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糖尿病3年、5年和10年,會發生哪些併發症,如何做到早發現?

愛情小精靈


你好,很高興能為你解答!

糖尿病病情的持續時間較長,在患病期間,確實會存在一些併發症,如:

糖尿病併發症一、急性代謝紊亂

糖尿病併發症中的急性代謝紊亂,其實也被稱作急性的糖尿病併發症。其中急性代謝紊亂,可能會造成酸中毒,低血糖等等,其中低血糖出現的幾率非常高,可以讓人在瞬間出現昏迷狀況,如果沒有很好的進行處理,還會威脅到糖尿病病人的生命。

對於糖尿病引起的低血糖,可以給糖尿病患者吃一些含糖的食物,這樣就能夠改善低血糖的症狀。

糖尿病併發症二、糖尿病感染性併發症

在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當中,有很多的患者可能會出現皮膚化膿等皮膚感染,嚴重的糖尿病感染性併發症,還可能會引起敗血症,毒血癥等,這樣的併發症會引起糖尿病患者各個部位出現感染,其實最好的做法就是控制住血糖,通過飲食和運動來調節,才能夠減少糖尿病感染併發症的出現。

糖尿病併發症三、慢性糖尿病併發症

在一些糖尿病患者當中,也有較多的人出現慢性的糖尿病併發症,這一類慢性糖尿病併發症可能會出現腎病,動脈硬化,糖尿病足等等的疾病。這種糖尿病慢性的併發症,主要是因為血糖沒能夠控制在穩定範圍內。

所以建議這些糖尿病患者平時要多喝水,控制好自身的血糖,嚴重的還應該注射胰島素。

糖尿病併發症四、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併發症有很多,但是其中最為嚴重的就是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腎病是由糖尿病嚴重所引起的,這種糖尿病腎病,很有可能會造成腎衰竭,從而影響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安全。這主要是因為糖尿病病人沒能夠控制好糖尿病的發展而引起的。

糖尿病腎病作為最嚴重的一種糖尿病併發症之一,對於人的生命有著嚴重的影響,從糖尿病腎病的名字我們可以得出,糖尿病腎病是腎病的一種,它是由嚴重糖尿病而造成的,它有著和糖尿病相似的症狀,但是其危險指數遠遠高於糖尿病。

為了防止糖尿病腎病的出現,建議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對於血糖的控制,只有控制好血糖,才能夠遠離糖尿病腎病。


如何做到提早預防呢?

一般來說,糖尿病併發症患者會出現以下症狀:

1、耳的信號

臨床上發現,糖友的耳垢會比常人增多不少,而且往往呈現出“糖尿病越嚴重,耳垢越多”的趨勢。有研究曾經對1200名疑似患糖尿病的人進行了耳垢檢查,發覺他們耳垢的葡萄糖含量遠遠超過正常人。所以,如若你發覺近期耳垢異常增多,需引起重視。


2、腎的信號

有的人,即便患了糖尿病,10年,20年,都不一定能發現自己有腎病。然後20年後,突然被告知是腎病末期了。所以,別忽視了腎的信號。如果體檢的時候發覺自己是微量白蛋白尿,考慮是不是糖尿病腎病的先兆。


3、口腔的信號

糖尿病如若出現血管病變或神經病變,會令牙周組織局部微循環遭受損害。比如出現牙齦紅腫、牙齦壓痛、口腔燒灼感等問題。而如果出現糖尿病性骨病,還會令牙槽骨質疏鬆,牙周病加劇,並出現牙齒鬆動、脫落等問題。


4、皮膚的信號

過敏很正常,但如果反覆過敏,並且出現皮膚潰瘍的現象,這就不正常了。一旦患上糖尿病,身體髮膚就比常人更脆弱,皮膚遭受不得刺激,否則就可能導致局部組織壞死,潰爛。糖尿病有個併發症叫糖尿病足,雙足皮膚潰爛嚴重是需要截肢的。


5、四肢的信號

糖尿病除了比較明顯的足部損傷要注意以外,出現蟻行感或麻木感也不能忽視。比如走路的時候,從輕微不適發展到嚴重“皮痛”、“骨痛”;手經常發麻、冰冷、溫度感喪失,這些問題也可能指向糖尿病足。


39健康網


我媽媽就是一位糖尿病患者,從確診二型糖尿病,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將近二十年了,一開始口服降糖藥物,到現在的注射胰島素,好在血糖水平控制的還算可以。

前三年並沒有明顯的併發症,主要是體重的下降,誰見了她都說她瘦了,還有就是很容易感覺到餓,有時候如果沒有及時補充,有可能會感覺到低血糖,好在後面一直比較注意,血糖水平穩定了以後,也就很少出現這種情況了。

如今最主要的併發症就是周圍神經病變,她的胳膊經常會疼,有時候腿也會感覺到疼,好像是針扎,又好像是蟲咬,也住院治療了一段時間,好轉了一些,但是並沒有完全消失。

當初發現糖尿病的時候,因為她總覺得自己容易餓,而且還容易口渴,水喝多了就會經常上廁所。一開始沒注意,以為是工作太忙太累導致的,後來一直消瘦,一查血糖竟然高到了十五點多,確診了二型糖尿病。

想要早發現,一定要養成健康體檢的好習慣,就因為工作太忙,雖然自己就是醫生,卻一直沒有做好體檢,所以才發現的那麼晚,如果發現的早一些,可能會控制得更好一些。


婦產科女司機颯姐


說起糖尿病,還是比較關注的,因為我的媽媽就是糖尿病患者,而且從確診二型糖尿病到現在也有快20年了,甚至媽媽家還是糖尿病的高發家族,媽媽這一輩一共5名成員,只有一個舅舅不是糖尿病了。

糖尿病3年、5年和10年會發生那些併發症呢?

其實糖尿病就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所謂的遺傳基因主要是遺傳易感性,這一點和抑鬱症的遺傳是相類似的,對於我而言,因為媽媽的高發家族,加上我的體重,以及我運動很少的行為特點,我患2型糖尿病的幾率可能要比普通人還要高的多了,所以好像也應該控制一下自己的體重了。

關於併發症,老媽得病快20年,目前正在注射胰島素,確實也出現了一些輕微的併發症,比如曾經有過眼底出血,在我看來主要是因為那一段時間的血糖控制很不理想。當醫生的治不了自己的家人,家人也不會聽我們的,反覆叮囑要按時服藥,但還是偷偷的更換了包治百病的保健品,只是說吃了保健品自己的血糖都降下來了,後來證實也是騙人的。

所以在我看來糖尿病的併發症並不是因為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出現的,確實可能出現,但是否出現,以及併發症的嚴重與否,最主要還是要看血糖的長期控制情況,如果血糖始終控制的很理想,比如通過運動和飲食的方式調整自己的血糖,甚至連藥都不用吃。

另外糖尿病最常見的併發症就是血管病變,想我媽媽出現的眼底出血就是微血管病變,而大血管病變主要指的是心血管和腦血管的病變。預防糖尿病併發症,也就是微血管和大血管的病變,最好的辦法就是嚴格控制血糖。

其實就像我說的,糖尿病和抑鬱症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有遺傳易感性,都需要長期服藥控制症狀,相比較而言我覺得糖尿病更好控制,因為晨起測個指尖血糖就知道血糖的具體數值了。所以既然完全可以通過服藥、飲食和運動有效的控制自己的血糖,那為什麼我們不好好的控制血糖,不管是3年,5年,還是10年,都遠離糖尿病的併發症呢。

我不是糖尿病專科醫生,但我是糖尿病家屬,有問題可以大家一起討論下,多學些知識總是有用到嘛。


我說精神


蔣介石的夫人宋美齡,陳立夫都是糖尿病,卻不妨礙他們活過百歲而且基本沒有併發症。關鍵在於調理方法要得當,給你一些建議,不一定能讓你徹底康復,但一定可以讓你少走彎路。

糖尿病主要有四種類型,一型,二型,應激型和妊娠期糖尿病。

一型糖尿病來自胰島素分泌嚴重不足。二型與胰島素相對不足,高脂血症相關。這裡面最容易被忽視的,就是應激型糖尿病,又稱作特殊類型糖尿病,以前僅特指少量燒傷病人等情況,但是現在發現,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有明顯應激反應。大量的應激型糖尿病被錯誤的歸入二型糖尿病,用胰島素相對不足這個思路來治療,盲目降糖,過度控制,大量運動,反而令血糖和身體狀況惡化。糖尿病一定要先識別糖尿病類型再做對應調理。

很多醫生一提糖尿病就說胰島素不足,胰島素抵抗,卻不理解胰島素抵抗的原因,只是不斷加大降糖藥或胰島素劑量用來降糖,忽略了身體的升糖激素——腎上腺素、胰高糖素的作用,這是不合理的做法。很多糖尿病患者同時伴有胰高糖素異常升高,或者稱為胰高糖素血癥,這其實是身體在進行主動升糖動作,在胰高糖素作用下,胰島素必然受到抑制。

很少有人注意壓力帶來的血糖影響,但是最新的糖尿病研究已經證實,持續緊張與壓力是導致糖尿病的主要誘因!當我們處於壓力狀態,大腦為了保證正常運轉,需要消耗大量血糖,身體會出現低血糖狀況。糖作為能量的主要來源,一旦低血糖情況發生,身體會啟動低血糖應激反應,胰高糖素升高,胰島素作用受到抑制,肝糖元分解出血糖,肌肉中的蛋白質以及脂肪都會通過糖異生作用轉化為血糖,提高身體的血糖儲備。

如果低血糖情況反覆出現,身體會處於戰備狀態,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擁有最強的升糖作用),持續提升胰高糖素——身體最主要的升糖激素,用來規避低血糖風險,(低血糖比高血糖危險的多,短期的低血糖就會有致命損害)導致血糖居高不下。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警惕可能發生低血糖的情況,每一次低血糖,都會使下一次應激反應更容易出現,也會使血糖儲備變得更高。這就是為什麼普通人血糖2.8以下才會低血糖,而糖尿病人血糖3.9就會低血糖,有的應激反應嚴重的人,甚至血糖降到5就會低血糖!

如果日常飲食控制嚴格,又服用阿卡波糖類“糖吸收抑制劑”,容易造成肝糖原儲備不足。缺乏了肝糖原的調節作用,運動或者情緒激動,都極易發生低血糖。有的醫生建議節食,建議運動降糖,建議血糖嚴格控制,卻不懂防範低血糖風險,即使口袋放兩顆糖,也抵擋不了低血糖對身體的傷害,當你感覺低血糖,傷害已經發生。最危險的是,你可能沒有機會拿出口袋裡的糖!

我們必須清楚地知道,糖對於身體的重要性!一旦糖缺乏,身體進入低血糖狀態,即刻就會損及大腦、心臟等重要的器官!高血糖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長久的高血糖,可能會導致併發症的發生。但是,低血糖卻是時刻可以要人命的!

任何人都應該知道低血糖的危險!與高血糖不同,低血糖的危險只需要幾分鐘就可以呈現,並且,如果低血糖得不到及時解決,身體各個器官都會持續衰竭!比如肝腎功能衰竭,昏迷,蛋白質脂肪被迫通過糖異生轉化成血糖,產生大量尿酸丙酮酸導致酮症酸中毒,而這些,也正是糖尿病的併發症!

糖尿病是典型的生活方式疾病,與多種日常因素息息相關。醫療對糖尿病的影響只有8%,所以,除了藥物控糖,更要從能量代謝,激素調節,甚至細胞營養利用的層面來分析血糖高的各種可能。

怎麼判斷自己是應激反應導致的血糖高?

要看你有沒有下列低血糖症狀: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出汗、飢餓、心慌、顫抖、面色蒼白等,以及腦功能障礙的表現,初期表現為精神不集中、思維和語言遲鈍、頭暈、嗜睡、躁動、易怒、行為怪異等精神症狀,嚴重者出現驚厥、昏迷。

如果經常飢餓,心慌,易怒等症狀,或者突然血糖異常升高,那麼很大可能有應激反應。進一步可以檢測腎上腺皮質激素(GC)和胰高糖素含量。

調理糖尿病要均衡營養,全面調理,飲食,運動,情緒,呼吸,放鬆訓練等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不要只注重降低血糖,更要消除低血糖應激反應,避免身體主動升糖。

Vista血糖調理五原則:

第一,調節血脂

我們在北京延慶的療養院幫助大量肥胖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通過減肥降低血脂,血糖可以恢復正常。原因在於血脂高的狀態,身體利用血糖的效率大打折扣,換句話說,高脂血症患者需要更高的血糖才能滿足身體需求,需要做的是降低高血脂而不是降糖。

要注意不要吃大量精緻米麵類食物,這種食物升糖過快降糖也快,然後過量的糖會轉化成膽固醇,這才是血脂高從而影響糖代謝最容易被忽視的原因!

第二,定時進餐

糙米、雜豆、魚、肉、蔬菜都要均衡攝入。不需要節食,務必遠離低血糖狀況,雜豆和糙米因為富含纖維素或者直接補充纖維素,可以讓糖和脂類緩慢吸收,不會出現血糖和血脂的過山車變化。補充維生素B族,幫助身體正常實現糖、脂肪和蛋白質代謝。

第三,篩查應激反應

這一點至關重要!否則身體在急需血糖時會大量釋放胰高糖素來提升血糖同時抑制胰島素作用。導致應激反應的可能情況有:熬夜!長期加班勞累(包括腦力勞動,大腦需要大量的血糖來提供能量),緊張!恐懼或者壓力等負面情緒。飲食作息規律,注意休息和放鬆!很多人都不懂如何放鬆,即便睡覺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需要學習春山步療和自我放鬆導引等放鬆訓練。

第四,注意檢測血糖

又不要過於強調低血糖。要明白糖尿病人需要的血糖要高過一般人,只有消除了應激反應和其他原因導致的胰島素抵抗,血糖自然會回落。如果通過藥物調節過低,反而會激發身體調高血糖的動作,加重肝臟負擔。

第五,堅持腹式呼吸

缺氧與有氧,糖代謝獲得的能量有19倍的差異!很多人呼吸太淺,前半口氣還沒進去,後半口氣已經吐出來了,沒有實現氣體交換,身體實際處於長期缺氧狀態。能量不足也會導致身體主動升糖!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糖尿病人都有疲乏無力的症狀。練習吸氣時鼓肚子,可以滿足足夠的氧氣供應。足量的氧氣可以幫助身體實現正常代謝反應,讓能量充足同時減少了對身體有害的代謝廢物。

現在更多的糖尿病患者並沒有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狀,卻普遍有疲乏無力等能量不足狀況,說明更多的是血糖代謝問題和能量利用問題,一味的降糖只會加重能量不足惡化病情。

最後,糖尿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可能至始至終都在製造身體對高血糖的需求,而你所用的藥物可能更進一步加快了這種發展趨勢,如果你願意停下來,聽一聽身體的聲音,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你會發現,血糖紊亂狀況很容易改變。


之前在療養院指導慢病康復,糖尿病、高血壓、高尿酸等多種慢病非藥物調理方法,都在我的悟空問答,可搜索查看。有血糖問題諮詢,可留言。

vista專注非藥物調理,給你的全是乾貨!在悟空的303個回答。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感謝點贊關注轉發!


vista營養師


得了糖尿病會怎麼樣?

糖尿病是以血糖升高為主的的代謝性疾病。高血糖則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或兩者兼有引起。

我們先看看近來歷史上哪些人有過糖尿病:

1. 十大元帥之首朱德:做操做了60年

朱德總司令在有二十年糖尿病的情況下活到了90歲的高壽,與他平常愛運動有著很大的關係,他堅持最好的運動就是做了長達60多年、自創的體操,被大家稱之為“朱德操”。

2.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寫“一筆字”星雲大師也有糖尿病,但他每天堅持書法寫作。

3.周恩來總理妻子鄧穎超: 堅持散步降血糖1953年,49歲的鄧穎超被查出了糖尿病,鄧穎超在自己的文章中記載,她當時的體重是十年來最高的體重,既然根源從這裡來,就從這裡治療。

糖尿病是由什麼病因引起的呢!

1.遺傳因素 1型糖尿病有多個DNA位點參與發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點多態性關係最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發現多種明確的基因突變。

2.環境因素 進食過多,體力活動減少導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原因。

糖尿病的表現:

多吃多喝多尿少體重,乏力肥胖

糖尿病有些什麼樣的併發症?

分為五個方面:

1.心血管病變 心臟和大血管上的微血管病變、心肌病變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病因。

2.腦血管病變:腦動脈硬化、缺血性腦血管病、腦出血、腦萎縮等。

3.腎血管病變:主要表為糖尿病腎病.

4.下肢動脈病變:主要表現為糖尿病足

5.眼底微血管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嚴重的可以導致眼底出血和視網膜脫落。

我們體內不僅有降血糖的胰島素,還是升高的血糖 的胰高血糖素和腎上腺素,二個是相輔相成的。長期的高血糖容易造成酮症酸中毒,那麼我把血糖降低點是不是就好些呢?並不是這樣的,太低了反不好,血液裡面能量太少了,整個人都 沒有能量來供應,是會死人的。為什麼我會交代有些病人口袋裡面準備糖果,就是為了防止低血糖。

如何來判斷自己血糖降得過低了呢?

低血糖最早出現的症狀有:心慌、手抖、出冷汗、面色蒼白、四肢冰冷、麻木和無力,同時有頭暈、煩躁、焦慮、注意力不集中和精神錯亂等神經症狀。繼續發展,則出現劇烈頭痛、言語模糊不清、答非所問、反應遲鈍、眼前發黑、視物。


刀兒匠一李


糖尿病的併發症與哪些因素有關?

糖尿病並不一定發生併發症。如果空腹血糖小於6,餐後血糖小於8,一般來說併發症幾乎沒有。如果空腹血糖小於7,HbA1c小於6.5也是可以二十年左右無併發症。

糖尿病併發症主要引發的病因是高血糖,如空腹血糖8到10或者更高一些,可能五年左右會引起其他疾病。糖尿病人可以通過調整飲食減肥、適當運動、服用降糖藥物等方式來控制血糖穩定,如果還希望再活二十年以上應空腹血糖小於7。

常見的糖尿病併發症有神經末稍病變、大血管病變和微血管病變。

1、視網膜病變:最容易發生的神經末梢病變,發病概率最高。開始時視力下降,嚴重者可以導致失明。初發糖尿病應進行眼底檢查,方便以後對照發現病情進展變化。

2、腎臟病變:屬於微血管病變。腎功能下降,甚至腎衰。化驗尿常規可以幫助早期發現。

3、神經未稍病變:如手指、腳趾麻木,皮膚刺痛等。

4、糖尿病足:大血管病變,如下肢浮腫、腳出現經久不愈的潰瘍。

5、高血壓,心臟血管病變。

6、由高血糖引起的多種癌症。

但是上述六種,只是高血糖引發的併發症。而最常見的糖尿病併發症:呼吸睡眠低通氣綜合徵,病因不明,此徵發病率達百分之七十左右,即糖尿病病人睡眠時低通氣時,血紅細胞攜帶氧氣量不足即Osahs,在血糖控制很好時也會發生,只是症狀有輕有重。最輕的缺氧,一年只有一到二次明顯缺氧。一般症狀一夜發生十次以上缺氧,引發睡眠中間多次覺醒。嚴重時經常呼吸中斷,無法完成一個九十分鐘睡眠週期,並且需要:帶呼吸機或者吸純氧、用製氧機或者需要臨時輸血提高血紅蛋白濃度。因此,睡眠缺氧才是糖尿病人第一影響壽命的併發症,並且無特效藥。



湯之銘


糖尿病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造成的併發症。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涉及的因素比較多,但是首要的因素就是患者血糖的水平。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在兩三年之內就可能發生慢性併發症,如果血糖得到有效的控制,有可能終身都不發生併發症。在我印象當中,宋美齡好像就有糖尿病,由於血糖一直得到良好的控制,宋美齡活過了100歲!

所以題主提出的三年五年十年會出現什麼併發症,這個還真的就不好說,完全取決於患者的血糖水平如何。


糖尿病的併發症有急性併發症和慢性併發症兩種。

急性併發症發病急,有可能在短時間之內危及生命。最常見的就是低血糖,雖然糖尿病病人的血糖偏高,但是在治療糖尿病的過程,當中卻非常容易發生低血糖。低血糖發生時有心慌,出汗,手抖,頭暈等症狀,嚴重時會昏迷。所以糖尿病人要常備小甜點,以備不時之需。還有酮症酸中毒、高血糖危象等,有多飲、乏力、噁心、休克等。

重點講講糖尿病慢性併發症。高血糖主要損害血管神經,引起各個器官功能障礙。影響大血管時,主要表現為血管堵塞性病變,象冠心病、腦梗等,表現為胸悶心慌氣短,頭暈暈厥偏癱等症狀。影響到下肢血管時,出現腳的感覺異常,末梢皮膚潰瘍,直至整個腳感染壞死。影響到小血管時,主要損害眼睛和腎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期只有視物模糊,嚴重時失明。糖尿病腎病早期無症狀,只有尿常規出現蛋白尿。晚期則是尿毒症。糖尿病神經病變主要是末梢神經感覺異常。


糖尿病慢性併發症早期症狀往往不明顯,一旦出現明顯症狀,器官功能已經出現不可逆的損傷。所以重在預防以及早期發現。預防其實就是要注意嚴格控制血糖,糖尿病治療包括飲食治療,運動治療,藥物治療,血糖檢測和糖尿病教育五項措施,只要執行到位,大多數糖尿病人的血糖都難有效降低控制,也就能有效避免併發症發生。同時注意定期體檢,可以發現隱匿期的糖尿病併發症,及早干預,能挽救器官功能。

我是福爸,臨床營養師,覺得我說得有道理,就點個讚唄😜 關注我的頭條號,獲得更多營養健康資訊。


福爸聊營養


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話:“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併發症”,3年、5年和長達10年或者更久的時間,如果血糖控制不好,任其發展,糖尿病的併發症會越來越明顯,對身體的損傷也會越來越大。長期血糖增高,大血管、微血管受損並危及心、腦、腎、周圍神經、眼睛、足等,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糖尿病併發症高達100多種,是目前已知併發症最多的一種疾病。

針對常見的糖尿病併發症,楠醫生歸納總結以下幾條,是臨床中非常常見,需要大家高度警惕的併發症: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患者會覺得自己的視力越來越模糊,看不清東西,可能會認為是白內障所致,其實這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變中最重要的表現,是一種具有特異性改變的眼底病變,是糖尿病的嚴重併發症之一。可以通過眼底檢查進行評估,值得警惕的是這是不可逆性病變。


早期檢測方法:從預防性治療的角度來講,定期做眼底檢查尤為重要。沒有出現視網膜病變的糖尿病患者建議1~2年進行一次檢查;輕度病變患者每年1次;重度病變患者每3~6個月檢查1次;妊娠婦女需要增加檢查頻率。眼部的檢查項目包括視力、眼壓、房角、眼底(觀察:微血管瘤、視網膜內出血、硬性滲出、棉絨斑、視網膜內微血管異常、靜脈串珠、新生血管、玻璃體積血、視網膜前出血、纖維增生等)等,其中靜脈串珠是指視網膜靜脈局部擴張,像串起來的珠子,是糖尿病的典型表現。

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腎病發病率呈上升趨勢,目前已成為終末期腎臟病的第二位原因,也是潛在尿毒症患者人群,需要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由於糖尿病患者存在複雜的代謝紊亂,一旦發展到終末期腎臟病,往往比其他腎臟疾病的治療更加棘手。但積極適當的干預措施、例如通過尿液定量檢測微量白蛋白,給予護腎治療能明顯減少和延緩糖尿病腎病的發生,尤其在病程早期干預治療效果甚佳。


早期檢測方法:檢測尿液中微量白蛋白含量是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最常用的方法,尿液留置方法有:(1)留取任何時間點的尿液,測定白蛋白和肌酐比值;(2)留取24小時尿液,測定其白蛋白量;(3)留取一段時間內的尿液(4小時或過夜),測量尿中白蛋白排洩率。如果結果異常,應在3個月內重複檢測以明確診斷。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等危症,意味著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顯著的增加,主要包括糖尿病性心肌病和冠心病,這是常見的兩種心血管疾病,不僅心肌組織發生改變變性,心臟的血管也會發生狹窄甚至阻塞,對患者的生活治療嚴重影響,並且還會危及生命。


早期檢查方法:對於心血管疾病的評估,可以通過心電圖、心臟超聲和運動平板檢查來分別篩查上述疾病是安全可靠的手段。心電圖是臨床上應用廣泛的一種心臟疾病檢查方法。心電圖檢查可以幫助診斷心律失常,幫助診斷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及部位,幫助診斷心臟擴大、肥厚,判斷藥物或電解質對心臟的影響等。2型糖尿病患者在確診時需要進行1次心電圖檢查,之後每年檢查1次,有助於早期發現心臟病變。

糖尿病病足

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最嚴重和治療費用最高的慢性併發症之一,重者可導致截肢。下肢血管病變是導致糖尿病足的重要因素之一,周圍動脈病變是造成足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嚴重周圍動脈病變的患者可出現間歇性走路疼痛的典型症狀,但大多數合併嚴重周圍動脈病變的患者可無此症狀而發生足潰瘍,或在缺乏感覺的足受到損傷以後,缺血性病變加重了足病變。


早期檢測方法:通過足背動脈觸診可以及時發現外周動脈病變,足背動脈為脛前動脈的延續,用雙手食指施加相同壓力,感知兩側足背動脈搏動的強弱,如果搏動明顯減弱或消失則為異常。

糖尿病患者在剛確診時需要進行1次足背動脈觸診,之後每3個月檢查一次。


不同類型、不同病期的糖尿病有不同的相貌,輕者可以毫無感覺,重者可以影響生活;可以是典型的症狀,也可以是非特異性、似乎很難與糖尿病聯繫在一起的症狀。典型的症狀是多尿、多飲、多食與體重減輕。

  

多尿。因為機體內食物轉化為糖的效率下降,導致血液中糖含量升高。身體為了保護自己,不得不通過尿液排出多餘糖分,致使尿量明顯增多。


口渴。排尿增加會導致口乾舌燥,這時不要用含糖飲料解渴,以免增加血液中糖含量,加重病情。


體重略減輕。超重是糖尿病的危險因素,體重略減輕聽起來似乎並非糖尿病的標誌。其實,糖尿病引起體重略減輕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部分水分從尿液中排出;二是排尿頻繁也會帶走一些熱量。


虛弱和飢餓感。高血糖意味著身體調節血糖出現了問題,如果吃了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如精米和白麵),胰島素會升高,引起血糖迅速下降。這會使人感到虛弱,進而渴望獲取更多碳水化合物,導致惡性循環。


持續疲勞感。持續疲勞是一個重要徵兆,這可能意味著吃的食物沒有分解或被細胞利用。由於機體沒有得到所需要的能量,就會很累。2型糖尿病患者隨著一段時間內血糖水平的升高,這些症狀往往出現較慢。


視物模糊。在糖尿病的早期階段,因為葡萄糖在眼睛積聚,暫時改變其形狀,導致眼睛不能聚焦。在血糖穩定下來後約六至八週,視物模糊症狀就會消失,眼睛也會自動調整。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早期的此症狀多不是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


傷口癒合慢。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升高,免疫功能下降,導致身體自愈能力減弱。

腳發麻。血糖濃度升高後,可能出現輕度神經損傷,引起雙腳麻木。

總結:無論是早期發現糖尿病,還是評估糖尿病的併發症,關鍵在於通過定期的身體檢查,這個是非常重要的措施,因為現在糖尿病的症狀越來越不典型,只有早期的健康檢查才能發現疾病的苗頭,通過及時的控制血糖,就可以大大降低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


【關注健康,關注楠醫生】


心血管楠醫生


現在的技術糖尿病是完全可以康復治癒的,只是糖友們還不知道這個信息,治癒了就永遠不可能有病發症,第二,現在糖友都是被醫生嚇壞死了第三被管住嘴誤導,長期營養不良第四,濫用二甲雙胍等西藥付作用破壞的不要不要第五糖友們不會吃飯,吃好了就康復了,第六被醫生傳統觀點不能治癒誤導,這是大的製藥廠控制了發言權,醫生專家也在幫忙,為什麼?利益害死了人,這就害死糖友了,我昨天看到糖友糖友病發症跳樓自殺,心痛,關注我老陸聊健,教你怎麼吃飯,糖尿病就康復了,就這麼簡單,我去年糖尿病,就沒聽醫生的,留出醫院,看看書,自研營養配方,康復自愈了,且我身邊的糖尿病都康復了,神奇不,關注我,你的糖尿病就康復了


糖尿病的康復逆轉


糖尿病3年之內患者可以幾乎沒有任何症狀,因為很大一部分患者一直屬於糖尿病前期,只是受到某個因素的改變,直接導致了糖前期進入糖尿病診斷中,一般患者本人沒有明顯異常,倒是很久不見的人會問:“你好像瘦了嘛!”這個時候,你去稱體重才發現真的瘦了不少。糖尿病典型症狀“三多一少”,但臨床發現,很少有患者三者兼具,有些患者甚至一個症狀都沒有。

糖尿病5年,看血糖控制情況,大部分患者依然沒有特別惱人的併發症,因為他們已經知道血糖需要控制,所以大大降低了併發症的發生。部分患者依然未認識到高血糖會產生一系列併發症,他們不僅不服用藥物,連飲食控制都做不到,或者即使吃了藥也因種種因素導致血糖控制不佳,這種時候會出現糖尿病的急慢性併發症,情況嚴重的就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滲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腎衰竭等等,輕症的可以出現糖尿病性腦血管疾病(頭暈、頭痛、腦梗)糖尿病神經病變(神經痛可發生在各個部位)糖尿病腎病(微量尿蛋白)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視力模糊、下降)糖尿病足(潰瘍、傷口、嚴重者可截肢)。

糖尿病10年,依然還是看血糖控制情況,有很多患者可以依然不發生明顯的併發症,僅表現為一過性的頭暈、輕微腎臟病變,輕微神經病變,這個時候病史因為已經偏長,所以需要定期檢查,例如根據血糖水平改變監測頻率,每3月監測糖化血紅蛋白、尿蛋白,每半年監測腎臟、心腦血管狀態,半年到一年監測視網膜病變。這個時候除了血糖監測,還需要對自身的症狀保持敏感,有無典型症狀的加重,或是心腦血管、腎臟、眼部、神經類症狀的發生,例如經常頭暈,尿中泡沫增加、眼睛出血、找不到原因的皮膚瘙癢、疼痛、傷口長期不癒合等等。

在此期間,最需要注意的是低血糖的發生,一時的高血糖可能不會馬上帶來嚴重的症狀,但低血糖的發作會對大腦神經元產生不可逆的損害,老說口袋裡放糖能避免低血糖,但你可能連拿出糖的機會都沒有,所以一定要注意飲食控制,不要聽信什麼生酮飲食,只有做好科學的飲食控制和藥物控制才能完控制好血糖,避免低血糖的發生。

我是堅持健康科普的小鋆醫生,碼字不易,如果能贊同我的觀點,請幫忙點個關注、點個贊吧,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