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小縣城,羊絨衫交易量達全國的60%!卻有著自己的煩惱!

這個祖國北方的小縣城叫清河縣,位於河北省邢臺市的東部和山東交界!

清河縣高速出口有個特醒目的大牌子

上面寫著引以為傲的幾個大字:

世界羊絨看中國,中國羊絨看清河!

世界羊絨看中國,中國羊絨看清河"這句話,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英國道森公司老闆考察清河羊絨產業後發出的感嘆!

可能很多朋友會想清河縣地處冀東南平原,這裡沒有草原,更沒有成群的山羊。它又是如何成為世界最大的羊絨原料和製品地的呢?

這就要從一個農民開始講了:我們清河縣有個名叫戴子祿的農民,

北方的小縣城,羊絨衫交易量達全國的60%!卻有著自己的煩惱!

他在內蒙聯繫業務時,看到一家羊絨企業的廠院裡,堆放著猶如小山般的毛渣,當地的老百姓正把這廢毛渣運往田裡當肥料用。他抓起一把一撕,發現廢毛渣裡還含有不少的絨。於是,他通過廠領導,拉回了一車。到家後,他鑽研著對梳棉機進行多次改造,然後試著分梳,具然梳出了一噸多的羊絨,拉到北京一家毛紡廠,賣了6萬多元。在1978年這筆收入在當時可算得上一個天文數字,一下子就轟動了十里八鄉。戴子祿用廢毛渣梳絨賺大錢的事兒,產生了墨跡效應。在縣委、縣政府的引導下,這方農民開始踏上了精梳羊絨的致富路……

北方的小縣城,羊絨衫交易量達全國的60%!卻有著自己的煩惱!

到2019年,清河全縣擁有近10萬臺,年加工生產能力達到450000噸,加工攤點遍及全縣6個鎮18個辦事處,從業人員達15萬人。形成了大中戶分梳山羊絨,小戶分梳短絨、綿羊絨和牛駝絨的局面,出現了400多個絨毛分梳專業村。並且逐步形成了原絨、無毛絨、毛渣等完善的市場購銷網絡。在原絨購進上,除直接到牧區收購外,縣內建設了50多家羊絨原料交易點,每年來自全國各地牧區的絨毛客商達10萬多人次,年交易原絨近10萬噸。

清河縣也成了當之無愧的(世界絨谷)

我身邊大多數朋友都是從事羊絨相關工作的

姐姐家做羊絨分梳

表哥家也做羊絨分梳和羊絨原料

我是做羊絨衫的。

清河縣得益於佔有羊絨原料的優勢,很多人開始走向羊絨深加工,羊絨衫,羊毛衫,羊毛大衣,羊毛被等。

大家都知道羊絨衫具有輕、柔、暖、滑、四大特點!

北方的小縣城,羊絨衫交易量達全國的60%!卻有著自己的煩惱!

一件純羊絨衫售價都很高,商場上售價幾千甚至上萬的羊絨衫。可能大家都覺得我們做羊絨衫一定挺掙錢的,其實我們一件羊絨衫的利潤只有30元左右。對你沒看錯,真得是幾十塊錢而已,因為我們沒有品牌效應!只能做代加工,貼牌!

清河縣每年的羊絨紗線、羊絨衫交易量達到全國的60%

我們清河人做著羊絨衫90%的活,

卻只能賺著那百分之幾的利潤

我和身邊的朋友都身為清河縣的絨二代,

都深感無奈!

這讓我們深刻的認識到品牌的價值

品牌=質量+口碑

我們絨二代們,一定嚴把質量關,讓清河羊絨製品豎起更加良好口碑。

相信在不久的未來,清河縣一定會陸續出現很多大品牌的羊絨衫!

北方的小縣城,羊絨衫交易量達全國的60%!卻有著自己的煩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