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12日訊 據北京市統計局官網消息,1-3季度,京津冀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5201.1億元。其中北京、天津、河北分別為23130.0億元、15256.4億元和26814.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分別增長6.2%、4.6%和7.0%。面對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京津冀三地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統籌推進各項工作,區域經濟總體平穩,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綠色發展紮實推進,協同發展成效顯現。
一、經濟運行總體平穩
初步核算,1-3季度京津冀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5201.1億元。其中北京、天津、河北分別為23130.0億元、15256.4億元和26814.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分別增長6.2%、4.6%和7.0%。
價格漲勢溫和。1-3季度,京津冀三地居民消費價格同比分別上漲2.1%、2.3%和2.6%,與上半年相比,北京、天津略有上升,分別擴大0.2個和0.1個百分點,河北持平。
就業形勢保持穩定。1-3季度,北京各月城鎮登記失業率運行在1.36%-1.40%之間,城鎮新增就業29.9萬人,運行態勢穩定。天津新增就業37.23萬人,同比增長1.28%,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 3.5%。河北9月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13%,保持在較低水平。
居民收入穩步增長。1-3季度,京津冀三地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50541元、33642元和18870元,同比分別增長8.9%、7.1%和9.5%,扣除價格因素,分別實際增長6.7%、4.7%和6.7%。
二、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
(一)產業結構持續優化
北京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技術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速高於工業平均水平,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均在5成左右(二者有交叉)。規模以上互聯網信息服務、平臺服務、數據服務企業收入均增長30%以上。
天津製造業轉型發展,裝備製造業增加值佔到規模以上工業的32.7%。規模以上工業中,智能製造工業增加值增長7.6%,快於全市工業5.4個百分點。規模以上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40.3%、32.0%和11.3%。
河北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3.8%,同比加快1.7個百分點,佔規模以上工業的19.2%,同比提高0.8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增長8.0%,佔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比重接近3成。
(二)消費模式迭代升級
北京服務性消費增速快於商品性消費5.4個百分點,對總消費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成以上。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企業網上零售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6.4%,同比提高5.2個百分點。升級類商品消費保持較快增長,其中智能家電和可穿戴智能設備類商品零售額增速均在20%以上。
天津旅遊、文化等服務性消費保持較快增長,居民消費支出中教育文化娛樂支出增速快於總消費支出12.9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智能手機等升級類商品零售額增長較快,分別增長23.3%和12.9%。
河北消費升級類商品銷售快速增長,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中可穿戴智能設備零售額增長81.2%,智能家用電器音像器材類增長43.1%,新能源汽車類增長2.0倍。
(三)綠色發展紮實推進
1-3季度,北京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7%。實現增綠1344.32公頃,新增安德城市森林公園等一批綠色空間,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PM2.5平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比上半年下降8.7%。
天津加強大氣汙染治理協作和渤海汙染綜合治理,成效明顯。PM2.5平均濃度50微克/立方米,比上半年下降12.3%;8條入海河流水質達標。
河北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6%,降幅比上半年擴大2.6個百分點。工業新能源發電量佔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全部發電量比重為11.8%,同比提高0.4個百分點。
三、協同發展成效顯現
(一)北京創新輻射帶動明顯
天津積極引入北京中關村科技創新成果,產業集聚效應初顯。濱海—中關村科技園自成立以來新增註冊企業1241家,來自北京的有280餘家;中關村智能製造科創中心項目投入運營。
河北雄安新區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集聚北京創新要素資源,積極佈局高端高新產業。目前,登記進駐雄安新區的企業達3069家,大多來自北京。首批入駐市民服務中心的26家高端高新企業有90%來自北京。
(二)津冀產業承接持續增強
1-3季度,天津引進北京企業投資超過1000億元,佔全市引進內資的比重接近5成。河北緊抓協同發展戰略機遇,積極對接,主動承接,前三季度承接京津法人單位109個,承接京津轉移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9%,快於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速11.7個百分點。雄安新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8.3%,增速逐步提高。
總體來說,1-3季度京津冀地區經濟運行總體平穩,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北京創新輻射帶動明顯,津冀承接力度不斷增強,區域協同發展成效顯現。下階段,京津冀三地將緊抓協同發展戰略機遇,通力協作,積極作為,推動區域協同持續向縱深推進。
閱讀更多 中國經濟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