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第一造車狂人”許家印,投450億其實不夠造車“塞牙縫”

01

60位全球零部件CEO在11月12日的下午3點,黑壓壓一大片共同湧上臺,在恆大汽車的戰略合作協議的本本上,認真地簽上了大名。

這個場景讓在場的媒體目瞪口呆。儘管見多識廣,但大部分媒體記者恐怕沒見過這種仗勢。

在全球汽車史上,恐怕也絕無僅有。這些企業包括了多家世界500強汽車零部件公司,不乏有采埃孚、博世、大陸集團等。

此後,又有近10位CEO上臺演講,展望了和恆大合作的願景,致謝許家印許老闆。

許家印則像沙皇一樣,端坐正中,向遠道而來的全球客人,微笑致意。

會議進行了兩個小時後,許家印登臺了。此前登臺的嘉賓,不是場面話太多,就是恭維,很多參會的媒體百無聊奈。

許老闆一如地產特色、金句不斷的開場白,點燃了會場的熱情。“恆大要開闢一條和全世界所有車企都不一樣的道路——恆大造車路”。

但汽車圈對“地產土豪”風格還很陌生,許老闆幾句話後,就驚得會場鴉雀無聲。

從後面許家印的詳細闡述來看,恆大的造車路徑,確實顛覆了汽車工業一百多年積累的經驗。過去一百年,沒有一個人敢像許老闆一樣想,更沒有人敢這麼幹過。

就算1908年發明T型車,推動汽車工業開始規模化生產的亨利·福特再世,估計也不敢有許家印這種大膽上規模的想法。

許老闆還放言,只要把朋友圈組建好,恆大造車想不成功都難。

言外之意,只要將全球的“工程技術研發+設計造型+零部件企業”三大塊,都聯合起來,汽車想生產多少,都可以。

許老闆和所有的造車思維都不一樣,他不像其他汽車企業一樣,第一件事先大談特談自主研發和發展技術,相反,他將研發部分,交給了全球技術和設計公司。在長達一個多小時的演講中,許家印甚至沒有提到恆大汽車研究院這個構想。

在現有汽車產業規律中,自主研發是所有主流車企的靈魂,也是車企最核心的競爭力。無論是全球的大眾、豐田,奔馳、寶馬,還是國內的長城、吉利,無一例外。

提出這條令汽車人詫異的造車路,許家印的苦衷很現實:“恆大要人沒人,要技術沒技術,要生產基地沒有生產基地,對於造車,恆大真是‘一窮二白’。”

許家印的思維又是地產式思維,賺錢的秘訣是快準狠。自建研究院研發技術和車型,完全不符合許老闆的風格。“要完整開發一款車型,要4.5-5年,我們恆大造車要喊五年,會被當成笑話。”

02

許家印決定造車後,先是收購新能源車企。

其中最典型的事件是快速勾兌上賈躍亭的FF,但很快發現,FF飄忽得很,根本觸摸不到。

去年,許家印將目光收回國內,收購了蔣大龍的國能新能源汽車。國能新能源汽車有薩博的技術,在天津和瑞典有生產基地。

似乎一切都滿足許家印的需求。但實際上,許老闆對大和快的要求,遠高於其他人的想象。

很快,許老闆就將大半年的時間,放在了飛行途中。從今年年初開始,一直到10月,許家印帶著汽車高管團隊,去了全球20多個國家,40多個城市,見了汽車行業的50多家企業。

直到這個時候,許家印才覺得他的構想有了基本的框架。所以,在決定進軍汽車行業兩年後,許家印第一次在公眾面前袒露心聲,詳細描述了他的想法。

但即使如此謹慎,如果大眾、豐田等車企巨頭聽了許家印設定的目標,一定會大吃一驚:恆大汽車決定用三到五年,成為全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發展定位為核心技術必須世界領先、產品品質必須世界一流。

在國內,王傳福、李書福、魏建軍都曾被人稱作“造車狂人”,但在許家印面前,他們的狂根本不值得一提。

用數據來看,王傳福拼盡全力幹新能源車已經近十年,目前的年銷量也不過30萬輛。而且從來沒敢說,什麼時候能做到全球規模最大。

特斯拉的馬斯克算是一個狂人,從2003年成立特斯拉開始造車,今年已經是第14年,去年特斯拉在全球的銷量也僅為24.5萬輛。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去年的銷量是125萬輛,由100多家車企共同分享這個市場。特斯拉和比亞迪,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車企。

列出這一組數據,基本上可以粗略地對比出,目前新能源汽車的整體狀況和發展水平概貌。

而在傳統車領域,大眾、豐田和雷諾-日產-三菱聯盟,是三家年銷可以過1000萬輛的集團。列出這個數據,基本可以窺探一眼全球車企的實力。

許家印的目標是,2-3年達到100萬輛規模;10-15年達到500萬輛規模。

500萬輛是什麼概念?1946年創建的本田汽車,經過近70年發展,去年的全球銷量為526萬輛。恆大汽車要用10年,走完本田近70年的路程。

別說特斯拉、比亞迪和吉利,就算大眾、豐田,也沒有誰敢在新能源汽車上做出這麼大規模的規劃。

“狂人”許家印為此做了具體的規劃:恆大計劃在中國、瑞典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10大生產基地,產品涵蓋低端、中端、高端、豪華等領域,涉及轎車、SUV和MPV各領域車型。

從今年開始的未來三年,恆馳汽車的投資預算是450億,其中今年投資200億、明年投資150億、後年投資100億。

看似資金量巨大,但在汽車行業眼裡並不多。大眾汽車2018年單是研發投入就達到了158億美元,相當於948億元人民幣(不包括建生產基地等的投入)。即使很多國內車企的研發投入,都高於恆大汽車的整體投入。

“宇宙第一造車狂人”許家印,投450億其實不夠造車“塞牙縫”

許家印稱,恆馳的第一款車——“恆馳1”將在明年上半年正式亮相,並計劃在2021年量產。

許家印的造車思維帶著濃烈的地產思維,可以在他脫稿演講中總結的五句話裡完整、生動地展示出來:

第1句買買買;第2句合合合;第3句圈圈圈;第4句大大大;第5句好好好。“這5句話就是恆大的造車路。”許家印說。

許老師這種樸實、簡單,毫不包裝的語言藝術風格,雖然帶有濃烈的市井味兒,但很難掩蓋中國第一大地產商的霸氣和目空一切。

跟恆馳商標的字體和廣告一樣,本身不需要審美,就是最高的藝術。

“宇宙第一造車狂人”許家印,投450億其實不夠造車“塞牙縫”

許家印詳細解讀了他的“三字經”:"買買買"就是“能買都買下”。在過去的一年時間內,恆大收購了電池、輪轂電機等多家公司。

“不能買的就合作。不是所有的技術、所有的東西都可以買過來。還有很多買不過來的,那我們就要合作。”

許家印的“合合合”,指的是工程技術研發、零配件供應、零部件的集成以及研發等,和其他公司合作。

“圈圈圈”指的是“朋友圈”,恆大要在汽車產業建立多個朋友圈,來完善產業佈局。包括工程技術研發、汽車造型和零部件供應。

今年9月,恆大汽車和全球5家工程技術研發公司簽署合作協議;10月,又和15個汽車造型工作室簽署了合作協議;11月12日和60家零部件供應商簽署的協議,則是第三步。

“大大大”指的是指大格局、大戰略、大規模,恆大形成大規模從而降本實現更大的規模效應;“好好好”,是指恆大的造車品質要做到一流,打造讓消費者滿意的新能源汽車。

03

許家印造車後,地球“第一造車狂人”的稱號就非他莫屬。

外行造車大抵如此,馬斯克、李書福和王傳福都是外行造車,因此也都被稱為“造車狂人”。

理論上,這三個人都獲得了成功。當然,許家印可能不這麼看,真正的成功是年產500萬輛。

截至目前,自主品牌中只有吉利和長城的年銷量,勉強邁過了100萬輛。原因可能是他們還不夠狂。

許家印對於恆大集團的規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將推進以地產、健康、文旅、汽車四大產業為主的多元化佈局。同時,將深化公司“一基兩翼一龍頭”的產業格局,即以地產為基礎,文旅、健康為兩翼,新能源汽車為龍頭的發展策略。

相對於特斯拉、比亞迪和王傳福,許家印既不是理工男,宅技術,也不是搞機械出身,唯一的特點是有錢。

廣汽研究院院長王秋景講過一句名言:汽車技術創新也沒那麼難,就看有沒有人和有沒有錢。王秋景近年在廣汽研究院功勳卓越,有資格講這句話。

許家印在提出一些列規劃之前,簡單介紹了一下他怎麼有錢:恆大的資產達到了2.2萬億元。此前,他還對外提過一個目標,2020年資產達到3萬億。

“宇宙第一造車狂人”許家印,投450億其實不夠造車“塞牙縫”

如果王秋景的名言和許家印的名言結合起來看,似乎許家印的狂妄也有一定的道理。

從汽車歷史經驗來看,外行人造車普遍狂妄,最後也不是不行,而是取決於兩個因素:1、是不是站在巨大的行業風口上;2、有沒有足夠支撐狂妄之言的資金量。

最近幾年造車新勢力幾乎陷入絕境,原因是沒有滿足第二個必要條件。李斌、張海亮,甚至賈躍亭的狂妄,都輸在了錢上:他們所能支配的資金,不足以支撐他們走到盈利的那一天。

許家印或許可以,但如果只規劃了450億元的投入,很顯然難以支撐他的汽車帝國。如果他原因拿更多的錢投進去,唯一要提醒的是:敬畏造車,將鉅額資金合理分配,撐到盈利的那一天。投入期肯定不是三年,而要將預算做到十年。

理論上,只要時間和金錢不是問題,所有的彎路都可以走到羅馬。

許老闆在演講的最後喊了一句口號:要克服一切不可以克服的困難,做成一切不可能做成的事。初看起來是一個病句,但因其脫稿演講,可以原諒他的不嚴謹,去意會他的決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