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查验装备的变迁——“从眼看手摸”到H986

历史看点 | 中国海关查验装备的变迁——“从眼看手摸”到H986

在中国海关博物馆3万余件藏品中,有一些不起眼的工具,它们是中国海关曾经使用过的查验装备。

历史看点 | 中国海关查验装备的变迁——“从眼看手摸”到H986

中国海关博物馆“查验装备”展示

新中国成立后,往来粤、港旅客不多,利用旅客行李、邮包夹藏等走私金银、武器等却很严重。九龙海关组织技术人员,根据军用扫雷器原理,试制简单金属探测仪器,提高了查获率。

历史看点 | 中国海关查验装备的变迁——“从眼看手摸”到H986

五六十年代中国海关的查验工具

历史看点 | 中国海关查验装备的变迁——“从眼看手摸”到H986
历史看点 | 中国海关查验装备的变迁——“从眼看手摸”到H986

1958年旅客在申报随身行李物品

1958年,全国海关关长会议要求在工作中使用科学技术设备,并提出“实用、简便、安全、省钱”的原则。各关响应号召,积极开展技术革新运动,改进现场查验工具。

历史看点 | 中国海关查验装备的变迁——“从眼看手摸”到H986

六十年代海关关员查验旅客行李物品

中国海关博物馆中的这些藏品,就是当年技术革新的成果。这些工具看上去虽然简陋,但实际使用效果显著。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对海关查验装备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加速实现海关检查技术现代化成为加强海关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1979年10月,海关总署成立科技处,加强对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1980年2月,经财政部同意,技术设备费由海关总署统一在关务费中开支,从制度上保证了技术装备持续、高效发展。

为方便旅客进出境,防范和打击走私违法活动,从1980年6月起,海关陆续引进技术先进、性能稳定、检查速度快的电子扫描检查设备。据不完全统计,1980年到1989年,海关使用电子扫描检查设备查获走私物品价值近1.34亿元。到1989年年底,海关技术设备规模从1978年年底的1300台(套),发展到10028台(套),种类包含电子计算机、检查、通信、监视、化验等6大类80多种。

至此,以眼看、手摸、钎子穿为主的查验方式成为历史。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外向型经济的不断发展,查验业务量快速增长,海关对新式查验设备的需求日增。1999年12月,海关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简称H986,出现在天津塘沽新港,2000年前后通过验收并陆续在全国各货运业务量大的口岸海关投入使用。其工作原理与大型X光机类似,具有快捷、准确、安全等优势。

历史看点 | 中国海关查验装备的变迁——“从眼看手摸”到H986

海关工作人员查看H986机检图像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地的商品、货物流动日益频繁。据统计,我国2018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达305050亿元,在面对这项艰巨的任务时,依靠先进的H986,海关对进出口货物既“管得住”又“通得快”,不仅节约了大量的监管资源,还对不法分子起到了震慑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供稿/ 中国海关博物馆

监制/ 陶永

审校/ 付军锋 朱伟

历史看点 | 中国海关查验装备的变迁——“从眼看手摸”到H98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