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安:健全村規民約 助力鄉村振興

“張家那個78歲的老太太沒人管,李家院子的髒亂差太嚴重,王老二家的野狗經常到處亂跑,趙家的子女又不贍養老人……”以前,走進正安縣安場鎮,總能聽見類似於這般的議論。

鄉村是否振興,要看鄉風好不好。為了治理鄉村亂象,更好地集中群眾的力量來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安場鎮提出了加強村民內生動力的扶貧思路——“村民自治扶貧”。

走訪中,安場鎮黨委發現,現有的村規民約已超過10年沒有進行相應修改,已經不能適應迅速發展起來的新農村,把鄉村治理好是人心所向,治理亂象讓群眾行動起來。

“之前制定的村規民約沒有充分發動群眾,形式上起草,實際上走過場,群眾不認可,也就無操作性,更無約束力。”正安縣委常委、安場鎮黨委書記葉曉介紹說。

因此,安場鎮以自強村為試點,通過積極發動群眾,爭取群眾意見,先走訪遊說,群眾自議,兩委商議,通過組織、民政、綜治等部門反覆修改,重新修訂了新的《村規民約》。

通過宣傳講解,使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現在走進自強村,《村規民約》張貼在醒目的位置,鄉村文明建設已經深入人心,遵守《村規民約》已經成為大家的日常行為準則。

“我覺得,我們村規民約的第三十三條定得非常好,摒棄相互攀比、大辦宴席等陋習,這可是讓大家鬆了口氣。”自強村興旺組村民王進樂說,以前村裡辦宴席要辦個兩三天,大家不堪重負,自從村規民約對此加以約束後,村裡酒席宴請就越來越少了。

“鋪張浪費、盲目攀比不在法律規定的範疇內,那村民就自己管自己。村規民約實施前,很多村民都反映大操大辦的問題。”自強村黨支部書記代輝說,這個議題拿到村民代表大會上表決,大家紛紛舉手贊同,於是規矩落於白紙黑字。

自強村發揮村民的力量,讓村民互相監督,嚴厲處置不孝敬父母、濫辦酒席等不良行為。在村民口中,《村規民約》已經成為了人人都要遵守的“小憲法”。

“這是看得到的改變,村民們能切實感受到村規民約的作用,從而更加自覺地遵守。”代輝說。

“鄉村亂象得到了很好的治理,環境衛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百姓安全感、滿意度大幅提升,村容村貌和群眾的生活質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葉曉說。

據瞭解,安場鎮“村規民約扶貧”在自強村試點的基礎上,其餘10個村居分別展開,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掀起了一場“村規民約扶貧”的大行動,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樹立農民自己當家做主的意識,有效遏制了個別群眾的不良行為,對促進村民自治發揮了重要作用。深入推進“村規民約扶貧”,增強了人民群眾獲得感。(羅玉頂 楊倫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