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居民短期貸款回落明顯!究竟為何?

10月居民短期貸款回落明顯!究竟為何?

11月11日,央行官網公佈了2019年10月金融統計數據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統計數據,10月新增信貸、社融增量同比雙雙回落。受消費貸政策收緊影響,居民短期貸款同比下滑明顯,疊加票據融資收縮等原因,信貸和社融增速低於市場預期。不過分析人士指出,短期因素擾動總量但結構在改善,居民中長貸的相對穩定和企業中長貸佔比回升,說明融資結構整體相對良好。

收緊消費貸奏效 居民短期貸款回落明顯

根據央行10月金融統計數據顯示,10月人民幣貸款增加6613億元,同比少增357億元。新增信貸回落主要受居民短期貸款收縮所致,此外,居民與企業中長期貸款依然保持平穩。

分部門看,住戶部門貸款增加4210億元,去年同期這一數據為增加5636億元,居民短期貸款增幅同比下滑明顯,今年短期貸款增加623億元,去年同期則增加了1907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3587億元,與去年同期的3730億元相差不大。

居民短期貸款的下滑與近期消費貸政策收緊不無關係。下半年以來,央行以及多地監管就消費貸違規流入股市、樓市等問題從嚴管控,嚴禁消費貸資金流入禁止性領域,多家銀行消費貸業務有所收緊。

蘇寧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陶金也表示,受消費金融監管政策收緊影響,消費金融服務的供給減少。同時,汽車市場的逐漸飽和、新增汽車消費下滑也成為了居民短期貸款增速減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幅略有下滑,今年10月增加1262億元,去年同期為增加1503億元,其中企業中長期貸款依舊平穩增長。

具體來看,短期貸款減少1178億元,與去年同期1134億相差不多;中長期貸款增加2216億元,去年同期為增加1429億元;票據融資增幅收縮,今年10月增加了214億元,去年同期則增加了1064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1123億元,去年同期減少了268億元。

社融增量同比回落 但結構有所改善

10月社融增量同樣有所回落。2019年10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6189億元,比上年同期少1185億元。

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5470億元,同比少增1671億元;委託貸款減少667億元,同比少減282億元;信託貸款減少624億元,同比少減742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減少1053億元,同比多減600億元;企業債券淨融資1622億元,同比多99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融資淨減少200億元,同比多減1068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180億元,同比多4億元。

西南證券宏觀團隊分析稱,社融低於預期,主要是兩方面原因,一是消費貸收縮導致貸款低於預期,對實體經濟貸款同比少增;二是票據融資低於預期,10月未承兌匯票和票據融資分別為-1053億元和214億元,同比少增。考慮到票據融資波動較大,更多為短期因素,消費貸管控也不會持續加強,因而社融回落不具有可持續性,社融企穩甚至小幅回升依然是主方向。

該團隊進一步表示,短期因素擾動總量但結構在改善,企業融資依然強韌,因而無需過度悲觀。“由於消費貸等管控的強化,以及票據融資的短期收縮,信貸社融增速低於預期。但企業中長期貸款持續回升,居民中長期貸款保持平穩,因而實體融資需求並不差。考慮到房地產市場的持續強韌,以及穩增長政策下項目審批速度加快,四季度可能地方債提前下發,基建融資將延續改善勢頭。因而從趨勢上看,在短期衝擊退出後,未來幾個月信貸社融依然將大概率改善。”

興業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涵表示,除季節性回落和短期衝擊外,社融結構整體較良好。整體來看,10月社融回落有季節性因素,也有消費貸收緊、票據萎縮、專項債年內額度受限的短期擾動。而社融增速整體平穩、居民中長貸的相對穩定和企業中長貸佔比回升,說明融資結構整體相對良好。往後看,預計社融未來仍將維持偏強的走勢。

LPR有望繼續下調 降準降息仍存空間

在貨幣供應量方面,貨幣增速繼續保持平穩。10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94.56萬億元,同比增長8.4%,增速與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0.4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央行降準、降低MLF利率等政策看點頗多,接下來貨幣政策將何去何從一直備受關注。

從央行的最新操作來看,11月5日,央行續作4000億元MLF,操作利率3.25%,較上期下降5個基點。分析人士指出,下調MLF利率有助於發揮貨幣政策逆週期調節作用,預計11月20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將有望同步下降。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11月5日,央行調降1年期MLF利率5個基點,預計下次1年期LPR利率將下降5個基點至4.15%,有助於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但考慮到PPI已經連續4個月負增長,企業實際融資成本未見明顯回落。建議貨幣政策保持前瞻性和靈活性,一方面繼續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降低銀行負債成本,引導LPR機制中銀行點差部分繼續縮減;另一方面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鼓勵銀行加大逆週期信貸投放,滿足實體經濟融資需求,穩定和擴大內需,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中信證券固收研究團隊認為,未來政策思路仍然是預調微調,相機抉擇,“穩經濟”才是真正的政策底線。未來貨幣寬鬆的政策空間打開,本次MLF降息後將推出量價配合的方式,預計年底或明年年初推出降準政策,明年MLF操作利率可能繼續調降。

北京商報記者 孟凡霞 馬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