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族維生素,具體是什麼物質?從哪裡來?

B族維生素的本名,擁有十足的“化學味”

今天從B族維生素中的一員,維生素B6說起。

1934年,匈牙利的科學家發現了維生素B6。和那個年代發現的大多數維生素一樣,對於維生素B6的化學結構是什麼,不求甚解,只是覺得當時發現的維生素B6,不像是單一的化合物,很有可能是幾種物質複合在一起,於是稱之為維生素B6複合物。

到了1938年,終於確定了吡哆醇,又名3-甲基-3-羥基-5甲基吡啶,是維生素B6複合物的一部分;另外還有兩種存在形式,即吡哆醛和吡哆胺。

又是醇又是醛還有什麼胺,這都是因為在相應的化學結構上有相應的官能團,或是羥基、或是醛基、或是胺基,就有了相應的名稱。同時,它們還都是吡啶的衍生物。

人類生存的世界,本來就是一個化學的世界,維生素也不能脫俗。這三種吡啶衍生物,相互之間還可以轉化結構。維生素B6在扮演“百變星君”的同時,還是140多種細胞酶的輔酶,在生物體內的存在方式可謂是五花八門,作用也是十分廣泛。

輔酶?B族維生素和輔酶是什麼關係?

B族維生素,具體是什麼物質?從哪裡來?

輔酶不是酶,但是眾多酶在“幹活”的時候,不能沒有輔酶

酶,生物體內的一類蛋白質或RNA,其本質作用,是催化劑。更嚴格一些來說,是生物催化劑。

依照分子組成的不同,將酶分為兩大類:單純酶,以及結合酶

單純酶,一看名字就帶有剛出道小鮮肉的作風,特立獨行我行我素。作為單純的蛋白質,自己可以獨立“接戲”,不需要助理啊經紀人什麼的來幫忙。

但也有那麼一些酶,自己是不能獨立“接活兒”的,必須有小助理給輔助一下,被稱為結合酶。

結合酶由酶蛋白和輔助因子組成。酶蛋白是蛋白質,屬於大分子;輔助因子則是有機小分子物質,個頭不大,主要作用是在酶催化反應中傳遞一下電子啊、原子啊或是基團什麼的。

就像是大演員後面總得有個拎包包的、遞茶水的、驅趕閒散人員的小跟班。別看職位不高,但是沒有輔助因子和酶蛋白的結合,結合酶形成不了,酶蛋白還就是沒有辦法產生酶活性。

小助理有大作用呢!

這些輔助因子,稱之為輔酶

B族維生素,具體是什麼物質?從哪裡來?

“抱團”的B族維生素

B族維生素,佔據了輔酶“市場”的半壁江山。

人稱B族維生素有8個兄弟,比葫蘆娃還要多一位。除了前面提到的維生素B6,還有以下幾位成員:

維生素B1——硫胺素、維生素B2——核黃素、維生素B3——煙酸、維生素B5 ——泛酸、維生素B7——生物素,再到維生素B9——葉酸、維生素B12——鈷胺素。

以上各位,在人體中都扮演了輔酶的作用。

原來,某些保健品中故弄玄虛的專有名詞,又是核黃素又是生物素什麼的,被吹得天花亂墜讓人猛一聽感覺哇偶太高大上了,本質上,就是一群維生素,而且還都是B族維生素。

有意思的是,B族維生素相互之間很抱團。從作用上來看,相互之間互相影響、促進,協同發揮作用;從攝取的角度來看,缺了哪一位,身體都會出現異常,都會對機體產生影響。因此,B族維生素需要同時發揮作用。這種現象叫做“B族維生素融合作用”。

這聽上去讓人有些擔心:會不會缺少其中哪一個維生素,造成嚴重的不良後果啊!

大多數情況下不用擔心,那是因為,一來人體對B族維生素的需求量本來就很小;二來在飲食中,不論葷素,都多多少少含有B族維生素。除了特殊情況(禁食、偏食、疾病狀態、備孕、妊娠和哺乳期等),正常飲食就可以保證攝取,不必因此而焦慮。

B族維生素,具體是什麼物質?從哪裡來?

要補充B族維生素,從哪裡搞來最靠譜?

從飲食的角度來說就有些複雜了,因為在動物內臟、水果蔬菜、菌類、乳類等,眾多食物中都含有B族維生素,而且各自的含量還各不相同。

這是因為除了人體,這個星球上的其他生物,也需要各種各樣的輔酶來進行新陳代謝。很多微生物、植物就會從頭合成各種B族維生素。

但是有些情況下,醫生還是會推薦服用各種B族維生素來治療、預防疾病,例如禁食的患者需要日常補充維生素,備孕時服用葉酸來預防新生兒神經管畸形,孕婦服用維生素B6來治療孕吐等。這些維生素從哪裡來?

其實很簡單,藥廠進行化學合成啊。經過相應的工藝、製備成為藥品,可以安全、有效地補充人體所需要的各種B族維生素。

化學改變著人類的生活,現代工業生產的進步,更是將科技轉化成看得見摸得著的藥品,服務於人類的健康。

B族維生素,具體是什麼物質?從哪裡來?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維生素礦物質補充劑在疾病防治中的臨床應用:專家共識—維生素B6[J].中華臨床營養雜誌,2014,22(5):321-3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