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失事,波音還要重返中國市場,國產大飛機何時才能與之抗衡

波音中國首位女總裁Sherry Carbary表示,美國波音公司進入中國已超過50年,中國市場很快將成為波音最大的市場。

“但過去的兩年(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我們對中國沒有任何銷售,但真心期待與中國國內航空公司成為夥伴,也很有信心波音公司可以重新打開中國市場。”據波音的預測,未來20年中國需要7690架新飛機,價值高達1.2萬億美元。

接連失事,波音還要重返中國市場,國產大飛機何時才能與之抗衡

近年來,波音飛機的接連失事,這引發了很多人對波音客機安全性的質疑。而瞭解飛機市場的人都知道,波音和另一家名為空客的飛機制造商是幹線飛機市場兩位絕對的霸主。航空公司一般選用的客機不是波音的就是空客的,面對未來國內這麼大的需求,波音當然不忍心將自己曾經打下的市場拱手讓給空客。

但是,我們不由得思考,除了波音和空客,我們就別無選擇了麼?答案是:目前還真是,除去這兩大巨頭不談,目前世界上體量小一些的巴航工業、龐巴迪也只是生產幾十座的支線客機。幹線飛機市場,目前沒有可替代的其它廠商。

接連失事,波音還要重返中國市場,國產大飛機何時才能與之抗衡

可能有人會好奇,這麼大的中國,這麼多年,沒有一家飛機制造商能夠造出一架合適的大飛機與波音、空客抗衡麼?當然有,比如2008年開始研製,2017年完成首飛的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製造的C919,與空客A320、波音737屬同級別飛機,是中國首款按照最新國際適航標準,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幹線民用飛機。但C919能否在中國大陸市場大部分取代波音737和空客320,並非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問題,畢竟目前來說還不夠成熟,產量上也不一定跟得上。與之同理的還有商飛生產的支線飛機:ARJ21翔鳳客機。

接連失事,波音還要重返中國市場,國產大飛機何時才能與之抗衡

近些年,每當有關於飛機失事的新聞出來,網絡上總有關於國內不能造出完全自主研發的飛機的言論。說是國內大飛機就算造出來,發動機還是用的國外的技術。其實,我們也應該給國內飛機制造業一些時間,造飛機與造手機、造芯片完全不同,手機芯片可以靠一個華為努力多少年能夠推出來,飛機卻不行。

雖然兩者都是衝著自主研發,不被他人扼腕的方向努力,但一方面體量上飛機與手機沒有可比性,另一方面民航領域由於對於安全的高要求,存在技術壁壘。商用飛機必須滿足國際認可的適航條例,且大飛機注重綜合性能,滿足基本要求下,還需要經濟性,可靠性,恰恰後兩者都是中國飛機制造軟肋。

接連失事,波音還要重返中國市場,國產大飛機何時才能與之抗衡

不過,國內一直都沒有放棄過研製大飛機的打算,只能說重心沒有完全放在這上面。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一直糾結的是要不要造,而不是能不能造。這是戰略選擇,與技術無關。相信在以後的日子裡,國內的大客機也會有飛向國際的一天,你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