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只要做到以下几方面,就可在班级微信群里赢得家长们的尊重

现在微信群已成为幼儿园、小学、中学以及高中等学校教师与家长进行联系和沟通必不可少的网络平台,家长们人人都有智能手机,成立一个班级的微信群对于教师来说可以说是很容易的事情,在微信群里,教师发布相关的信息会让家长们第一时间了解和知道,但是,不是任何内容都适合在班级的微信群里发布,教师与家长在微信群里沟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待家长厚此薄彼,不能一视同仁

所有的家长都在一个群里,教师万不可对待家长的态度厚此薄彼,由于家长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职位、家庭条件都是各有差异,在微信群中,无论是教师对于家长的回复还是对某位家长沟通,都不能让其他家长感到,对某些家长态度很客气、语气很亲切,对某些家长态度很冷漠,语气很傲慢。只和某些家长在群里说起来没完没了,对一些家长不能做到一视同仁。例如,个别教师比较势力,对于班级上家境好或是职务高的家长,态度特别好,有求必应,而对于一些普通家庭或家境贫困的家长却很怠慢,距人千里之外的感觉。教师对于所有的家长都要保持文明用语,态度亲切,教师与家长之间要互相尊重、和谐相处。在班级微信群里不聊与学生或教育无关的事情,注意教师的言行,要符合教师的身份。

教师只要做到以下几方面,就可在班级微信群里赢得家长们的尊重

二、不在群里让家长集赞、砍价和抢红包

集赞、募捐、和抢红包,看似小事一桩,但是,当家长每天打开手机在班级群里看到老师天天发这些东西,大家会怎么想?例如:有的老师在网上要购买某样东西,就上家长们帮助集赞,凑够了几十个赞就可打折或优惠等等,即使老师与家长的关系再好,也不能在微信群里发与学生学习不相关的内容,有损教师的形象,特别是抢红包的行为,教师应在成立微信群之初就在群里定下相应的规定,所有家长不能去做,首先教师自己就不能带头去做这些违反群规的事情,才能为班级里其他的家长树立起榜样的作用。做为教师不但自己不能去抢家长发的红包,更不能私下接受家长发的单独红包,例如:某教师点开了家长发给自己的200元红包,随后教师给家长返回红包,但是家长没要,却直接将微信截图并举报了老师收受红包的行为。

教师只要做到以下几方面,就可在班级微信群里赢得家长们的尊重

三、不在群里发起和教师相关的私人投票

微信自从有了投票功能,就发挥出了它的“铺天盖地”的效应,评选荣誉要投票,比赛排名要投票,为了在投标上占优势,人们往往不惜动员自己的亲朋好友和一切熟识的人参与其中,那么,如果是老师的私事,让班级的家长每天都去投票,虽然说只是小事,但是终究是会引起家长们的反感,因为这和自己的孩子学习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所以,只需动动手的事情,最好也不要劳烦家长。有的教师让家长为自己家的孩子参加比赛活动进行投票等等,都是很不适合的。微信群毕竟是一个几十人的公共群,不是教师自己的私人群,让家长们是只为班主任一个人服务的。教师这些太多劳烦家长的举止,只会徒增家长的烦恼,碍于情面,不得以而为之,其实私下里早就发牢骚千遍了。没有任何一个家长会闲着没事,天天帮老师投票、砍价、集赞等等,家长更为关注的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和指导,更想多了解幼儿园或学校的相关教育活动。

教师只要做到以下几方面,就可在班级微信群里赢得家长们的尊重

相关部门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减负三十条)的通知,有一条是等级评价方式,不允许公布成绩。有很多的小学或中学的教师,喜欢在微信群里公开评价班级学生的学习或表现情况,例如,点名某些学生的名字是数学或语文考试得满分的,再点名某些学生的名字,是家庭作业没有及时完成或考试不及格的.......在微信群里公开这样点名,教师无非是想给部分家长一些压力,被表扬的学生家长当然是沾沾自喜,可是,被批评的学生家长,即没有面子,而且有可能还会让家长将情绪迁怒于学生身上。例如:泉港一老师家长群内骂学生弱智,称该学生“拉班级分数,别在这丢人”,“乱七八糟的家长才有乱七八糟的孩子”这位优秀教师在微信群里如此评价学生和家长,实在是让人无法恭维,那么做为校方的声明是已向家长诚恳致歉。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除了平时的个别沟通,最好是在学期初的家长会中进行正规的总结,而不是在微信里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评价。对于有问题学生,教师可采用私下进行沟通的方法或者是与家长面谈,而不是当着众人面,给家长难堪,让家长下不了台。如果,家长把怨气迁怒于学生的话,非但不能让学生有所改进,所而让学生对教师的“告状”耿耿于怀,那么,教师的作法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教师只要做到以下几方面,就可在班级微信群里赢得家长们的尊重

五、教师不要通过微信群给家长布置作业

教育部将进一步强化师德建设,完善管理,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明确教师不得通过手机微信和QQ等方式布置作业,将批改作业的任务交给家长。避免出现“学校减负、社会增负,教师减负、家长增负”等现象。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不排除有一些“懒教师”在微信中把作业留给了家长,让家长在督促学生完成作业的同时,还要完全成批阅的工作,让家长苦不堪言。形成了学生一写作业,家里就会鸡飞狗跳,例如:有教师在微信留的作业是家长检查作业,有错误家长要与孩子一起分析错误的原因,寻找解决策略,练习擦桌子、扫地、整理抽届等等,后面的还算是可以,可是前面,如果家长都能自己教育明白了,还要学校和老师干什么呢?别让班级微信群的存在成为老师和家长的隐形负担。家长烦于下班回家往往会被各种老师的通知信息搞得焦头烂额,今天要交这个作业,明天要带这样东西。教师要承担起自己教育教学份内的工作和任务。微信群做为现代手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平台,教师不要让微信群的存在“变了味”。 教师在使用微用群的时候,除了不要在微信中违反的上述要求以外,教师发布信息同时还要注意时间,特别是需要全班家长都知道和了解的通知,如果通知的时间太晚的话,肯定会有部分家长不能及时地了解和回复。

教师只要做到以下几方面,就可在班级微信群里赢得家长们的尊重

总而言之,中小学班级微信群的管理乱象之一就在于群信息的“杂乱无章”,大量无关信息的发布会掩盖了微信群的初始功能。作为建立班级微信群的老师,要制定群信息发布的要求和原则,要求家长们共同尊守,坚决杜绝群里的拉家常、拉票点赞、微商推销、吵架斗嘴、炫耀攀比、以及发放红包、抬杠吵架等与家校合作或学生教育无关的信息,合理地发布班级微息群的各类教育信息,要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家校合作窗口、家校联系平台、班级管理的智力资源库。让班级的微信群能充分地发挥家庭教育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