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宋仁宗跟兩位皇后擰巴的婚姻關係看他的性格特點

從宋仁宗跟兩位皇后擰巴的婚姻關係看他的性格特點

宋仁宗趙禎

引言

宋仁宗恭儉仁恕,在位四十二年,天下太平安樂,能臣輩出,開創了“仁宗盛治”,為後世帝王所羨。在歷史上,幾個以“仁”為廟號的皇帝中,宋仁宗恐怕是最符合“仁德"的皇帝了。帝王終究也是凡人,有著凡人的心理和煩惱。仁宗皇帝亦是如此,他能寬容百姓,善待天下,面對自己的婚姻卻也不能自主,跟自己的皇后關係擰擰巴巴,也將就地過了一輩子。

宋仁宗有三位皇后:郭皇后、曹皇后、張皇后。郭皇后和曹皇后都是家長包辦,生前所立的皇后,仁宗並不十分滿意,跟兩位皇后的關係一直很彆扭;張皇后則是自由戀愛,被仁宗所寵愛,只是生前無法立為皇后,薨逝後才冊立。因為性格柔和,在立皇后的事上,仁宗始終不能堅持自己的意見,為他人所左右,才搞的婚姻關係這麼緊張。一個人一生的行為模式很難改變,宋仁宗一生處事的風格在他處理與這三位皇后的關係中,可以管窺一斑。

從宋仁宗跟兩位皇后擰巴的婚姻關係看他的性格特點

代州風光

郭皇后的廢立前後

1.郭皇后出身

宋仁宗第一位皇后是郭氏,姓名正史中並沒有記載,清悟之名,乃是她出居長樂宮時賜名。郭皇后是代北應州人(山西應縣),《宋史》上說她的祖先世代都是代北的酋長,似乎她並非是漢人,性格才會比較潑辣。之後發生的“批頸事件”也與她的性格有很大關係,中國歷史上敢伸手打皇上的皇后也就她這一位了。

從宋仁宗跟兩位皇后擰巴的婚姻關係看他的性格特點

章獻皇后要聽政,故而面上戴薄紗

2.郭皇后被冊封的過程

宋仁宗原是宮娥李氏所生,被章獻皇后劉娥(彼時被封為德妃)所據。當時章獻皇后的年紀比較大,就和自己在宮中的好姐妹楊淑妃一起撫養仁宗。而李氏雖然生了皇子,僅僅被封為婉儀,也沒有怨言,一直在宮中生活,但是沒有辦法教養自己的孩子。仁宗是完全由章獻皇后和楊淑妃撫養長大的,這二人對於仁宗的教育也是刻意培養他孝順恭敬的品德。長大之後,仁宗就像是被栓慣了的大象一樣,對這二人的意見是言聽計從的,不敢反抗,尤其在婚姻方面。

仁宗十三歲登基,由太后劉娥臨朝聽政。十五歲的時候,太后劉娥就給仁宗安排相親,讓全國進選適齡女子進宮候選。仁宗是看好了開國元勳張美的曾孫女,但是劉太后並不喜歡張氏(非溫成皇后)。也許因為郭氏是她老鄉的緣故吧,劉太后格外喜歡郭氏。此時仁宗雖然已經登基,但是他完全沒有任何實權,裡裡外外都是由劉太后做主。在劉太后的主持下,郭氏被冊封為皇后。

從宋仁宗跟兩位皇后擰巴的婚姻關係看他的性格特點

章獻太后劉娥

3.郭皇后生性妒忌輕浮,遭到仁宗的厭惡

從一開始,宋仁宗就沒有看好郭皇后,只是聽從章獻太后的安排罷了。宋仁宗為人恭讓,但凡郭皇后的性格能到一般女子的水平,她也不至於被廢后。

郭氏當上皇后之後,果然不負章獻太后的期望,對於後宮把控的死死的。她生性妒忌,又有太后支持,嚴格控制宋仁宗接近其他女色,令宋仁宗感到十分頭疼。

《涑水記聞·卷八》: 後恃章獻驕妒,後宮莫得進,上患之,不敢詰。

從宋仁宗跟兩位皇后擰巴的婚姻關係看他的性格特點

汴梁城

4.與郭皇后的婚姻,隱藏著仁宗同劉太后的矛盾

這裡我們還有說個小插曲,因為這件事情的發生,章獻太后的影響在她死後還在延續,並且由她的姐妹章惠楊太后接過劉太后的槍,繼續對仁宗進行干涉。

在章獻太后主政期間,仁宗雖然不喜歡郭皇后,但是他卻一點不滿也不敢露出來,生怕得罪了自己的母親。此時,仁宗並不知道劉娥不是自己的親生母親,在仁宗登基後,其生母李氏僅僅被封為順容,到了明道元年(1032年),也就是章獻太后劉娥去世前一年,李順容病重,太后劉娥派了太醫前去診治,順便冊封了她為李宸妃,結果就這麼湊巧,李宸妃剛冊封完就去世了,這件事不由地讓人浮想聯翩,就出來很多版本的傳言:什麼狸貓換太子了,什麼太后毒殺李宸妃了。本來太后劉娥想草草把她埋了也就完了,但是宰相呂夷簡建議劉太后一定要厚葬李宸妃,萬一哪一天事情敗露了,大家還都有個臺階下。於是劉太后以皇后之禮裝殮了李氏。

從宋仁宗跟兩位皇后擰巴的婚姻關係看他的性格特點

狸貓換太子的劇照

李氏的棺槨一直停放在奉先寺供奉(南宋王銍《默記》),沒有下葬,等到第二年,劉太后薨逝之後,她在位時所壓制的力量開始蠢蠢欲動。燕王趙元儼(狸貓換太子中八王爺的原型)就跟仁宗說:“其實吧,你不是劉太后親生的,你親媽是李宸妃,而且李宸妃是死於非命的。”(《宋史》)。這對仁宗來說無疑是個晴天霹靂,自己忍了劉太后這麼久,看著她把持朝政、僭穿袞冕,就是看在是自己親媽份兒上,現在你告訴我她不是我親媽!

從宋仁宗跟兩位皇后擰巴的婚姻關係看他的性格特點

宋朝皇后翟服

後來又搞清了自己親媽生了自己之後一直在低等嬪妃的位置上生活,生前一點福氣也沒有享受,想想就心疼,以至於太過悲傷,好幾天都沒有上朝,又發佈罪己詔責備自己不孝;追封李宸妃為皇太后,並上諡號:壯懿。為了徹底搞清事實,他以為李宸妃更換棺槨為名,對其之前的棺槨進行開棺,這時候,呂夷簡的計策發揮作用了。仁宗打開李宸妃的棺材一開,李宸妃穿的完全是皇后的服制,他一下子愣了,感覺之前自己是對劉太后誤會了,她並沒有苛待自己的生母,將太子據為己有的事情可能是父皇的旨意罷了。因此,他對劉太后撫養還有懷有感激之情的,劉家的人也沒有受到清算。

從宋仁宗跟兩位皇后擰巴的婚姻關係看他的性格特點

京劇打龍袍也是根據這段故事改編

劉太后臨死時留下遺誥:尊楊太妃為皇太后,皇帝聽政如祖宗舊規,軍國大事與太后內中裁處。但是遺誥內容遭到大臣反對,皇帝都二十四了,還不能親政?死了一個劉太后,又來了一個楊太后,什麼時候算個頭?劉娥是三月甲午去世,到了四月丙申向天下公佈遺誥的時候,就刪除了與楊太后共同議政的條目(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但是楊太后是從小親手撫養仁宗的人,她對於仁宗的影響是很大的。

宋仁宗很少會嚴厲懲罰其他人,這個跟他的性格有很大關係。劉太后臨朝稱制十一年,一直到仁宗二十四歲還不肯歸政,死後還想安排楊太后繼續控制仁宗,仁宗就一點想法也沒有麼?怎麼可能!他其實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只是不願意當面跟別人硬槓,心思都揣在裡面。

從宋仁宗跟兩位皇后擰巴的婚姻關係看他的性格特點

李宸妃在電視劇裡面還享了福,現實中她先劉娥而死

在章獻劉太后去世之後,他開了李宸妃的棺材,看到了生母沒有被虧待,仁宗嘆曰:"人言其可信哉!"(《宋史·列傳第一》)。他心裡面真的相信劉太后嗎?假如據太子是先皇旨意,為何在自己登基之後,劉太后沒有明白告訴自己真相,生母李氏長期居於修容之位?這些都說不通的。但是現在自己剛剛親政,不願意因為這個事馬上攪亂朝局,畢竟劉太后在時,她在朝中的勢力太大了。劉娥在時,也是維護自己的皇位的,此時反對劉娥,對他一點好處也沒有,所以他還是要維護劉娥的。

即便是仁宗對於劉太后本身沒有怨恨,但是劉太后生前的一些政治主張仁宗是不贊同的。要實現自己的抱負和理想,他要建立起一套自己的班子,要漸漸建立起自己的權威來。在劉太后去世前大赦天下,以前被劉娥貶斥的寇準、曹利用、丁謂等人都得以重新起復。仁宗就開始著手,從這些人裡面挑選自己可以任用的人。同時,他還要罷免一些劉太后任用的人。樞密使張耆、副使夏竦、範雍、趙稹,參知政事陳堯佐、晏殊,皆章獻所任用,悉罷之。(

趙與時《賓退錄》)

從宋仁宗跟兩位皇后擰巴的婚姻關係看他的性格特點

觀呂夷簡生平,他算是個好官了

5.醞釀廢后

有意思的是,仁宗開始的時候,對於宰相呂夷簡是比較信任的。仁宗和呂夷簡密謀之後,他一回宮就把這件事跟郭皇后說了。郭皇后說:“夷簡獨不附太后耶,但多機巧善應變耳。”

郭皇后的意思就是:你們商議著罷黜這個罷黜那個,難不成呂夷簡自己就乾淨了?他也是依附劉太后的,他要不依附太后能當四年宰相?只不過這個人鬼滑得很,即依附了劉太后,又叫人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罷了。

這段話的記載很有深意,它反映了這樣幾個問題:

一個是宋仁宗這個皇帝真有意思,你跟大臣商議著要罷黜劉太后生前任用的人,一回頭還跟劉太后支持的郭皇后說,這種事一旦洩露出去,對於這個大臣豈不是滅頂之災?這樣做是不老合適的。

第二點,郭皇后也有趣,明明知道皇帝要罷免劉太后的人,她自己不是劉太后的人?當著皇帝的面就說呂夷簡的壞話,這個情商也是夠喝一壺的。

第三點,宋仁宗一回頭,就罷免了呂夷簡,他到底還是忌諱劉太后的,因為郭皇后說的也的確有點道理,呂夷簡是否真的歸附自己,這個結論還是慢點下的好。

呂夷簡突然被罷免,著實令他意外,一時間有點慌了,趕快找相關人士打聽,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明明我是裁人的,怎麼一會被裁撤了呢?呂夷簡這個人不一般的,他在宮裡面有人的,有一個內侍叫閻文應,是他的內線,很快閻文應傳出消息來了:這事兒是皇后進的讒言。呂夷簡就把這個罷官之賬記在了郭皇后的頭上。

從宋仁宗跟兩位皇后擰巴的婚姻關係看他的性格特點

戲曲中宋朝太監形象

及宣制,夷簡大駭,不知其故。素厚內侍閻文應,使為中詗。久之,乃知事由皇后。其後再相,贊成廢后之議,實原於此。

郭皇后如果老老實實地,啥話不說,啥事不管,以仁宗的性格,即便對章獻太后有什麼意見,也不會容不得她,廢后的事情且輪不到她頭上。但是她的性格確實太張揚了,之前仗著章獻太后撐腰,對於仁宗的私事橫加干涉,不准許仁宗接近其他嬪妃。劉太后在時,仁宗知道郭皇后受到劉太后的寵愛,儘管對於郭皇后不喜歡,也不發表什麼意見。郭皇后就有了一個幻覺:皇帝是懼內的,他怕自己撒潑。

等到劉太后歸天后,她還沒意識到自己失去了靠山,繼續她之前的跋扈行為。仁宗皇帝是憐香惜玉的,之前有劉太后管著不敢太放縱,劉太后去世後,他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寵愛自己喜歡的嬪妃了,當然這樣郭皇后就被冷落了。此時的郭皇后二十二歲,自然不甘於此,日日派人追查仁宗的行蹤,千方百計阻止仁宗區別的嬪妃那裡,漸漸地仁宗心裡有點廢后的想法,但是還不強烈。畢竟廢后是國家大事,萬一自己提出廢后,必然讓大臣說三道四,能忍一時就忍一時吧。

從宋仁宗跟兩位皇后擰巴的婚姻關係看他的性格特點

范仲淹像

6、激烈的廢后過程

仁宗有兩個特別喜歡的美人尚氏和楊氏,下了朝總喜歡去二人處嘮嘮嗑。郭皇后對此二人看不順眼,這兩位也不是善茬子,《宋史》記載:(二美人)數與後忿爭。忿,悁也(《說文》);忿,怒也(《廣雅》)。史書用忿爭二字描述,可見妃後爭吵之激烈,全然有失體統。

有一天,尚美人跟仁宗閒聊天時,開始說郭皇后的小話。要麼說千萬別背後說人,剛好這時皇后來了,都被她聽了去。皇后越聽越生氣,終於不勝其怒,上去就要扇尚氏的大耳刮子,皇帝本能站起來,維護尚美人,結果這一耳刮子正好扇在皇帝脖子上,這下子可捅了馬蜂窩了。仁宗平時就壓了一肚子火,今天又被打了,馬上把入內內侍省都知太監閻文應叫來,商議廢后事宜。這個閻文應是誰啊?就是呂夷簡的好朋友啊,前一段時間呂夷簡被罷黜宰相,就是他捎的信啊,現在呂夷簡又復職了。他也是看不慣郭皇后的。關於廢不廢后的事,大家是能離遠點就離遠點,弄不好惹得一身騷的。閻文應既不想惹事,又不想便宜郭皇后,他做的就比較絕:建議皇帝把自己脖子上的抓痕給呂夷簡看(

勸帝以爪痕示執政),要早看,否則明天看的話,綹秋消了就不好使了。閻文應知道呂夷簡跟郭皇后有仇的,他輕描淡寫一句話就要借刀殺人了。

從宋仁宗跟兩位皇后擰巴的婚姻關係看他的性格特點

太監有時候是挺可怕的,不好得罪啊

仁宗本有廢后之意,現在又在氣頭上,經著閻文應一攛掇,立刻找了呂夷簡。呂夷簡的私賬上本來就記著郭皇后的仇呢,短短七個月算賬的日子就來了,他自然是不肯放過的。拿著皇后誤傷皇帝的罪過就廢后,後世未免有非議,他給了皇帝兩條建議:一、皇后結婚九年沒有生孩子,在七出之列,理當廢后;二、廢后之事自古有之,不算宋仁宗失德。

但是廢后這個事可不是皇帝個人的事,一旦風吹去出去了,御史諫官必然要紛紛上書,維護國家法統的,沒有保障,宋仁宗可不願意找這個不痛快。他也不會直接下詔,讓諫官直接上來打自己的臉,他的做法是吹風,他讓呂夷簡放出消息去,讓大家議一議廢后的事,看看大家的反應。

這一放風不要緊,御史諫官們真的跟瘋了一樣,紛紛上書哭爹喊娘地反對廢后。這時候就需要一個人站出來為君分謗了,呂夷簡就勇敢地擋在了仁宗面前。首先他以宰相的身份下令:先敕有司無得受臺諫章疏。“臺諫章疏果不得入”。御史們的上書根本遞不到皇帝手裡,因此皇帝是沒有責任的,責任都是呂夷簡這個封堵言路的宰相干的。

但是御史們可不能這樣就放棄了,當時的右右司諫是范仲淹,權御史中丞是孔道輔,他們兩個人帶著知諫院孫祖德、侍御史蔣堂、郭勸、楊偕、馬絳、殿中侍御史段少連、左正言宋郊、

右正言劉渙跑到垂拱殿門口跪著,反對廢后。宮門口有護衛的士兵看著,他們不敢闖宮,孔輔道拍著大門上的銅環哭喊道:

“皇后被廢,奈何不聽臺諫入言。”

仁宗廢后之心已定,就權當沒聽到這些人在這裡的瞎叨叨,“詔宰相召臺諫諭以皇后當廢狀”。你們這幫人不要喊了,我已經決定了,非要跟皇后離婚不可了。我不跟你們去掰扯,讓呂夷簡跟你們解釋吧。

皇帝聽不進去,沒辦法大家只好攔著宰相質問他為什麼攛掇皇帝廢后。這裡面有好多事,呂夷簡心裡明白,嘴上沒法說。他難道要說,皇帝廢后是為了消除章獻太后的影響,集中自己的皇權?這種事怎麼說啊?面對御史的質問,呂夷簡只好推說,歷史上有前例,漢光武帝就曾廢皇后郭聖通,立陰麗華為皇后。范仲淹當場就嗆他:是乃光武失德,何足法也! 自餘廢后,皆前世昏君所為。上躬堯、舜之資,而公顧勸之效昏君所為,可乎?”結果呂夷簡無言以對,拂袖而去。可見呂夷簡給仁宗說的理由終究有些牽強,不能服眾。

事情已然辦到了這個份上,仁宗要是收手了,就很難看了,不但無法加強自己的權威,反而被諫官擺了一道,以後想要親政就更是難上加難了。而且諫官表現出來的反彈力量也讓仁宗有些驚訝。為今之計,只有一竿子插到底,一條道走到黑,橫下心來,來點硬的了。

很快,仁宗就下詔書:“臺諫伏閣請對,非太平美事,乃議逐道輔等”。御史諫官到垂拱殿前“伏閣請對”是聚眾鬧事,是向皇帝示威,是在蔑視皇權,要受到嚴重處分!

明道二年十一月乙卯,宋仁宗頒下了詔書:“皇后以無子願入道觀,特封其為淨妃、玉京衝妙仙師,賜名清悟,別居長樂宮以養。“

明道二年十一月乙卯,“道輔等始至待漏院,詔道輔出知泰州,仲淹知睦州,祖德等各罰銅二十斤。故事,罷中丞,必有告辭。至是,直以敕除。道輔比還家,敕隨至,又遣使押道輔及仲淹亟出城”

明道二年十一月乙卯,在章獻太后去世八個月之後,宋仁宗廢后,當然詔書語氣很婉轉,說郭皇后自願入道修行。當天用敕命的緊急形式直接罷黜孔輔道和范仲淹,貶到偏遠地方做知州,並且派兵當天就押解出城。其他跟著孔、範二人的官員也做了罰款處置。但是仁宗並非昏君,只是在這件事上不得不如此,事後,孔、範二人都被召回,委以了重任。

就這樣,郭皇后最後還是被廢了,臺諫力量也被削弱,為仁宗親政掃清了道路。

從宋仁宗跟兩位皇后擰巴的婚姻關係看他的性格特點

入道算是皇帝給個體面

7、事件後續

郭淨妃居於長樂宮,第二年八月(景祐元年),她不知道又做了什麼事(很可能是曹氏入宮,即將被封為皇后,郭淨妃心存不滿,有所怨言),惹翻了宋仁宗,宋仁宗大怒之下,再次下詔,申斥郭淨妃、尚美人、楊美人的過錯,將郭淨妃遷到汴梁城金水門外的瑤華宮;尚美人也被遷到專門關押皇室女性罪犯的洞真宮;楊美人也被關了禁閉。由於楊美人沒有直接參與郭氏事件,後來她被召回,一直在宮中居住,時候被封德妃。

這個仁宗做事有時候就是有些拖泥帶水,廢后之後,可能他又不過意的慌,還派人去問候郭淨妃。你問就問吧,頂多把瑤華宮的條件弄的好一點就是了。他還給郭淨妃寫什麼樂府詩,郭淨妃以為仁宗還是對自己有感情的,也作詩和之。仁宗看了詩之後,又發了婦人之仁,秘密召見郭淨妃。郭淨妃的性情那麼剛烈,回覆皇帝:要見我可以,但是要在百官面前重新冊立我為皇后,我才回去。那個時候,曹氏已經封后了,怎麼能再接她回去呢?你還是在瑤華宮待著吧。真是給你點顏色,你就敢開染坊啊。這個主可真不是個消停的啊。

從宋仁宗跟兩位皇后擰巴的婚姻關係看他的性格特點

宋朝皇室秘聞中總有牽機藥的影子

景祐二年十一月,郭淨妃得了小病,這個時候她才二十四歲,身體抵抗力正是好的時候,年紀輕輕也不會有痼疾。皇帝派了閻文應帶著御醫來給郭淨妃看病,看完病之後,沒幾天,郭淨妃就薨了。宮裡面沒有旁人了嗎?皇帝偏偏派了閻文應過來給郭淨妃看病?大家都懷疑是閻文應給郭淨妃下毒了,但是沒有證據啊,這個結論怎麼能輕易地下呢?可是,這件事太詭異了,《宋史》只好如實地記載下能記載的事情來,讓後人去破案吧。郭淨妃死後,皇帝實現了恢復她皇后名分的願望,但是沒有任何諡號、也不入太廟接受祭祀。

從宋仁宗跟兩位皇后擰巴的婚姻關係看他的性格特點

曹皇后樣貌一般

跟曹皇后的婚姻

景祐元年九月,北宋開國功臣曹彬之孫女曹氏被冊封為皇后,這次冊封也不是出於仁宗的心意,而是他的養母章惠楊太后的意思。宋仁宗很不喜歡這位曹皇后,雖然她品行恭儉持重,足以母儀天下,卻因為長得太平凡,二人感情不是很融洽。但仁宗的養母楊太后很喜歡曹氏,仁宗對楊太后的感情比劉太后還要深,畢竟是親手撫養自己的人。在選擇皇后的問題上,他又沒有堅持自己的意見,為了養母高興,他還是立了曹氏。這個就是仁宗的性格,在問題發生的一開始,他沒有充分地去估計事情的嚴重性,受到周圍人意見的干擾,順從他人。等到自己發現嚴重性後,又不得不採用對抗性的手段來解決。所幸曹皇后不是郭淨妃,她寬容忍讓的程度超乎常人,沒有做出有失皇后體統的事情來。

慶曆八年,有衛士作亂,曹皇后從容應對,事後仁宗反而認為此次作亂乃是皇后刻意安排,又要廢后,但是大臣極力反對,仁宗又無證據,只能作罷。這次廢后的情形也是與廢郭皇后的情形多有相似,喜愛曹皇后的章惠楊太后也是剛剛去世,曹皇后沒有了靠山,只是這次群臣反對的比上次更加激烈,仁宗沒有辦法罷了。

從宋仁宗跟兩位皇后擰巴的婚姻關係看他的性格特點

仁宗小時候就有風痰病

這次廢后沒有得逞,仁宗心裡面一直彆著一根刺,也不會去找皇后,所以曹皇后終其一生也未能生育子女,對她來說也是一種遺憾吧。至和三年,仁宗正在上朝,突然犯了痰迷症,之後幾天一直在說胡話,天天喊:“皇后與張茂則謀大逆“,皇后和張茂則都曾救的宮中之火,與皇帝有功,不知道仁宗卻如何想他們。張茂則聽到這個話,慌的一匹,只好上吊自殺,幸而被人救下。宰相文彥博勸他說:

天子有疾,譫語爾,汝何遽如是!汝若死,使中宮何所自容耶?文彥博是會勸人的,他這樣一說,張茂則就不敢死了。但是我們常說醉漢說的是醉話,不得信的,又剛好有一句話:酒後吐真言。到底那句話是對呢?就靠讀者自己思量了。

仁宗說了這樣的話,曹皇后就更不敢靠前了,萬一這時候,皇帝有個好歹,別人就好說皇后下毒了。由此可見,宋仁宗到自己快死了,也都是不喜歡曹皇后的,尤其是在溫成皇后去世以後,他對於曹皇后更是維持著表面夫妻罷了。

就這樣,曹皇后還是保住了自己的皇后之位,在中宮之位上穩坐了28年之久,一直到宋神宗元豐二年,在太皇太后的位上病逝。那個跟曹皇后爭寵的張美人,一輩子飛揚跋扈,數次欺辱曹皇后,僭越禮制,在至和元年就薨了。仁宗不顧曹皇后還在世,執意將她追封為溫成皇后。以皇后服制下葬,曹皇后也沒吱聲,穿就穿唄,想了一輩子了,人都沒了還跟她計較什麼呢?

從宋仁宗跟兩位皇后擰巴的婚姻關係看他的性格特點

太后劉娥深深地影響了仁宗

宋仁宗在立皇后問題上的行為模式

宋仁宗被兩位養母撫養長大,劉太后對他管教十分嚴厲,楊太后待他又十分寵溺。這兩位養母對於仁宗的影響都很大,他和郭皇后、曹皇后的婚姻,就是在這兩位家長的包辦下促成的。可能是受孝道教育的約束,他一個帝王在婚姻問題上,始終不願意拂逆養母的意思。尤其是娶曹皇后時,他已經二十五歲了,並且已經親政了,他還是沒有能夠乾綱獨斷,堅持封自己喜歡的人做皇后。

他的做法是,我先順從母親的意思,先熬著,等母親去世之後,我再廢掉皇后,重新冊立自己喜歡的人。他兩次要廢皇后,都是在兩位太后去世後一年提出來的,這樣他維護了對於養母的孝順,也能對得起自己喜歡的人。但是他沒有想想郭氏和曹氏麼?假如它們二人不成為皇后,嫁個門當戶對的貴族家庭,一輩子平平安安、順順心心地當個外命婦豈不更好?何苦來到這個帝王之家做個犧牲品呢?

從宋仁宗跟兩位皇后擰巴的婚姻關係看他的性格特點

人總有一些心理短板無法超越

有了郭氏的前車之鑑,他居然還不改,又重複了上一次的行為模式,遇到困難先綏靖,等到忍不下去了,再發性子。曹皇后在慶曆八年平息宮中變亂,原本有功。他卻想抓這個事情,給曹氏按一個大逆不道的罪名,趁機廢掉曹氏,這個做法真有些不太地道了。你有啥事說啥事,哪怕你真的看曹皇后不順眼,你就以她沒生孩子廢掉她也行,這是個事實啊。但你偏要給她按個謀逆的罪名,這太可怕了,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麼麼?不但曹氏要被處死,連她的家族也要遭受滅頂之災!面對大臣的質疑,宋仁宗拿不出證據,才只好作罷。還好面對朝臣,他還是講道理的,沒有犯渾犯到底。

從宋仁宗跟兩位皇后擰巴的婚姻關係看他的性格特點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很不容易

前車之轍,可以為鑑

在婚姻問題上,宋仁宗可能身在其中,在心理上的壓力和糾結特別大,所以不能保持處理朝政上的理智狀態,這個也可以理解。畢竟看人看事,要從大處著眼,人人都有可能有缺點,不能因為一事處理的不妥當就全面否定這個人。但是宋仁宗在自己婚姻上出現的問題,卻可以警惕他人。

婚姻涉及的不是兩個人的問題,但本質上還是兩個人的問題。第一次立郭氏為皇后,他屈於劉娥的權威,不敢反抗,可以理解,郭氏飛揚跋扈,算她咎由自取;第二次他已經有了條件自主,即便是楊太后有不同意見,他可以做楊太后的思想工作,即便是楊太后的思想工作做不通,最後沒有辦法,非要立曹氏為後。曹氏既無過錯,就要對得起皇后,不得輕言廢立。找邪茬,按帽子,要休老婆,不要說是帝王,實也不是大丈夫所為,不叫人佩服。

巴巴兒地想當皇后的張美人,僭越禮制,欺辱皇后,最後自己也沒能如意,年紀輕輕就死在了貴妃位子上。人生區區數十年,為了些許名利,把人做歪了,實在不值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