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鬆成:中國目前宜降息但不放水 樓市調控不宜再收緊

(本文原刊於第一財經,記者周艾琳)

近期,在全球央行寬鬆的背景下,各界對中國政策走向報以極大關注,尤其是在通脹的間歇性因素擾動下,貨幣、財政政策應該何去何從?

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松成在11月11日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中國面臨的問題與海外仍大有不同,中國目前不面臨通縮壓力,且仍有財政空間,因此積極的財政政策仍是第一考量,而貨幣政策則起到輔助性作用,“近期,豬肉價格對貨幣政策形成一定抑制,但核心通脹、PPI仍呈下行趨勢,因此貨幣政策不應該放水,但仍有結構調整的必要。比起降準,降低MLF(中期借貸便利)或LPR(貸款報價利率)利率更有助降低實體融資成本。”

盛松成:中國目前宜降息但不放水 樓市調控不宜再收緊

全球央行不應恪守2%通脹目標

早在今年6月,盛松成就發表《各國央行盯住2%通脹目標是刻舟求劍——對中長期通脹的思考》一文,而後法國央行行長在其發表的《貨幣政策的挑戰》中提及了類似的擔憂。盛松成認為,發達國家央行紛紛致力於實現通脹目標,背後有著深刻的理論基礎和現實需要。在凱恩斯主義貨幣政策框架中,菲利普斯曲線詮釋了通脹率與失業率的反向關係,認為央行一旦實現其一則自動實現其二。但是,全球化、科技進步、人口結構等因素的變化正在對一般消費品價格產生深刻影響,這種影響可能不僅是眼前幾年而是未來幾十年。

11月5日,美聯儲已實行了年內第三次降息,此前歐洲央行重啟QE。2008年金融危機後,主要發達國家央行實現盯住2%的通脹目標的道路並非坦途。時至今日,美國通脹率在曲折中上升到2%目標位置,歐元區的通脹率目標實現得則相對緩慢,日本通脹率目標自本世紀初起始終沒有達到。

“30年前央行制定了2%通脹目標,隨著全球通脹形成機制及表現形式發生深層次變化,央行依然守著2%通脹目標有刻舟求劍之嫌。”他稱。

財政應積極、中國央行宜降息但不放水

相比之下,中國距離零利率下限的挑戰仍較遠。與財政空間枯竭的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仍存相當的財政迴旋餘地,同時目前也並不面臨通縮的挑戰。

盛松成認為,目前首當其衝的是要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例如提前發行地方政府債,以支持基建項目開工,當然找到合理的項目也是前提。此外,減稅降費也應持續。

就貨幣政策而言,盛松成認為,在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的同時,要預調、微調。儘管中國核心CPI處於穩定態勢、PPI仍處於負區間,近期由於豬肉價格擾動,整體通脹反而有所攀升。2019年10月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3.8%。也鑑於整體通脹近期暫時性攀升,中國央行並未追隨海外而大幅開啟寬鬆政策,10月的MLF、LPR、TMLF操作紛紛落空,上週中國央行才宣佈小幅調降MLF操作利率5bp(基點)。

對於後續的貨幣政策,盛松成認為,央行將更關注推動結構的調整。儘管並不能排除未來全面降準的可能性,但目前銀行並不缺流動性,更主要的仍是降低實體融資成本、帶動企業貸款意願。

“目前可以適當降息,但不宜放水。中國的利率仍處於全球相對較高的水平,降息也可以部分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但降息主要是指降低企業貸款利率,可通過下調MLF或LPR利率來實現。”盛松成表示,儘管這可能會導致銀行的息差受到擠壓,但這有助於促進實體投資,當實體經濟有所起色時,這在中長期反過來對銀行也是利好。

相比降息,盛松成認為降準的邊際效應遞減。有觀點認為,降準是整體降低銀行負債端成本的措施,且在外匯佔款下降的背景下,降準可以補充基礎貨幣的缺口。但事實上情況並非如此。

如果因為各種原因,商業銀行沒有意願發放貸款,而只是將這些多餘的資金用於購買高評級債券或者進行同業存放,也就是仍然在銀行體系內進行循環,那麼其對存款的影響其實並沒有理論中那麼顯著,同理也不會帶來更多的貸款投放。這就意味著,降準帶來的是銀行體系內資金的泛濫和資產價格(也即債券)的上升,並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空轉。

盛松成認為,“只有銀行有風險偏好,即願意放貸,大家拿到貸款後再部分存到銀行,銀行才會交更多的存款準備金,形成新的基礎貨幣。可見,降準並不是解決中短期基礎貨幣收窄的主要抓手。”他稱,至於銀行如何提升風險偏好或放貸意願,一方面此前央行推出了眾多激勵政策(央行票據互換、銀行發行永續債等),另一方面,隨著經濟逐步企穩、週期觸底,銀行的風險偏好會自然提升。

房地產調控力度不宜再收緊

中國仍需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且央行仍有降息空間,這也主要是出於對經濟形勢的判斷。

根據對“三駕馬車”(投資、消費、淨出口)的判斷,盛松成認為,從三季度的GDP表現來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有所下降,淨出口的貢獻略有下滑,投資則依舊維持穩中趨弱的狀態。

這主要因為全球製造業PMI下降,新訂單和出口訂單處在2008年危機以來的低點;由於內需不足,抑制企業主動進行產能擴張的意願;隱性債務和基建資金來源制約基建投資發力,新推出的基建相關政策尚未完全鋪開。因此,仍需要財政和貨幣政策來支持經濟增長。

此外,盛松成還提及,目前房地產調控政策已恰到好處,但不宜進一步大幅收緊。“最近6個月,房地產投資增速持續下行,如果持續抑制供給,可能無法如期控制房價,需求的短缺反而可能造成未來房價攀升。”

2019年10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佈國民經濟運行數據,其中,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9月為98008億元,同比增長10.5%,為今年月度最低值,雖然與1~8月持平,但已經歷了5個月持續下降。同期,商品房銷售增速為-0.1%,已連續8個月負增長。土地購置面積增速為-20.2%,也連續8個月負增長。

9月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餘額佔全部人民幣貸款的28.9%,今年前三季度新增房地產貸款佔同期人民幣貸款增量的33.7%,較去年低6.2個百分點,盛松成認為,就歷史經驗來看,目前房地產貸款佔比較為合理,不宜繼續收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