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走出去”步伐提速

□本報記者 胡雨

隨著證券行業對外開放程度日益加深,國內券商也進一步加大了“走出去”力度。今年以來,多家券商就海外業務持續加碼,增資子公司、發行GDR、斬獲海外業務資格成國際化重要舉措。

業內人士指出,當前我國投行業務國際化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但仍面臨海外市場份額較低、資本金不足等諸多桎梏。考慮到國際業務的開展需依靠券商機構的資本實力、公司經營能力、對境外市場業務規則有一定深度的瞭解和滲透,預計未來在人才、資本等方面佔據優勢的頭部券商將更具國際競爭能力。

積極增資海外子公司

長江證券日前稱,已獲准向長江證券國際金融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長證國際”)增資等值5億港元。這已是長江證券今年第二次向長證國際增資。今年8月長江證券剛剛完成對長證國際3億港元增資,持股比例升至77.35%。

方正證券10月26日發佈公告稱,證監會對公司向方正證券(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簡稱“方正香港金控”)增資5億元人民幣無異議。方正證券表示,方正香港金控是公司國際化戰略的重要平臺,本次增資將增強方正香港金控的資本實力,滿足其當前快速增長的業務需要。

分析人士指出,2019年是券業對外開放大年,伴隨著一系列擴大“引進來”的政策陸續落地,內地券商“走出去”的步伐明顯加快,頭部券商對海外業務及分支機構持續加碼。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19年以來,已有長江證券、方正證券、信達證券、華泰證券、海通證券、山西證券在國際化佈局上取得進展。除了對境外子公司增資外,收購境外公司股權、發行GDR(全球存託憑證)、拆分子公司境外上市、斬獲海外業務資格也成為券商國際化佈局的重要舉措。

華泰證券發行的全球存託憑證於倫敦時間2019年6月20日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華泰證券成為首家登陸倫交所的A股證券公司。據華泰證券此前披露公告,此次發行GDR所募集的資金,將支持國際業務內生與外延式增長,擴展海外佈局。

“A+H”兩地上市的海通證券今年完成了旗下融資租賃企業——海通恆信國際租賃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海通恆信”)在港股的上市,國際化佈局進一步拓展。

從披露的公告看,多家券商均將其境外子公司視為其國際化戰略的重要平臺,通過增資有利於提升其資本實力和競爭優勢,這又會對母公司資本管理、資產配置、擴寬融資渠道等方面形成助力。對券商而言,境外子公司拿下如經紀交易商資格、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資格等業務資格是對母公司國際化業務的有力補充,對於提升母公司國際化水平將帶來深遠影響。

國際滲透率有待提高

國信證券分析師王劍認為,當前內地投行業務國際化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大型龍頭券商處於領先優勢。“內地證券公司國際化的路徑通常為:立足香港、佈局亞太、輻射全球。目前大批行業領先的龍頭券商已經在中國香港市場成立了網點,內地證券業領先機構的國際化進程已經從網絡佈局、業務拓展階段步入資源整合、轉型升級階段,從跨境業務發展邁向國際業務拓展的深水區。”

從業務規模看,內地券商在海外的市場份額仍較低,國際業務滲透率有待提高。國信證券統計,從全球股票承銷市場來看,2017年前50名券商中只有9家國內證券公司,合計市份額僅佔4.17%,前20位中,僅有中信證券一家中資券商。

王劍認為,目前中資證券公司的國際業務模式主要是境內外聯動,協助內地公司在香港市場上市、跨境併購、債券融資等,但國際業務規模和一流國際投行差距較大。另一方面,財富管理、衍生品等高端業務涉足不夠。多數中資券商仍無法向客戶提供區域協同乃至全球協同服務,國際業務影響力和滲透力不足。

業務規模不大背後的原因是券商資本金不足。資本金是驅動券商擴大業務規模的最主要支撐,缺乏資本金將直接影響到券商海內外業務的開展。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國內131家證券公司總資產為6.26萬億元,其中淨資產1.89萬億元;高盛集團2018年底總資產合計9317.9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52萬億元;其中淨資產917.5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418.49億元。內地所有券商總資產尚不及美國高盛集團一家。

分析人士表示,加大海外子公司增資在當前券商國際化佈局中佔據了相當大比例,同時,年內各大券商尤其是上市券商紛紛加強了對資金的補充力度,通過股權融資、配股、短期融資券、借款補充資金等多樣化手段補充資金。

財富證券分析師楊莞茜認為,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對券商來說,無論是傳統業務還是創新業務都需要雄厚的資金支持,資本實力是券商未來發展的關鍵因素。

頭部券商優勢明顯

隨著外資“入場”持續加速,疊加業務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內地券商如何“走出去”不僅是證券業積極探索的方向,也成為監管層日益關注的重點,近年來在政策端也持續發力。

2018年9月25日證監會公佈《證券公司和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境外設立、收購、參股經營機構管理辦法》,明確在維持適當門檻基礎上,支持機構“走出去”;2019年9月證監會推出的“深改12條”,又明確提出加快建設高質量投資銀行,鼓勵中小券商特色化精品化發展。

業內人士認為,內地券商“走出去”首先需要量身制定符合自身發展條件的國際化戰略,依託對外持續開放、企業出海頻繁的大格局,為內地公司海外業務開展提供相應的資本服務;其次要對標國際投行,進一步擴大資本金以及國際一流人才的補充,提升業務規模及專業化水平。

一家香港券商分析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國際業務的開展需依靠券商機構的資本實力、公司經營能力,對境外市場業務規則也需要有一定深度的瞭解和滲透,由於中小券商相對頭部券商資源不足,其開拓國際市場的難度較大,未來“馬太效應”將越發明顯,預計在人才、資本等方面佔據優勢的頭部券商將更具國際競爭能力。

重組併購也成為券商迅速壯大自身的重要手段。某中小券商分析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通過併購重組,海外投行效益提升顯著。高盛歷史上幾次重要的併購對其發展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海外經驗表明證券公司可以將資本優勢轉化為利潤優勢。我國證券行業已經進入較佳的併購整合期,成功的併購整合需要以公司整體戰略為導向,尋找互補性強的標的,並形成較強的整合協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