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是啥?不必恐慌,城市裡的感染風險不大

昨天,北京朝陽區政府通報,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左旗2人經專家會診,被診斷為肺鼠疫確診病例。目前,患者已在北京市朝陽區相關醫療機構得到妥善救治,相關防控措施已落實。

鼠疫是啥?不必恐慌,城市裡的感染風險不大

事件本身不大,但裡面提到的“鼠疫”二字,卻不由得讓很多人感到有些心裡發毛。因為歷史上,時有記載因鼠疫導致的大瘟疫,它就像一個死神,看上了誰就跑不掉一樣。

那麼真實的鼠疫是一種怎麼樣的病呢?

傳說中的“黑死病”?

說到鼠疫,可能不少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黑死病。資料記載,這場十四世紀的大瘟疫,造成歐洲2500萬人死亡,人口銳減三分之一。像瘟疫最嚴重的佛羅倫薩等意大利城市,八成的居民因瘟疫死亡。

鼠疫是啥?不必恐慌,城市裡的感染風險不大

鼠疫是啥?不必恐慌,城市裡的感染風險不大

薄伽丘的《十日談》描述了佛羅倫薩黑死病期間的慘況

目前醫學史界一般認為,黑死病是因鼠疫桿菌引起,因患者身上會出現黑色斑點並很快死去而得名。當時歐洲人並無太多防疫的認識,醫生也只懂得戴上鳥嘴面具以降低一點點感染的風險。

鼠疫是啥?不必恐慌,城市裡的感染風險不大

當然,到今天隨著醫學發展,鼠疫雖然仍被我國的傳染病防治法定為甲類傳染病,但已不可能再像歷史上那樣肆虐了。

鼠疫是怎麼感染的?

鼠疫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傳染性強、傳播迅速。其中敗血性鼠疫和肺鼠疫不加治療的話致死率可達100%。

鼠疫是啥?不必恐慌,城市裡的感染風險不大

電子顯微鏡下的鼠疫桿菌

鼠疫桿菌的宿主動物常為齧齒類動物和野生食肉動物,通過跳蚤叮咬及人-人呼吸傳播。鼠疫的臨床表現一般為發高燒,按具體病種則分別有皮膚黏膜出血點、淋巴結腫大、咳血痰、神志不清等不同的症狀。

如何防控鼠疫?

不得不說,多得我國70年來對公共衛生的重視,現在至少在城市裡,基本不可能遇到跳蚤,這一大傳染源基本就被堵截了。

而對於一般人來說,如果近期接觸過齧齒類動物,又有高燒的症狀,馬上去醫院就醫就對了。

如果說要進一步瞭解一下知識點,那請看下面的預防措施:

(1)避免到疫區旅遊或活動,避免接觸齧齒動物(如:鼠類、旱獺);

(2)避免與患有鼠疫的病人密切接觸,與可能感染肺鼠疫的病人接觸時,儘量和病人保持1米以上的接觸距離,並帶口罩,勤洗手;

(3)採取必要的防跳蚤叮咬措施,使用驅蟲製劑,常用驅蚊劑一般都可以驅趕跳蚤;

(4)如果曾去過疫區,應持續2周自測體溫,如果突然出現發熱、寒戰、淋巴結疼痛、咳嗽、咳血或出血等任一症狀,應當立即就醫並告知醫生疫區旅行史,早期抗生素治療效果較好。

(5)與患有鼠疫的病人密切接觸的人員,應儘早預防用藥。可服用磺胺製劑,成人首次2g,其後4-6h服1g,一般連服5日。

鼠疫是啥?不必恐慌,城市裡的感染風險不大

祝大家不要看到這種動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