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刷題卻進步緩慢?高考狀元:刷題在精不在多

拼命刷題卻進步緩慢?高考狀元:刷題在精不在多

為什麼有的學生很努力、刷很多題,成績卻沒有進步?

有的學生練習冊上基礎題都認認真真做完訂正了,後面圓錐曲線和導數的大題卻都是拿紅筆直接把答案抄上去的。這種學生的成績多數是中等偏下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刷題在精不在多

原因很好理解:

平日裡一味地沉浸在題海戰術中,基礎題雖然都刷爛了,難題的坎卻始終不敢逾越。這樣一種學習方式,實際上只抓住了學習的“量”,而忽視了“精”。

蘇軾曾言“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鄭燮也在《自序》中說“讀書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運多,徒多徒爛耳”。

讀書如此,刷題亦是求精。寫題目若是隻知道注重量而非注重總結每道題的特徵,那麼即使寫了上千上萬的題,也只是“背下來”,卻無法在高考靈活變化的題型下得以熟輕就駕。

北京高考狀元梁思齊在接受採訪中曾坦言說,自己抓住了教育理論中的“有效時間”的精髓:平日生活中,休閒的時間非常多。但在學習上會有計劃的補缺補漏,刷自己不擅長的題目,而不是盲目努力。

可見,刷題本質在於深入的“掌握”,而不是廣泛的“見識”。

如何讓學習簡化到“精”

眾所周知高三的學習非常緊張,難以取得突出成績的原因是:大家都在盡全力努力。而此時,“效率”就顯得尤為關鍵。對於時間緊迫的學生來說,題海戰術永遠不是最優的解決方案,將學習簡化到“精”,往往需要掌握“刻意訓練”的技能。

何為刻意訓練?

專家級水平是逐漸地練出來的,而有效進步的關鍵在於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務讓受訓者按順序完成。

說白了,就是精心設計每一段學習計劃,專挑自己不會的學,專做自己做不好的事。對於高中生來講,即是一種學習的最佳狀態。

大多數高中生每天的課程尤其繁多,而留給自己反思的往往只有晚自習那三四個小時。這時候,不應當一味跟別人比誰做的練習題多,而要抓住自己學習的方向。不妨將這一週的模擬考試卷子拿出來,把自己寫錯的題目分分類,哪些是粗心錯的,哪些又是知識性的錯誤。總結過後挑出自己最不擅長的一類專題,拿出新的習題冊,專門只去刷那一類的題目。

往往堅持一段時間後,能得到出奇的效果。

如何將刻意訓練具體落實到每個學科?

01

英語

英語聽力想必應當是每一個學生都要經歷的痛,有時候用“滿腦空白”來形容學生聽聽力時的狀態都不為過,那麼如何去刻意訓練呢?

有些家長喜歡每天在孩子起床前就開始放英語磁帶,其實過多的泛聽,可能會對孩子考場狀態造成很大影響。

英語聽力的訓練應當是99%的精聽加上1%的泛聽。

所謂精聽,即為“刻意訓練”:每聽一句話,在心裡複述這句話的中文意思,若其中有單詞聽不出來,就多聽幾遍。若最終還是聽不出來,將單詞對著聽力文本抄寫下來,反覆練習讀音,方可達到效果。而習慣了泛聽的學生,往往在聽到一段獨白時,只能瞭解大概的意思,卻沒有辦法檢索出其中最重要的信息,往往在最中選答案的時候,又陷入困難的境地。

01

數學

高考數學往往填空選擇比較容易,即使算不出答案,也可以通過一些做題技巧“投機取巧”。

然而一些學生在平日裡習慣了使用這些小聰明,例如“特殊值帶入”,“試項法”等等,儘管在小題部分獲得很多高的分數,但大題得分卻可能連一半都拿不到。

大題中圓錐曲線和導數雖然難,但是往往決定了你的層次。

數學老師們常說,做出導數題,才有可能去清北上交。由此可以看出壓軸題的重要性。

作為高考的學生而言,不能怕這兩道大題。平日裡應當刻意訓練解壓軸題的能力,導數圓錐題雖然很難,但是一些解題方法是固定的,多去挑戰,積累方式,才有可能在最終高考的時候發揮出來。

01

物理化學

化學,作為理科中的“文科”,凌亂的方程式往往是學生們記憶的困難點。

利用“刻意訓練”,需要學生們主動整理思維導圖,從一個元素出發,把它組成化合物的類型、化學式和相關的方程式全部列出來,再對照書找出漏洞。

在高考中,往往工業流程題要求學生具有聯想能力。如果能在平常學習中,刻意鍛鍊自己,考試的時候自然也會得心應手。物理和數學一樣,最後一題電場和磁場結合的題目,遇到千萬不要隨便放棄,多挑戰,刻意去訓練自己列方程的能力,最終即使算不出答案,改卷老師按照細則也能給你大部分的分。

高考,不單是考驗意志力,更是測試一個學生在學習上的戰略。俗話說“一本書讀厚是勤奮,讀薄是智慧”,唯有刻意訓練,才能精準擊中弱勢科目。

雷軍曾說:“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創業如此,放在學習上,更是有理可循。應試教育下,高考就像一場遊戲,學會自己總結每個科目的遊戲規則,往往能夠取得最後的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