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5 血瘀——腎陽虛虧,肝陷而血瘀,血脫——肝鬱受風,疏洩不斂

先來說血瘀

肝主藏血,凡是藏腑經絡的血,都是肝所灌注的。血以溫暖上升為本性,因為腎水左旋,所以生肝血,肝血剛生成,卻已經含有陽魂,所以血的本性溫和並且上升發散。血實就直升,血虛就遏陷,上升便流暢,下陷便凝結瘀積。

血中的溫氣,是轉化為火的根本,但溫氣的本原,卻來源於水中的陽氣,腎陽虛虧,不能生髮乙木,溫氣衰損,所以木陷而血瘀。時間長了就失去血液的新鮮,所以紅色變成紫色,紫色變成黑色。木主五色,凡是肌膚憔悴,眼角青黑色的,都是肝血瘀積的症狀。肝血不升的本原,則在於脾,脾土滯積下陷,生氣遏抑,所以肝沒有上升通達的道路。

血瘀——腎陽虛虧,肝陷而血瘀,血脫——肝鬱受風,疏洩不斂

肝脾不升,原因在於陽衰陰旺,大多數產生下寒,從而溫氣抑鬱,火的根源淪陷,往往轉變為熱。然而熱在於肝,而脾腎卻全都是溼寒,不可以只用清潤的藥物。至於溫氣頹敗,下熱不發作的,有十分之六七,不可以一概而論。

血瘀的病證,下適宜溫而上適宜清,溫則木生,清則火長。如果木鬱積轉為熱,可以變溫而為清,但脾腎的藥物,卻只是適宜用溫燥的,沒有其它的方法。因為脾陷的原因,全是因為土溼,土溼的原因,全是因為水寒。腎寒脾溼,那麼中氣不運轉,所以太陰不升。水土溼寒,中氣鬱結,君火相火失去根本,多半會產生上熱,如果誤認為是陰虛,滋補溼產生寒,短命早死,一百個不到一個能救治。

治則:溫則木生,清則火長,主方:破瘀湯

血瘀——腎陽虛虧,肝陷而血瘀,血脫——肝鬱受風,疏洩不斂

再來說血脫

肝藏血而性質是疏洩,血病便是脫亡而不守。沒有脫之前,溫氣虛虧,凝瘀不流。血液瘀積的少便結積而不下,血液瘀積的多便注洩而不能收藏。凡是拉肚子流汗流血流淚,婦女不在行經期間,陰道突然大量下血,紫黑色血液成塊,腐敗不新鮮的,都是陽虛並且木氣下陷,血瘀而不能容納。

木的本性是善於通達,水土如果寒溼,生氣不通達,所以血瘀;木鬱積中風,疏洩不能收斂,所以血脫,但肺血的脫亡,較多於肝。肝血下脫,便遺洩在大便小便上,肺血上流,便是口鼻吐血。因為血在下焦並且適宜上升,既升於上,又適宜下降,下降,肺的職責,因為肺金主收藏,收斂的氣旺盛則血降,收斂的氣不足,則血湧而上溢。而肺血的上溢,總是由於陽明的虛,因為血掌握著木氣,只是能升而不能降,升而不至於上溢的,依靠肺金的善於收斂,肺金的收斂,因為胃土的右轉。

血瘀——腎陽虛虧,肝陷而血瘀,血脫——肝鬱受風,疏洩不斂

血旺盛在肝脾而虛在肺胃,發病血脫拉肚子,就是因為肝脾的寒,發病血脫在口鼻,有的源於肺胃的熱,從而陽衰土溼,中氣頹敗,實為脫血的根本。如果單純的用清涼滋潤的藥物,增加陰氣殺伐陽氣,衰敗中氣,人隨著用藥就殞命了,百人不能活一人。這不是血病就一定死,都是粗陋的醫生的罪過。

治則:益陰補血,主方:加減四物湯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圖文內容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