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勇:教育正在發生顛覆

趙勇:教育正在發生顛覆

趙勇博士,現任美國堪薩斯大學教育學院傑出教授、商學院兼職教授及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大學校長特聘教授、英國巴斯大學特聘全球講習教授,側重於研究全球化和技術對教育的影響。2010年,他獲得了美國教育領導學會頒發的教育領導獎,連續四年被評為美國最具公眾影響力的前十名教育學者之一,還被評為全球教育技術界最有影響力的十大人物之一

1.人工智能的不當應用,其實是大數據作惡

現在人工智能很火,但是人工智能應用到教育當中,絕大部分在辦壞事。我在國內看到一個很轟動的消息:學校用人工智能監控學生的注意力,保障孩子們每時每刻都保持專注;或者用這個來了解每天孩子有多少人高興多少人不高興,然後規定每天必須有99%以上的學生感到高興——這其實是大數據作惡。人工智能在教育上的應用,絕不應該是用在這個上面的,人工智能應該是給我們鬆綁的,人與技術應該是相互之間協同發展的。

2. 教育真正要做的是什麼

研究表明,包括智商、情商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在內,沒有一樣與孩子未來的成功有直接的相關性,也就是說,沒有任何一種因素可以決定孩子的成敗。

教育要做的是,培養孩子成為一個獨特的人,讓他真正成為他自己。

3. 教與學正在發生顛覆

傳統的教育是設計好一套既定的標準讓每個孩子學,而未來的教育應該是要幫助每個孩子走向屬於自己的成功。現在,很多學校在倡導“個性化學習”(Personalized Learning),實際上這是個過時的概念,個性化學習關係是“誰在個性化”的問題,如果我已經在幫助你個性化了,那就不叫真正的個性化學習。

我們現在提出一個新的概念,叫做“可個性化學習”(Personalizable Education),就是我可以為你提供個性化學習的機會。

在未來教育中,我們需要重點思考的一個問題是,我們的學生對於自己的學習到底有多大的控制權。換句話說,學生在學校所做的事情有多少是他自己能夠決定的。在最傳統的學校,這個數值基本為零,而最理想的學校,這個數值可以達到百分之百。

4. 未來的教育,我們如何培養有價值的能力?

在傳統時代,我們可能會需要一些整齊劃一、不太出頭的人才;但是現在這種工作已經被機器化了。未來的工作環境會有一個很大的演變:同一個工作不會僱太多人,但是會有很多的工作。單單看中國,近30年我們已經增加了多少的以前不存在的行業?

人工智能時代,我們不會有非常多的事情要去做,但會有非常多的創新崗位出現。任何人真的都有用,就像孫中山提出的“人盡其才”。所以我們不要壓迫那些不願意學數學的人去數學。我們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我們成人、政府、教育界總想把學生培養成我們認為的、“他們應該成為”的人。

5. 智能時代,我們更應保持教育的本質

在未來社會中,想讓孩子在人工智能時代過最好的生活,過幸福的生活,一是必須要有自己獨特的能力;二是必須有創業的精神。

現在國外很多的公司和大學已經改變了選拔和教學方式,其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文憑不解決問題,教育經驗也不解決問題,他們只在乎你能幹什麼。智能機器時代,人最大的本色是不變成機器,最大的能力是人能繼續成為人,這是教育的本質。(來源:中國教育 三十人論壇 /本文節選自今年7月份趙勇教授在深圳的一次演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