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險為何備受富人青睞?

也許你不記得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的富豪們在國際富豪榜上佔據了越來越多的席位;

也許你不記得從什麼時候開始,高淨值客戶們開始熟練地談論一個詞——“海外資產配置”;

也許你不記得從什麼時候開始,家族辦公室開始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

你不需要記得上面這些事件發生的具體時間數字,但作為財富管理從業者的你一定能感受到,上面所有現象預示的趨勢和風向:

你的同行們開始帶著客戶飛往東南亞看房、飛到香港做海外保障與傳承;

你的客戶們開始問你有關海外資產、有關匯率的問題;

更甚者,你的客戶們開始主動找你規劃自己的身份和全球稅務關係;

…...

這所有的趨勢,有兩個最基礎的前提:

國富民強:國內的有錢人越來越多了

投資者教育:客戶對於海外投資的認知變成熟了,接受度也越來越高

今天,小圈圈就來給大家講講這眾多的海外投資選項裡面,門檻較低、更容易被客戶理解的香港保險。

目前有哪些海外投資途徑?

香港保險為何備受富人青睞?

海外投資途徑列舉

1. 私人銀行定製產品:產品設計高度定製化,但是缺點是門檻高,一般私銀的入門為100萬美金。

2. 公司債券:相對符合內地投資者的投資習慣,投資年限短,收益相對固定(香港市場上的公司債券分紅率一般為年化6-10%),缺點同樣是門檻較高(單個公司債10萬美金起投)。

3. 海外房產投資:特別是近年來很火的東南亞房地產市場,更符合國人對於炒房這件事情的熱愛,缺點是受當地的政策風險影響較大,房產的徵稅、貸款、交易等規定十分複雜,另外還有房產自帶的流動性差的特點。

4. 股票、外匯、期貨:這些傳統的金融投資市場,也是很多人做“全球投資”的第一步,特別是香港市場上的投資,門檻相對前幾個選項更低,但是缺點在於專業度要求較高,很多投資者在這些金融市場交了不少的“學費”,折騰幾年,並沒有多少收益。

5. 實業投資:真實地到海外市場去做直接投資,這是一個企業會更多選擇的投資途徑,個人投資者因為投資金額和對流動性的要求,很少直接這樣去做海外投資。

6. 香港保險:這個就是今天要詳細講的主題了。細說之前,先給大家看一組數據:中國內地訪客在香港新單總保費

香港保險為何備受富人青睞?

2010年後,十年不到的時間,內地訪客到香港投保的保費規模增長了十倍不止,原因其實很簡單:在眾多的海外投資方式中,香港保險,是門檻較低,也是較為穩妥的投資渠道之一。

香港保險的優勢

▎投資角度

香港保險,其中有一類具備儲蓄分紅類型產品的特點——美元資產,短期供款,分紅賬戶可以陪伴受保人一生。對於豪門和高收入家庭,這樣的產品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1. 供款期短:5年甚至一次性完成繳費,如此一來,不論家長未來收入、家境如何變化,自己孩子有一份保單傍身,基本可以在出生時就確保孩子一生衣食無憂。

2. 美元資產:對於高淨值家庭而言,只持有單一貨幣是風險很大的,具體可以參考南美國家貨幣和2018年土耳其里拉貨幣波動。

3. 保單價值穩健上升:相比於其他短期收益更高、風險也更不確定的投資方式,保單無疑是留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也許每一年的收益不如股市、債市,但是優勢在於保單的價值穩步上升,不需要家長費盡心思去找合適的投資標的,一切由保險公司來安排就好。

舉個例子:

香港保險為何備受富人青睞?

當然,這樣的產品不僅僅是高淨值家庭的專利,前面小圈圈有提過,香港保險是門檻較低的海外資產投資渠道之一,投資門檻不高,適合廣大中產家庭安排自己的長期儲蓄計劃:(一大波例子正在路上)

香港保險為何備受富人青睞?
香港保險為何備受富人青睞?
香港保險為何備受富人青睞?
香港保險為何備受富人青睞?

綜上所述,這樣的儲蓄分紅類產品,憑藉自己“安全穩健、美金投資”這些投資特點,不斷吸引客戶們不遠萬里來香港投保。

▎保障角度

香港保險除了出眾的投資能力之外,還有一個吸引廣大中產家族的保障性產品——重疾保障,特點主要有:

1. 繳費18-25年,保障終身(到100歲);

2. 重疾保障:嚴重疾病&嚴重疾病早期症狀,均可理賠;

3. 人壽保障:100歲前,如果身故(而非得重病),也可以理賠保額;

4. 意外保障:因為意外造成燒傷、昏迷、失明失聰、嚴重創傷、失去肢體等結果,也可以理賠;

5. 保單生效的首十年保額升級:

比如31歲投保的客戶,31-41歲期間,在原始保額基礎上額外附贈30-70%的保額

這部分贈送同時覆蓋重疾+人壽保額

6. 儲蓄功能:保費有分紅,自動累計到保額上;未來也可選擇退保,取出儲蓄部分;

7. 保費豁免:在理賠過重疾之後,剩餘沒有交完的保費全額豁免;

8. 延續保障:第一次重疾理賠後,不需要繼續交保費,但是保障延續,覆蓋高發重疾;

說起和內地產品的不同,香港重疾產品的吸引力也很簡單和明顯:

1. 投保的前十年,保額升級

在客戶最需要保障而往往預算不足的時間裡,提供更高額的保障。

2. 保額會隨著年份增長而增長,從而更好地抵抗通貨膨脹

很多人覺得保險是騙人的原因特別簡單:通貨膨脹把我們年少時期投保的保單收益全都吃掉了。當年看著特別多的“每個月供款10塊錢,就可以給孩子未來20000元教育金”,在90年代初的普通家庭看來,20000塊簡直就是天文數字,卻不曾想,在90後真正讀大學的時候,2萬塊,變成了幾個月的生活費。

香港的重疾險,雖然是針對保障為主的,但由於是終身保障的產品,所以會自動給客戶保額上的逐年遞增,另外還有設置“抗通脹條款”,讓客戶自由選擇保額的逐年遞增(在保單本身分紅的基礎上)。

3. 其他人性化的設計

重疾理賠後的持續保障:香港重疾產品普遍將延續保障範圍放到癌症、中風、心臟病這些高發疾病上。

未成年人的人壽保障不打折:這個是因為內地法律法規對未成年人的保護,規定了父母給孩子買的保險,人壽成分不能超過20萬或50萬,所以即使父母給孩子的重疾保障有50萬或者以上,人壽的部分也不能超過法定最高。而在香港,孩子的重疾/人壽保額都可以高達50萬美金,而不受上限的限制。

香港保險投保注意事項

作為流程介紹,小圈圈簡單地給大家舉一下真實需要投保香港保險的注意事項。

▎投保前

最最重要的是,不論是從保障還是投資的角度出發,香港保險都是一項長期安排。在投保前,請確認好產品的特點和自己家庭的匹配程度。

小圈圈一直給客戶和小夥伴們講的一點,就是“沒有最好的產品,只有最合適的”,產品沒有優劣,不同的產品適合不同的客戶群體,香港保險不是普適性地適合所有人,但對於有某些需求的客戶群,港險是做海外資產配置很好的一個起點。

▎投保

確認好香港保險的具體合適產品和投資金額之後,要明確的一點是香港保險的投保一定要投保人本人到港。

投保的渠道有三種(這點和內地保險是一樣的):

1.保險代理人(Agent)

客戶可以直接聯繫保險公司的代理人,投保該公司的產品。這是內地投資者們最熟悉的投保方式,唯一的缺點在於只能在代理人代表的公司產品中挑選自己的投保方案。

2.保險經紀公司(Broker)

香港市場的經紀渠道,發展的比內地市場更完善,也更受客戶的歡迎。因為經紀公司的選項更多,不會侷限於某一家的產品給客戶方案,而是從客戶自身的需求出發,給到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

3.銀行保險

香港的銀行和內地銀行類似的,也會有合作的保險公司,客戶可以走“銀保渠道”來投保。優勢在於投保時可以一併解決銀行開戶的需求,但是不好的地方是銀行往往和某家保險公司合作,或者只專注於賣某個固定的產品,客戶的選擇範圍進一步變小了。

▎保單成立後

不論是哪裡的保單,保險都是一項長期的投資,需要注意的地方在於按時續保,發生了理賠事件之後,要立刻和保險公司聯繫。

而針對香港保險,很多人有一個誤解:認為理賠的時候也需要本人到港。其實是不用的,香港保險的理賠,都是可以靠電子郵件以及保險公司專門的App直接進行網上處理的,並不需要本人到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