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事业单位的临时工心态,无望中渴望成功

在小编的城市,每年政府都会招一些公益性岗的临时工,他们没有编制人员的待遇,而且别安排的岗位都是一些单位的一线服务窗口。形形色色的他们,更替迅速。他们往往以劳务派遣的方式游走在政府单位工作中。这些年事业单位编制招录缩减,事业单位对“临时工”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大批的“临时工”涌入事业单位工作。

一个事业单位的临时工心态,无望中渴望成功

聘任人员缺乏上升渠道。06年出台“逢进必考”的政策以后,这些在事业单位工作的非在编人员几乎晋升无望,如果他们一辈子干在这个单位,可能永远只在聘用的岗位上工作。在体制内的“临时工”们都迫切的想要转正,想要获得同等的待遇。但是,事业单位“一编难求”,每年能够转正的“临时工”屈指可数,这让“临时工”们一筹莫展。工作二十年,依然是一个临时工。老刘是我们这一个单位的临时工,据他回忆:刚开始的时候他们的劳动合同是跟单位签订,现在的劳动合同都是单位找的第三方进行劳务派遣,以前工作年限长了,每年都会写转正申请,但是很少有批下来的。现在好了,大家都无望了,年龄也大了,基本都是混混过日子,拿到工资等到退休。

一个事业单位的临时工心态,无望中渴望成功

待遇与正式工相差甚远。很多地区的公益性岗的工资只有两三千,正式编制人员一上班的工资就比他们高很多。编外用工的工资待遇差,很多编外人员的岗位工作累、强度大,但是报酬低、保障少。工资水平一直匍匐在各地的最低工资线上面提不起来,这一点广受大家诟病。时间待久了,很多非在编人员出现心理扭曲,例如,以前事业单位都会安排旅游现在是安排进修学习,这些福利待遇对于非编制人员是绝对没有。带薪休假对非编制人员更是可望而不可即。对于取暖费等,领导更是以经费不足来搪塞他们。他们以给多少工资干多少活的心态对待这份职业,不说别的,很多在办事大厅的人可能有过这种体验,明明窗口没人了,半天才叫一个号。外面等着办业务的人都扎堆了,他们依然磨磨蹭蹭讨论今天中午吃什么。随着现在服务窗口体制改革,他们的服务态度明显提高,但是在这种没有激励政策的临时工面前,他们依然是有一遭没一遭的工作着。

一个事业单位的临时工心态,无望中渴望成功

以公益岗的为契机,利用时间学习考取编制。很多人参加公益性工作,不为别的,因为暂时没有考上公务员或者事业编,在公益岗上一是可能有充足的时间,二是还能跟单位的正式编制人员学习考试经验,三是一部分单位要求报考人员有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这对于事业单位临时工来说,肯定是可以得到优先录用的机会。但是他们忘了一个很大问题,在现如今的“减税降费”政策下,很多单位的收入和经费都在降低,他们雇佣的每一个人都要充分利用。一旦进去之后,发现不是那么回事,每天忙碌的工作根本无暇进行学习,所以很多人直接就放弃。我经常去办理业务的一个口就因为工作人考编制,直接辞职不干了。现在拍了一个正式编制人员干活,他们是每周三、周五上午办理业务,平常这个正式工还要去办公室写材料,看看可以说是一材多用。

一个事业单位的临时工心态,无望中渴望成功

很多人等待体制改革后的出路。从现在的国企改革来看,今后事业单位改革也是板上钉钉的事。如果事业单位改革沿用现在的公务员序列和国企改革方式,那事业单位不管是合并还是撤销,正式编制一定会被取消,即使有正式工退休,也不会再增加新的正式工编制。大部分员工都是劳动合同工,按国家劳动法执行相关福利待遇。所以很多编外人员一直死扛到现在,等的就是事业单位改革后新政策出台,自己可能有更好的出路。

一个事业单位的临时工心态,无望中渴望成功

工作再出色领导再赏识都没用,这恐怕是当下很多临时工的心态。现在的编制已经很难像以前一样可以公关和走关系了,领导赏识你运作一下可以解决编制问题,现在几无可能。所以说,你干到死干的再好都没有用,你依然还是临时工,还是同样的福利待遇,虽然大伙都知道你出力了,但身份受限,谁都没办法。小编觉得不管今后机关事业单位怎么改革,有编制永远都会占得先机。近年来不断提高县以下基层待遇,但注意,提高的都是基层公务员待遇,而乡镇很多事业编都享受不到,比如“车补”,同在一个镇政府工作,事业编就只能干看着公务员拿车补,所以临时工就更别想了。

一个事业单位的临时工心态,无望中渴望成功

事业单位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就业选择,临时工也没什么不好,但是任何工作都是因人而异,要看是否适合自己,最重要的是做好职业规划,明确自己想要什么,这才是选择职业的关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