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专家为经济放缓开“药方”

本报记者 王小霞

未来,世界经济增长是否会进一步放缓?中国经济如何在压力中实现高质量发展?11月12日-13日,在以“不确定时代的变与不变”为主题的“《财经》年会2020:预测与战略”上,中外专家就中国及全球经济走势进行了深入探讨。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在与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IMF前副总裁朱民进行视频连线对话时指出,21世纪最大的特征是人口老龄化,这也是美国甚至全世界投资萎缩的原因。因为人口老龄化,美国、英国等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出现显著增长,福利的支出挤占了国内储蓄总额的空间,进而挤出了国内投资总额,后者正是生产力增长的主要决定性因素。

谈及中国,格林斯潘表示,过去五年间,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人均产出增速来看,中国始终位居首位,中国的储蓄和投资在GDP中所占的比重远高于美国,这也是中国实际人均GDP和生活标准大幅上升的重要原因。但是,中国的社会福利支出正在以与美国和英国同样的方式挤压储蓄总额的空间。

在格林斯潘看来,人口老龄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要阻止投资放缓、生产力增长放缓,只有尽量不要让社会福利挤压国内储蓄的空间。

今年下半年以来,全球多个国家出现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国债发行负利率等情况。一场关于全球进入衰退期的讨论在全世界范围内热议。在格林斯潘看来,毫无疑问经济在走弱,但目前说衰退还言之过早。这一判断的依据是:在过去50年,所有衰退的起点都处在净借入区间,但目前美国还处于借出阶段,因此短期内衰退的风险是很小的。“但从全球来看,确实是一种停滞状态。”格林斯潘提醒。

格林斯潘认为,如今,美国和中国主导着全球商品贸易流动和服务贸易余额,在当下这场关税战役当中,没有所谓的赢家或输家。

他呼吁,“关税之战所谓的赢方,其实也是输方,只是输多输少的问题,关税之战没有真正的赢家,我们希望有更多合理的行动或者措施,能够尽快将这样的所谓贸易战或者税收之战停止。”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为应对中国经济增速下行开出的“药方”是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周小川表示,当前经济结构转变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加快服务业发展,这也是补短板的重要方面。到2018年底,中国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52%,从全球横向比较来看,这是一个相对较低的数字,服务业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也是应对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可以作出努力的重要方向。

周小川认为,当前中国经济结构转变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加快服务业发展,这也是“补短板”的重要方面。按照中国现在GDP和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可到60%甚至更高。他还说,要理顺国内服务业的发展还是要靠市场化机制。国内部分行业的产能已经过剩,处于“去产能”阶段,需要发展新产能,投资新产能。

周小川认为,服务业的部分领域存在投资限制情况,也有一些服务业的发展要考虑到产业发展和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这其中需要找到平衡点,而这个平衡点可使得政府去权衡在多大程度上支持具体产业的发展,从而稳定GDP的增长。

“人工智能的发展带动了新一轮科技革命,未来十年,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将进入一个高速的增长期。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大约70%的公司将会采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新增经济规模将达到13万亿美元。”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表示。

白春礼认为,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影响和改变未来世界发展格局的关键力量。其中,围绕区块链技术,共识算法、加密算法等底层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深度融合,将进一步提高其技术性能和可用性、安全性,加快进入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阶段,成为数字经济进一步深化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他还对生命健康、基础研究的重点领域的进展和趋势作出了分析和展望。

“2020年中国经济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但外部环境可能会发生一些好的变化,世界经济可能会出现转机。”中国银保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认为,一方面,美联储从今年7月末开始已连续减息三次,同时停止缩减资产负债表,近期又开始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这一系列措施将会给美国及全球市场带来显著影响,可能刺激明年下半年全球需求回升,进而拉动世界经济增长;另一方面,5G、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科学技术的突破与创新,可能为经济增长提供意想不到的助力。

谈及中国经济形势,于学军表示,从国际形势来看,2019年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是较为困难的一年。今年以来,中国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受中美贸易摩擦和全球经济增长转弱的影响,在固定资产投资难以大幅扩大的情况下,中国的外需有所下滑,外贸成为一个“扯后腿”的因素。下一步,外贸的走势仍取决于中美贸易磋商、中国投资环境以及全球经济恢复等情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