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們,最愛抱怨“原生家庭”

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們,最愛抱怨“原生家庭”

自從“原生家庭”這個詞火了,很多人思考自己失敗的人生時,往往就會著眼到家庭關係上。

與之同時,我們也能看到大把大把的情感雞湯,取下諸如“原生家庭教會我自卑”這樣苦情的題目,目標只在於吸引讀者點擊量。

捫心自問,你真的被虧待了嗎?


01

“上大學被同學嘲笑很土,我感到很自卑,因為爸媽以前不允許我打扮……”

“從小家裡經濟條件就不好,長大後總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

網友還分享了一個真事:20多歲的表妹體重超標,不想著怎麼減肥,一直卻在埋怨“初中時姥姥天天做宵夜”“每天都拿蛋糕牛奶給我吃”。

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們,最愛抱怨“原生家庭”

小e翻到這幾個帖子時,表情就如地鐵老爺爺看手機。

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們,最愛抱怨“原生家庭”

不會打扮?

多關注點時尚雜誌美妝博主,培養自己的審美,慢慢總會好轉。

經濟條件不好?

爸媽已經很艱難了還把你辛苦拉扯長大,委屈之前建議你先學會感恩。

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們,最愛抱怨“原生家庭”

還有很多人吐槽身材不好、遺傳近視……如果這些問題都能扯上原生家庭,那小e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世界上本沒有廢物,你能力廢性格差其實全都賴父母。


02

原生家庭也即一個人的成長環境,正如美國著名家庭關係專家薩提亞所說:“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對於三觀正在慢慢建立的孩子來講,父母的言行舉止會對其人格產生巨大作用。因此,出軌、家暴、虐待、重男輕女等等父母失職行為,都很可能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這些行為受到指責無可厚非。

樊勝美媽媽為了兒子,寧可犧牲女兒所有利益;《不要和陌生人說話》裡,馮遠征飾演的家暴男性格暴虐偏激……投映到現實當中,還有就連去世後內衣褲都被媽媽變賣出去的梅豔芳。

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們,最愛抱怨“原生家庭”

糟糕的原生家庭數不勝數,如何自愈?這也是每一個深受苦楚的孩子,必須獨立邁出的一步。

但小e發現一種非常奇怪的趨勢——越來越多雞毛蒜皮的小事,稍微一追根溯源,矛頭就直指原生家庭。

小e希望大家能明白:大多數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他們並非想生下一個孩子共沉淪;而孩子也終將成為獨立的個體,年齡夠了但精神沒斷奶實在很丟人。

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們,最愛抱怨“原生家庭”

03

不信你聽,抱怨原生家庭的聲音,很多都集中在經濟方面。

“從小就穿姐姐的舊衣服,長大了買一件100塊以上的都要深思熟慮。”

“小時候一直很羨慕別的同學能玩樂高,有次路過說想要,爸爸打了我一耳光。”

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們,最愛抱怨“原生家庭”

曾有一位網友吐槽:“媽媽和我說因為生下我,放棄了很好的工作機會。”小e看到很多人附和說這位媽媽太道德綁架了,女兒又沒選擇權來不來這個世上。

可悲的是,媽媽並未要求孩子報答,孩子卻覺得媽媽就該為母則剛。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父母就連付出都需要小心翼翼做好事不留名了?

人們將自卑、能力不足、性格不好通通甩鍋原生家庭,嫌父母文化水平不高、藝術修養不夠、不會變通不會諂媚……他們的一事無成顯得多理所當然啊!

04

《我不是藥神》裡曾說,“窮病”最難醫。

富裕之家往往需要多代的積累,而貧困之家往往只需要一點人生變故,我們不得不承認,也許“寒門出貴子”難度係數很大,諸如俞敏洪等也發聲“從不感謝貧窮”,我們總是無奈地看到,有人處高樓也有人在深淵。

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們,最愛抱怨“原生家庭”

很多人抱怨受了原生家庭的苦,其實真正想說的是父母無法提供更多的資本,讓他們跨越階級過上更好的生活。

論窮,父母那一代物質更加匱乏;論文化,又有多少父母出生在書香世家……然而正是這些沒錢沒地位沒文化的“三無父母”,將雙手磨出老繭,辛辛苦苦送孩子進入大學,想要改變他們的人生軌跡。

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們,最愛抱怨“原生家庭”

靠父母逆天改命很難,靠自己事在人為卻簡單許多。你掂量掂量自己努力的程度,何必怪父母沒賺到千八百萬就匆匆生下你?

阿德勒說:“幸運的人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如果原生家庭不好,這一點也許很難改變,但小e希望你能與過往和解,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但假如你並未遭受那麼多厄運,請不要把“原生家庭”當成網上衝浪必備用語,這種賣慘除了麻痺自己和寒心父母,根本不值一提。

父母尚在苟且時,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卻在渴望詩和遠方。人生若能戒絕攀比,我想痛苦會減少一半。

願你明白:父母可不是賣血的許三觀,你怨天尤人的樣子真的很難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