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皇后端庄贤惠,又是薄太后的孙女,为何还会被汉景帝废黜

公元前151年,汉景帝颁布一道诏书,废黜了自己的皇后薄氏。薄皇后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废黜的皇后。

薄皇后是汉景帝的结发妻子,两人是因何而结识?汉景帝又为何要废掉她呢?

要说他俩之间的故事,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薄太后。薄太后最早是魏豹的妃嫔,后来刘邦击败魏豹,将薄姬收入后宫。薄姬一开始只干些粗重的活,刘邦也并不宠爱她,甚至已经完全将她忘了。

有一天刘邦听别的妃子提起,才想起后宫有这么一个人。当晚他就召见了薄姬,薄姬见到刘邦后对他说:

“昨暮夜妾梦苍龙据吾腹。”

刘邦认为这是吉兆,便让她留下来侍寝,薄姬果然就此怀上龙嗣。

这一次宠幸之后,刘邦就再没有召见过薄姬,薄姬生下皇子后,也并未受到刘邦过多关注。后来刘邦去世,吕后掌权,吕后将刘邦的宠妃全部关起来,她见薄姬母子一直不受宠,便放他们去了代国。

薄皇后端庄贤惠,又是薄太后的孙女,为何还会被汉景帝废黜

薄太后剧照

诸吕之乱结束后,代王刘恒被拥立为皇帝,薄姬因此幸运成为汉朝的皇太后。先前受过很多苦,如今当上皇太后,薄姬自然要为自己家族考虑。为了巩固薄家的地位,薄太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为孙儿刘启选妃。

刘启是刘恒的长子,刘恒登基后,册立刘启为太子。薄太后想为孙子选妃,无疑是想让自己家族的人,当上太子妃,将来就是汉朝的皇后。就这样,作为薄太后远房孙女的薄氏,被幸运选为太子妃。

公元前157年,太子刘启即位,是为汉景帝,太子妃薄氏成为皇后。薄氏自成为皇后以来,时刻恪守本分,虽说无功但也无过。然而六年之后,汉景帝还是将她废黜了,汉景帝为何要这样做呢?

薄皇后端庄贤惠,又是薄太后的孙女,俗话说不看僧面看佛面,汉景帝再怎么不喜欢妻子,也要看祖母的态度才对。再说汉景帝和薄皇后,一共做了二十多年夫妻,怎么说也有一定感情,为何薄皇后还会被汉景帝废黜呢?笔者认为,可能有三个原因。

薄皇后端庄贤惠,又是薄太后的孙女,为何还会被汉景帝废黜

薄太后剧照

一、不受皇帝宠爱

汉景帝当初娶薄皇后,完全是因为有祖母做主。汉朝是个重视孝道的朝代,汉景帝的父亲汉文帝,就是出了名的孝子。到了汉景帝这一代,自然不能拒绝祖母的指婚。所以说,汉景帝娶薄皇后,是出于孝道,实际上对她并无感情可言。

他本来就不喜欢薄皇后,加上这又是祖母为他选的,汉景帝从心里有些排斥这样的婚姻。后来汉景帝喜欢上栗姬,并且立栗姬的儿子刘荣为太子,薄皇后就更加不受待见。再后来又有了王夫人,薄皇后已经毫无立足之地。

薄皇后端庄贤惠,又是薄太后的孙女,为何还会被汉景帝废黜

薄皇后剧照

二、无子嗣

汉景帝虽然不喜欢薄皇后,可两人做了二十多年夫妻,还是有些结发之情的。然而薄皇后有个致命的劣势,就是无法生育。汉景帝的所有妃嫔,几乎都生了孩子,只有作为皇后的薄氏,没有生下一儿半女。

在古代极其讲究嫡庶之分,皇后所生的孩子才能叫嫡子,将来也只有嫡子,拥有优先的皇位继承权。薄皇后无法生下嫡子,就成为她的一大劣势。她无法靠儿子巩固自己的地位,时间一长,被废掉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薄皇后端庄贤惠,又是薄太后的孙女,为何还会被汉景帝废黜

薄皇后剧照

三、没人撑腰

前面说到汉景帝想废后,也要看祖母薄太皇太后的态度,当然,薄太皇太后是肯定不会同意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汉景帝一直想废后,却无法实现。公元前155年,薄太皇太后去世,这下薄皇后彻底失去了靠山。

两年之后,汉景帝立刘荣为太子,此时的他,还念及着结发之情,对废后之事还没下定决心。而栗姬一直想上位,她仗着皇帝的宠爱,屡次在汉景帝枕边吹风,希望能够让她当皇后。

公元前151年,汉景帝正式废黜薄氏的皇后之位,然而之后坐上凤位的,却是汉景帝的爱妾王夫人。为何不是栗姬呢?

薄皇后端庄贤惠,又是薄太后的孙女,为何还会被汉景帝废黜

汉景帝与王夫人剧照

一来栗姬在后宫嚣张跋扈,汉景帝渐渐对她心生厌恶。二来她又拒绝了馆陶公主的求亲,因此得罪了馆陶公主,而馆陶公主又是汉景帝的亲姐姐。结果导致刘荣太子之位被废,她也彻底失宠。不然的话,栗姬是很有可能当上皇后的。

馆陶公主原本想将女儿嫁给刘荣,这样女儿将来就是皇后了。没想到栗姬瞧不起公主的女儿陈阿娇,拒绝了这门亲事。馆陶公主转头找到王夫人,王夫人欣然答应了此事,于是在馆陶公主的帮助下,王夫人当上了皇后,其儿子刘彻当上了太子。

薄皇后被废以后,退居别宫,于公元前148年逝世。作为废后,她无法与汉景帝合葬,最后葬于长安城东平望亭南。

薄皇后端庄贤惠,又是薄太后的孙女,为何还会被汉景帝废黜

从左到右依次为栗姬、王夫人、薄皇后剧照

薄皇后这一生,可以用凄凉来形容。说白了,她就是薄太后的一颗棋子,为了巩固家族势力罢了。她嫁给了一个不喜欢自己的人,终身受到冷待。不仅如此,丈夫还让自己,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废后,最后在凄清寂寞中离世。这就是古代专制下,身为一个女性的悲哀与无可奈何。

(参考文献《史记》《汉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