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扶貧響應者眾 大王鴨鮮香菇“賣爆”了

56歲的徐德水曾是蕪湖市南陵縣籍山鎮長樂村的貧困戶,也是本屆大江晚報讀者嘉年華活動的“特約嘉賓”。11月9日中午12點半,帶著大包小包特色農產品出現在現場的他,很快就被“識貨”的讀者朋友們“包圍”了。

消费扶贫响应者众 大王鸭鲜香菇“卖爆”了

簽定消費扶貧意向協議

消费扶贫响应者众 大王鸭鲜香菇“卖爆”了

特色扶貧農產品大王鴨

今年讀者嘉年華的新增亮點之一,就是在現場為我市的扶貧農產品設置了專門的展臺。讓貧困村優質、綠色、新鮮、實惠的農產品與廣大讀者“見面”,農戶能夠與消費者直接建立聯繫,讀者也可在享受物美價廉的同時,助力扶貧攻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徐德水面前的展臺上,放著兩隻宰殺好的仔鴨,肉質緊實勻稱。“這是河道散養的大王鴨,不喂飼料的,肉鮮,紅燒特別好吃。”徐師傅告訴記者,考慮到下午天氣熱,他一共帶來了11只鴨子,不算多,“當個樣品,讓大家看看”。鴨子都是當天現殺的,去了皮毛近5斤重,每隻售價90元。旁邊還有一個袋子,盛滿了鮮香菇,這香菇產自野生揚子鱷核心保護區,無農藥化肥,無化學催熟。品相出眾,個大味鮮。“我帶了15斤過來,都是從園子裡現採的。純綠色產品,就這生的您掰一片嚐嚐,可清口了。”

晚報讀者們可都不是“等閒之輩”,展臺前一過二看三拿捏,就知道是好東西,一時供不應求起來。“後面還有沒有老鴨賣?”“這兩袋香菇我拿走了,回家放冰箱裡,能吃上一陣子,燒雞燒湯都好。”……其中還有一位讀者範師傅,特地從中央城過來,“我早幾天就看到報紙上的介紹了,覺得很實惠,也相信晚報的‘眼光’,今天特地過來買幾樣。”

記者看到,讀者節開始不到一小時的時間,徐師傅的農產品就“脫銷”了,許多讀者都要了他的聯繫方式,並下了訂單,約好第二天再來這裡拿貨。徐德水說,算上晚報前期的預熱,本週鴨子訂了上百隻,香菇也訂了200多斤。

記者瞭解到,當天展示的扶貧農產品共有7樣,除了大王鴨和特級香菇外,還有無為縣的黑豆,香糯甜美易烹煮,小雜糧有大營養;南陵縣的有機綠色稻米和紅香米,味道清新,當年當季,品質上乘;無為縣土雞蛋,遠離汙染,無公害生態散養;南陵縣的一級糯米年糕,當年米制,四成糯米,柴火烘焙,軟糯鮮香;無為縣的木榨菜籽油、麻油,傳統工藝,芳香純正,煎炒皆宜。這些特色商品也都頗受歡迎,銷售一空。

“消費扶貧,是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的重要途徑。”蕪湖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會長、四季春餐飲有限公司董事長也來到活動現場,出資一萬多元購買了200斤紅香米、200斤菜籽油、200只土雞蛋和20只大王鴨等產品。他還代表協會與長樂村簽定消費扶貧意向協議,表示要用好食材烹飪出上乘美味,將“舌尖上的蕪湖”推向長三角,香飄大江南北。蕪湖市直機關駐長樂村的扶貧幹部李擎天當天也在活動現場,他告訴記者,媒體的助力對扶貧影響很大,“通過你們的宣傳,讓好東西更為人知,更有名氣。”據李擎天介紹,這兩年多,長樂村集體經濟大發展,全村走上了一條綠色生態扶貧之路,綠色的農副產品已暢銷省內外,農民們直接受益幹勁足。“我們想把‘長樂’打造成一個品牌,集合大王鴨等幾樣拳頭產品,將原生態做到底,讓扶貧再上新臺階。”

大江晚報記者 程茜 文 許誠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