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莱阳县志中“消失”的荀姓人,迁徙到哪里去了呢?

很多闯关东后裔在胶东寻根时,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地名和区划的前后变迁。实际上,这一问题不仅困扰着他们,就连胶东当地人也会有感到迷惑的时候,老莱阳县志中,就因此留下了一段“未解之谜”。

修攥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老莱阳县志,是一本集思广益的史志书籍。当时距离清末不远,修撰者当中,既有前清的进士秀才,也有新式学堂毕业的知识分子,他们的人文功底以及对莱阳乡土典故的了解程度,自然相当深厚。不过,饶是如此,成书之后的县志,在对境内姓氏记载的时候,仍有信息不明的情形,比如说荀姓。

从莱阳县志中“消失”的荀姓人,迁徙到哪里去了呢?

荀姓祖居河南颖川郡,在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颖川荀姓颇有名气,比如曹操手下的叔侄谋士荀彧和荀攸。

隋唐之后,荀姓名人渐少,规模也没有发展起来,现在分布范围相对较少,在胶东地区,除莱阳荀姓在史籍中留名,其他县市鲜有关于该姓的记载。

根据老莱阳县志的记载:“荀氏,孝廉如桂之族,其先颖川人,后裔不详。”意思就是说,莱阳荀姓,是孝廉(明清两代多以此称举人)荀如桂的家族,该家族为颍川郡荀姓分支,但后人分布不详,仿佛从莱阳“消失”了。

在莱阳县志当中,根据历史远近的不同,当地姓氏可以分为唐宋故冢、金元故冢以及明、清等不同时期,荀姓列在明代,推断应该是在洪武大移民之后才迁入莱阳,具体在何年何代,已经难以考证了。

前已提及,老莱阳县志的修撰者,对当时莱阳的情况相当了解,在他们笔下,荀姓后裔不详,只能说明一点,当时的莱阳境内,的确没有较大规模的荀姓聚居。

从莱阳县志中“消失”的荀姓人,迁徙到哪里去了呢?

笔者曾读书至此,亦感到不解,虽然现在通讯发达,莱阳、海阳境内偶见荀姓人,但多为零星分布,与想象中的规模聚居相差甚远。那么,大支的莱阳荀姓,迁到哪里去了呢?

从莱阳县志中“消失”的荀姓人,迁徙到哪里去了呢?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在莱阳、莱西、海阳(都是曾经莱阳县的组成部分)境内,虽然没有见到荀村聚居村庄,但前段时间笔者路过威海乳山市崖子镇境内的马石店村时,跟热心村民攀谈了几句,却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听村民介绍,马石店村现在宫姓居多,荀姓人亦不少。而马石店村口的石碑也写道:“清初,荀姓从莱阳县迁来。”看来,“消失”在莱阳县志当中的荀姓人,主要分布在了乳山境内。

按照现在的区划来看,荀姓从莱阳迁到乳山,跨市跨县,距离比较远,感觉有些突兀。但如果以清初胶东区划的视角,其实荀姓人的迁徙并没有走出莱阳县的范围。因为现在乳山崖子镇大部分地区,在清代雍正年间之前,属于登州府莱阳县青山乡(马石店附近有个青山村,规模较大,青山乡名字应该与此有关)的地界。雍正末,海阳从莱阳析出,以青山乡从宁海州换来乳山海边的地方,这里的归属就从莱阳县变成了宁海州(牟平县),后来牟平县和海阳县各划出一部分,建立乳山县,马石店因此成为乳山辖下的村庄。

从莱阳县志中“消失”的荀姓人,迁徙到哪里去了呢?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莱阳县志修撰时,马石店还在牟平的辖内,因此莱阳县志只能依据历史资料介绍荀姓大概,而不清楚其具体分布了。

荀姓人原来居住在莱阳县哪个地方?这一点没有记载,推断应该在县城周边。他们为何在清初从莱阳县城迁徙到偏远的马石山区?结合历史大背景来看,躲避于七时期的战乱,有可能是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