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号码两千多,“养卡人”出售验证码牟利

滨海新区警方破获利用“猫池”侵害公民个人信息案
“免费开办手机副卡,可以享受多种优惠,而多余的副卡不用操心,交给我管理就行……”在手机店办卡时,店老板热心地推荐一款套餐,并提出“定制化”解决方案。办卡人很快被说服,办理了老板推荐的套餐,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卡副卡。可他们不会知道,老板拿到这些副卡,究竟做了什么……


近日,滨海新区警方破获了一起非法侵害公民信息案件,揭开此事端倪。
案发
小区里“噪声”扰民
“不知是什么机器,一天到晚嗡嗡响,连着好几天闹到凌晨三点多,吵得睡不安稳,太扰民了!”
10月6日23时许,滨海新区胡家园街道某小区居民报警,称楼上邻居家传出奇怪的噪声,虽然音量不大但持续时间过长,严重影响其休息。
接报后,滨海新区公安局胡家园派出所民警赶到报警人家,果然听到楼上传来持续不断的嗡嗡声。凭经验判断,这是计算机工作时的声响。
民警随即上楼寻找声源。不想,敲响房门,亮明身份,表明来意之后,恼人的嗡嗡声突然停了,可屋子里静悄悄的,没有人答话,更没有人应门。
“这户有问题!”民警立即警觉起来,继续敲门,要求屋内人员配合民警开展入户检查工作。最后,一名男子回应了民警,却搬出各种理由,不肯开门。
民警愈发怀疑该住户可能涉嫌违法犯罪,于是一面联系派出所请求支援,一面继续对屋内人员进行警告。数分钟后,男子不情不愿地开了门。
进入房间,民警顿时瞪大了眼睛:面积狭小的客厅内摆放着六台计算机,茶几和地板上随处可见各种老年手机,而抽屉里堆着大量的手机卡。不仅如此,屋内每台计算机都连接着数台黑色方形机器:整套设备看起来十分可疑。

“这是什么?”民警问。
“这,这……”男子支支吾吾,半天答不出来。
结合以上情况,民警判断该男子涉嫌违法犯罪,立即将其控制住,当场扣押用途可疑的计算机6台、手机300部、手机卡2800余张以及不知名的黑色方形机器18台。接下来,滨海新区公安局网安、刑侦、属地派出所等单位组成专案组联合展开调查。
调查
专业设备现身民宅
经网安民警辨认,这18 台黑色方形机器名叫“猫池”。其中,“猫”指计算机上网用的调制解调器;而“猫池”则是将相当数量的“猫”连接在一起的设备。
据了解,“猫池”广泛应用于有多用户远程联网需求或需向大量用户提供电话拨号联网服务的单位,比如工商、税务、海关、银行、证券、通信公司等。那么,这种特定行业才会用到的网络设备为何出现在嫌疑人家中呢?
真相
“猫池”养卡非法牟利
经讯问,嫌疑人陈某如实供述了涉嫌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事实。
陈某交代,他是河南人,今年32岁,来滨海新区6年,目前开了一家手机店,兼卖手机卡。今年7月,陈某上网时了解到,用新手机卡注册网络平台账号,可供非法用户刷单以及获取各种优惠券。他认定这是一条“生财之道”,于是购买了计算机、手机、读卡器、“猫池”等作案工具,通过非法渠道联系了刷单客户,准备大干一场。

那么,陈某到哪里去找可用于刷单的手机卡呢?他把主意打到了办卡客户身上。
“我建议你办这个套餐,现在公司有活动,同时办理主副卡可享受赠送流量、增加通话时长等优惠……”每当有人登门办卡,陈某都会热情地向其推荐一款套餐,而他说的也是实情。因为优惠力度很大,客户被轻易说服。可是,这个套餐对副卡的流量和通话时长有要求,达不到要求就不能享受优惠。对此,陈某主动提出:他可以帮客户“养卡”,解决其后顾之忧。
就这样,陈某短时间内收集了大量实名登记的新手机卡。他一方面利用“猫池”等设备操纵这些手机卡互相打电话、耗流量,满足办卡客户的需求,一方面将这些手机号提供给刷单客户,用于注册支付工具、网购App、社交账号等。
依靠专业设备,陈某每次可使用百余张手机卡同时作案,截至案发累计收到核实身份的验证码短信上万条,均被他以每条0.8元~3元不等的价格出售,非法获利1.7万余元。而由于该套餐主副卡是两个号,办卡客户很难察觉自己的个人身份信息被冒用。
陈某财迷心窍,一天到晚守在计算机前收发信息,6台计算机不停地工作,产生的噪音令楼下邻居不堪其扰,最终民警的到来令他暴露形迹。

11月8日,陈某因涉嫌非法侵害公民个人信息被滨海新区警方移交至检察机关。
莫因贪小
为虎作伥
采访中,办案民警告诉记者,很多办卡人因为贪图蝇头小利,将自己的副卡留给陈某,这无异于送上了自己的个人信息。
而陈某拿到副卡后,冒用办卡人的信息帮助非法用户在多个网络平台注册虚假账户,这种行为在侵害公民身份信息的同时,也严重扰乱了正常的营商秩序。若是实施通讯网络诈骗的嫌疑人拿到了这些副卡号码,他们就可以实名注册用户的身份当“马甲”,发送各种诈骗信息,混淆警方侦查视线。
所以,办案民警提醒市民:切实提高隐私保护意识,拒绝一切可能泄露个人信息的行为,面对“优惠”活动也莫失警惕之心,莫因贪小为虎作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