾年前需要擔心快遞爆倉的雙十一了。每個公司都有信心打贏這場仗,現在大家關注的,是什麼時候能夠結束雙十一,早一天、早一個小時都是勝利。

10日晚間,圓通的高層都坐鎮總部,他們實時盯著數據,等著迎接一個又一個新記錄的產生。

而在總部辦公樓後面的轉運中心,貨車徹夜不停。入場卸貨的貨車已經排好了隊,卸完貨的車轉個身再去接著拉貨。一線業務員沒有那麼宏大的目標,對他們來說,雙十一意味著累一點、忙一點,當然,也賺得多一點。

從11號凌晨後半夜開始,雙十一的貨物陸續發出,而真正的高峰,將在11號晚上到來。如果今晚沒有貨物積壓,他們今年的紅包,馬上就可以到手了。(責編/楊佩謙)

驅車40公里,我們去快遞轉運中心感受了雙11前夜

圓通公司內的員工抽獎易拉寶 / 記者王靜儀 攝

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財經》雜誌交通工業組創建,專注交通出行領域新聞,致力於探索出行、科技與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