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战役(1)

波兰战役(1)

波兰战役(又称「德波战争」,而波兰称其为「1939年保卫战」或「1939年九月战役」; 德国则称其为「波兰战役」,作战代号为《白色方案》)是德国、斯洛伐克与苏联军队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的行动,该战役一般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在《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签署了一星期后,德国于1939年9月1日凌晨4点40分展开进攻,而苏联亦于9月17日入侵波兰,10月6日,德苏两国占领波兰全国领土,波兰战役结束。

波兰战役(1)

由左上逆时钟顺序起:德国空军的Ju 87俯冲轰炸机机群;德国步兵与但泽的警察人员推开国境障碍物,为德国宣传部要求重演而拍摄的画面(见本图连结内之说明);击败波兰后,德国与苏联军官彼此握手致意;遭德国空军轰炸的华沙市;德军的装甲部队;德军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战列舰对格丁尼亚开火。

德国军队分作北、南、西三个方向发动攻击,并以两翼包围的方式夹击集结于边境地带的波军主力部队。波军损失惨重、欲撤出布署于德波边境的部队,将其用于首都华沙以西的位置建立一条防线,等待军事同盟国的英法两国对德国的西方战线发动攻击,但拥有兵力绝对优势的盟军却按兵不动。9月中旬,德军兵临华沙,波军将大部分仅存的主力集结,于布楚拉河一线反击德军,一度逼迫后者抽调兵力应付,最终,德军将波军主力包围歼灭,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9月17日,东方的苏联根据《德苏互不侵犯条约》中的秘密协议而入侵波兰,开辟了第二战场。波兰政府认定原先守于东方罗马尼亚桥头堡进行固守的计划已不可行,遂下令撤离所有部队至中立的邻国— 罗马尼亚。10月6日,最后一批波兰军队于科克战役被击溃,德苏两军占领波兰全国。尽管波兰从未有代表全国的政府或组织出面宣布投降过,但也已象征了波兰境内战事的结束。

波兰战役(1)

10月8日,经过短暂的军政府管理后,德国直接将波兰西部,包括西里西亚、大波兰、波莫查、罗兹、但泽等曾为德意志帝国领土或有大量德裔人居住的地区并吞为国土,而其余区域则由亲卫队上将的汉斯·法郎克所领导的波兰总督府进行管理,对内施行「德国化」政策,在德国占领期间,纳粹亲卫队于波兰境内建立了大量的集中营,关押犹太人、医生、公务员、教会人员与地主等群众,最后将其有系统地大量处决。在苏联1939年后的占领区中,斯大林则对波兰人实行「俄罗斯化」,同样杀害了波兰社会精英与政治反对者,其中尤以屠杀两万名波兰军官的「卡廷森林屠杀案」最为出名。在德国占领波兰全国后,后者组织起地下抵抗势力—「波兰家乡军」于二战期间进行游击战。逃到西方国家的数十万波军则另外组成一流亡政府,并加入了盟军,于其他战场继续与轴心国战斗。二战结束后,波兰本土由波兰统一工人党所执政,与西方意识形态接近的流亡政府则无法回到波兰,一直到东欧革命后才重回故土。

波兰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军的首次大规模陆上作战,世界各国对于德军迅速达成的胜利感到惊讶,进而产生许多误解或有很大争议的观点,部份错误资讯仍在今日的出版品中可以见得,例如最有名的「波兰骑兵向德国战车冲锋」、「德国空军于一天内消灭波兰空军」等,实际上是众多以讹传讹的资讯加上纳粹宣传机关的刻意宣传所造成的不正确印象。

波兰战役(1)

另外,有军事历史学家将本战役视为德军新型态作战模式—「闪击战」首次使用的作战,并视其为德军吸收西方军事家(B·H·李德哈特、J·C·富勒和夏尔·戴高乐等人)的战车理论而发展的结果,同样地,这个论点也受到了相当的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