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狂歡背後,暴露的這些問題不容忽視

作為“雙十一”的第11年,今年天貓、京東、拼多多、蘇寧易購等上百家各類電商平臺參與其中。其中,天貓雙十一當天成交額達到2684億元,同比2018年的2135億增長25.71%,創歷史新紀錄,其快遞進入1天10億包裹的時代。數據方面,京東也毫不示弱,京東雙十一全球好物節累計下單金額首次超過2000億大關,達到2044億元,再次創造新的紀錄。根據數據,僅這兩家平臺的成交額就已超過4700億元。

“雙十一”狂歡背後,暴露的這些問題不容忽視

面對不斷創新高的成交數據,許多媒體冠以“中國新消費的奇蹟“諸如之類的標題。誠然,在今天經濟下行壓力仍然很大的情況下,“雙十一”各項數據再創新高,讓我們切實感受到了我國經濟的韌性與強勁活力。但是,除了唱讚歌 ,大家還要學會反思,在這場全民狂歡的熱潮中,暴露的很多問題不容我們忽視。

究竟有哪些問題?作者結合自己的實際大致列了以下幾類問題:

規則越來越複雜、用戶體驗下降

導致用戶體驗下降的原因很多,包含價格虛降與欺詐、技術、物流與售後等等問題。我自己最大的體會就是,雙十一規則越來越複雜,紅包、滿減、預售,蓋樓、轉發、提現,各種購物津貼、限量神券讓人眼花繚亂,個人購物體驗直線下降。

雖然各大平臺都在努力升級技術提升用戶體驗,但是不得不說的是,雙十一當天,購物網頁瀏覽體驗確實比平時要差,線上支付和產品瀏覽都沒有平時流暢,此外不得不說的是售後服務,有些商品“雙十一”期間購買居然不支持7天無理由退換。最後,由於這兩天快遞太多,我相信丟件、物品在運輸中損壞現象也會高於平時。

廣告鋪天蓋地、用戶不堪其擾

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每年的“11.11”活動期間,都會被鋪天蓋地的廣告“騷擾”,無論是門戶網站、微博、視頻播放軟件以及新聞類軟件,我們常用的各類媒體娛樂平臺無一例外的被天貓和京東巨幅的“雙十一”浮層廣告霸屏,甚至有些商家通過騷擾電話和垃圾短信形式進行的商業推廣活動,真是不堪其擾。

“雙十一”狂歡背後,暴露的這些問題不容忽視

先漲後降問題依然存在

其實,我們只要細心看,就會發現,許多商家在“雙十一”打折之前已經慢慢開始漲價,甚至有的商品從今年七、八月份就開始慢慢上調價格,從原來的1098元,上調到1988元,相當於漲了一倍,到了雙11期間再6.5折促銷,實際這些商家的價格並沒有降價,反而有的是上升了。這種明降暗升的操作,實際上在很多商家都存在。

除了先漲價再降價之後,其他問題還有紅包、優惠券只能在第二次購買的時候使用、很多優惠商品只能在雙十一當天購買(刷數據)等等,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助漲衝動型消費發展

在“雙十一”活動前,許多商家利用機會主義心理和飢餓銷售手段來刺激消費者盲目消費。想必大家肯定收到了很多天貓、京東發放的購物津貼、紅包等,“滿199元減100、滿399減200”,可以跨店湊單等等優惠,許多人就是為了湊單而買了一些一輩子都不會用到的東西。邊剁手邊消費,已經成為常態。

“雙十一”狂歡背後,暴露的這些問題不容忽視

同時,每年這個時候,都能夠看到各個高校的快遞堆積如山的新聞報道——很多在校學生為了參加這一場購物盛宴,甚至引發了個人的經濟危機。其實對於我們消費者來說,除了關注價格外,更應該問問自己,買的商品到底需不需要、用不用的到。

實體零售業受到較大沖擊

眾所周知,在電商盛行的浪潮之下,實體零售業和電商行業正在此消彼長,尤其是很多中小零售企業受到了嚴重衝擊。一些小中企業因為虧損嚴重宣告破產,甚至很多零售巨頭也在電商面前節節敗退。就拿大家熟悉的華潤萬家來說,近兩年來,該公司營收並不樂觀,在很多城市都關閉了門店。有數據統計顯示,2014-2017年,華潤萬家在全國門店逐年遞減,關閉門店數量達到1000多家。就連這樣的實體巨頭,在電商盛行的當下都節節敗退,可想而知傳統零售業受到的衝擊有多大。當然我們也要看到這些衝擊好的一面,那就是電商行業正在促進傳統零售業積極轉型,許多傳統零售業也正積極擁抱數字經濟,向“新零售”轉型發展。

“雙十一”狂歡背後,暴露的這些問題不容忽視

“雙十一”各電商成交額年復一年創新高,已經不是意外,而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雙十一”給各家平臺、商家帶去了可觀的收入,同時也滿足了廣大群眾購物和娛樂的需求。全民狂歡的“雙十一”,折射出我們這一代“買買買”不僅是生活需要,也是一種減壓模式。

最後,作者真心希望在今後的“雙十一”期間,平臺和商家能夠通過精準營銷降低廣告數量,提高廣告效果,不要過度營銷、虛假宣傳,進一步在用戶體驗上做出更大的改進,讓老百姓買的開心、便利。同時,作為消費者也應該理性消費,不要瘋狂“剁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