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陳橋兵變內幕是什麼

趙匡胤陳橋兵變內幕是什麼

柴榮死後,年僅七歲的幼子柴宗訓即位,主少國疑,政局不穩。顯德七年(960)正月初一,傳報北漢與契丹聯兵南侵,宰相們決定派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率 軍前往抵禦。當大軍到達陳橋驛時,部隊發生兵變,趙匡胤被黃袍加身。回軍開封后,趙匡胤當上了皇帝。這是一場處心積慮準備的兵變?

後周世宗柴榮臨死前,因猜忌而罷免禁軍主帥張永德的殿前都點檢軍職,命趙匡胤接任,使他掌握了後周最重要的軍權。世宗死後,幼子柴宗訓即位,因年僅七歲,主少國疑,政局不穩。

顯德七年(960)正月初一,鎮、定二州傳報北漢與契丹聯兵南侵,宰相範質、王溥決定派趙匡胤率軍前往抵禦。軍隊方始調動,京城開封即盛傳“策點檢 為天子”的輿論,惟獨內廷晏然不知。正月初三,大軍出發,天黑前到達開封東北四十里的陳橋驛。當晚,趙匡胤酒醉就寢,其弟趙匡義和趙普等組織策動兵變。忠 於趙匡胤的禁軍將領紛紛議論,說當今皇帝年幼,將士即使出死力破敵,又有誰知道。不如立點檢為天子,再北征也不遲。這些話,使將士中的兵變情緒漸漸高漲起 來。趙普見事已成熟,要求諸將嚴禁士兵剽掠百姓,以安定都城人心,保證“興王易姓”順利進行。次日凌晨,眾將士手執兵器,來到趙匡胤的寢所,齊聲喊道: “諸將無主,願立太尉為皇帝。”並把象徵皇帝登基的黃袍,披在趙匡胤身上,羅拜高呼萬歲。這就是眾多史書號稱的“陳橋兵變”。趙匡胤一待黃袍加身,立即率 大軍回師開封。他當眾宣佈:回京師後,不得驚犯後周幼帝、太后,不得侵凌後周公卿大臣。兵變隊伍進城後,秋毫無犯,市井平靜。後周宰相、大臣聞變失色,個 個手足無措。侍衛親軍馬步軍副指揮使韓通欲召集兵士抵抗,為兵變士兵殺死。宰相範質、王溥被抓到趙匡胤面前後,見勢不妙,只能相繼跪拜,口呼萬歲。

就這樣,趙匡胤輕易地奪取了後周政權,正式登上皇位,改封后周幼帝為鄭王,以宋為國號,定都開封。

長期以來,對陳橋兵變中的許多環節,後人提出了眾多疑問。司馬光《涑水記聞》說趙匡胤北征前,“京師喧言,出師之日,將策點檢為天子”,當時城中富 戶一看時局要亂,慌忙帶了全家往外州跑,只是宮中不知道要發生兵變。如此,未兵變前早有人看出要發生兵變換朝代了。有學者指出,宋人筆記記載說,趙匡胤早 年曾到高辛廟占卜,“自小校以上至節度使,一一擲之,皆不應”。於是自言自語說:“過此則為天子乎?”一擲即中。不論這事的真假,這則在宋朝廣泛流傳的軼 聞,正反映了趙匡胤一直有著當皇帝的野心。

《宋史·杜太后傳》談到杜太后得知其子黃袍加身後,說:“吾兒素有大志,今果然。”還說:“吾兒生平奇異,人皆言當極貴,又何憂也。”哪有兒子發動 兵變當上了皇帝,母親仍與人談笑自若的?北方戰事,為什麼黃袍加身後,不費一刀一槍,立即就太平了?鎮、定二州的軍情難道不是配合趙匡胤兵變而謊稱的?

民國初年,蔡東藩撰寫《宋史演義》時,也產生了許多懷疑。他認為陳橋兵變是趙匡胤一手策劃的:“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史家但言非宋祖意。吾謂是皆為 宋祖所欺耳。”他也提出契丹和北漢的擾邊為何不見蹤影了?點檢作天子的謠言,是從哪裡來的?兵變的部隊中,哪裡來的黃袍?趙匡胤稱帝后,為什麼首先獎賞策 劃兵變的功臣?他一針見血地說:“足見宋祖之處心積慮,固已有年”,“第借北征事瞞人耳目而已”。這樣的懷疑,在現在通行的一些著作中都能見到,一般都認 為兵變是趙匡胤自己一手策劃的,契丹入侵是謊報。

近年來,又有一些歷史學家對這件疑案進一步探索,發現了更多的疑點。李裕民認為趙匡胤奪取政權是動足了一番腦筋的。當週世宗去世時,趙匡胤剛為殿前 都點檢,雖有政變的實力,但反對勢力甚強,侍承親軍司都指揮使李重進是周太宗的外甥,副都指揮使韓通有勇寡謀,但誓死效忠周室。潞州節度使李筠養兵三萬, 步軍都指揮使袁彥是與趙匡胤為敵的一員虎將。恭帝即位一個月後,趙匡胤開始作政變準備。不久,他設法將袁彥調任為陝西節度使,李重進調任為淮南節度使,任 命自己的密友高懷德、張令鐸為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控制了首都軍隊的主要位置。顯德七年(960)正月初一,鎮、定二州來報契丹入侵,朝廷命趙匡胤率兵 出征,此時大權在握,可以發動兵變了,但他並沒有發動,原因是對殿前副都點檢慕容延釗吃不準,萬一其不同意兵變,事情就會變複雜。正月二日,趙匡胤命慕容 延釗率前軍出發,自己為了不讓人懷疑,宣佈將於次日出發。四日發生陳橋兵變後,趙匡胤回城登殿做了皇帝,這時慕容延釗仍不知情,繼續一心一意向北進發。趙 匡胤發動政變,其實是早就有預謀的。

美國學者劉子健先生認為陳橋兵變時趙匡胤在睡覺,醒來已是黃袍加身,那是宋代史料對他的美化,在黃袍上再加上了一件道德化、合法化的外衣。關於兵變 的主謀,清代學者認為是宋太宗和趙普,也有人認為是宋太祖,但從史料來看,太祖是主角,可是他不便自己活動。太宗是皇親國戚,到處聯絡,也不怕受人懷疑, 他是主要的執行者。至於趙普,與軍隊的關係較淺,居於次要地位。

顧吉辰先生認為趙匡胤典掌禁兵後,在他幕下組成了以他弟弟光義、趙普、李處耘等人為核心的智囊團,同時又聚集了一批知兵善戰、老於兵事的領兵武將。 在推翻後周政權的過程中,趙匡胤製造了許多政治謠言。如趙匡胤出發徵契丹的那一天,號稱知天文的軍校苗訓,“見日下復有一日”,就說“此天命也”,意謂趙 匡胤當皇帝是上天授命的。周世宗之前攻打契丹時,無意中發現木牌一塊,上面寫著“檢點做”三個大字,這無疑也是趙匡胤故意弄出來的。大軍臨出發北征時,趙 匡胤製造京城內策立新天子的謠言,還通過道學家之口,散佈“趙點檢作官家”的言論。契丹入侵,也是當時偽造出來的。後周末年的這場政治謠言,直接導致了趙 宋王朝的順利建立。至於許多宋人筆記上談到的趙匡胤是真龍天子,是命中註定的言論,是後周這場謠言的繼續和延伸,為趙氏篡權制造合法合理的理論。

當然,也有一部人認為陳橋兵變是無疑可談的,應以史書記載為準。他們認為鎮、定二州的軍情不是謊報,在《宋史》、《續資治通鑑長編》等史書中全部可 以找到。二州的節度使郭崇和孫行友不是趙氏集團的人,在宋初被解甲歸田,他們怎麼會編造假情報?契丹趁後周主少國亂之際起兵入寇,完全是有可能的。清代著 名史學家趙翼認為五代時期的皇帝,常由軍士擁立,相沿以為故事,下凌上替,禍亂相尋,這樣的例子可以找出很多。

陳橋兵變中的黃袍加身事件,是趙匡胤等人預謀的,還是偶然發生的,看來依然是個歷史之謎。不管怎樣,這一事件直接導致了趙匡胤奪得了政權並且建立起宋朝,因此人們有理由進行懷疑,並且將不斷地爭論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