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第三屆深圳當代藝術雙年展開幕

11月15日,第三屆深圳當代藝術雙年展開幕

深圳當代藝術雙年展創建於2015年,是一個立足於深圳本地,重點關注珠三角地區當代藝術的大型藝術展覽項目。這個剛剛起步的雙年展,正在經歷不斷調整、改變與成長的階段,它試圖用靈活開放的態度創造更具特色與豐富度的展覽交流機制,建立深圳與珠三角、深圳與中國、深圳與亞洲及國際文化藝術網絡的連接,將地方性的當代藝術納入全球當代文化的討論框架中。

11月15日,第三屆深圳當代藝術雙年展開幕

歷屆展覽掠影

首屆深圳當代藝術雙年展在美術館、閒置工廠及園區綜合體發生,梳理展示了35年間深圳獨有的文化發展脈絡;2017年第二屆當代藝術雙年展回應深圳美術館建設熱潮,以“城市(是)美術館”為主題,多維度探討了美術館本身——從具象的機構到抽象的概念——與當下城市及文化發展之間的密切關係。如今迎來了第三屆深圳當代藝術雙年展,展覽將於11月15日至12月3日在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舉行。

11月15日,第三屆深圳當代藝術雙年展開幕

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 ©️設計互聯

作為深圳市宣傳文化事業發展專項資金資助項目,此屆雙年展由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深圳市美術家協會、深圳市美協藝術策劃藝委會承辦,由南山區委宣傳部、南山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設計互聯支持。展覽將展出近一個月的時間,並在展後出版展覽同名畫冊。

11月15日,第三屆深圳當代藝術雙年展開幕

回溯當代藝術自身最重要的兩個概念:“觀念”和“形式”,無意囿於形而上的哲學認知領域,不是為了發動另一場觀念變革,也不在於迴歸形式審美秩序,而是在當代藝術融入日常實踐的不爭事實過程中,探討藝術實踐在當代語境下的演變。

今日深圳在“雙區驅動”的模式下,聯動著周邊區域共同發展灣區城市群,科技人工智能發展成為熱潮,新媒介材料層出不窮。種種熱門話題,在當代藝術領域也成為日常,在觀念和形式上影響藝術自身的表達。藝術走向日常化,其觀念與形式的變化,和時代背景、社會變遷、文化思潮息息相關。藝術自身在觀念的探尋與形式的演繹上相應做出深入的實驗,探究個人生存實踐與主觀情感,進入公共領域介入社會,融合社會學、人類學、計算機科學等其他學科的方法論。不同創作者與不同時間段的藝術創作如同取自多樣歷史階段的切片抽樣,反射不同的生活現實與文化關注點。

在這加速發展變化的近四十年間,當代藝術在觀念和形式上,在日常化的過程中作出不同的平衡實踐。審視當代藝術的觀念與形式,本次展覽在抽樣呈現這一實踐過程中,重思當代藝術與受眾的距離,在觀念的轉換中重構新的美學,將可能重新認識當代藝術在日常化實踐中的意義。

11月15日,第三屆深圳當代藝術雙年展開幕

第三屆深圳當代藝術雙年展將於11月15日在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開幕,開幕期間將會有開幕儀式,屆時展覽相關的藝術家代表將會出席開幕儀式。

“新徵程:第三屆深圳當代藝術雙年展——觀念、形式和日常化”在關注珠三角之外,更邀請在中國當代藝術實踐進程中有不同參與程度的藝術家,呈現藝術家在不同時期對日常生活及藝術文化的思考。

參展藝術家中有最早參與中國當代藝術運動思潮的前衛藝術家,也有近年嶄露頭角的新銳青年藝術家;有致力於中國美術事業發展的藝術家們,也有洞察時代生活的樂隊成員。他們從不同的背景角度對藝術實踐進行介入,共同為展覽帶來中國當代藝術幾十年間的實踐與思考。

39組來自中國藝術家的近130件作品,涵蓋架上繪畫、雕塑、裝置、影像等多種媒介的藝術內容。

11月15日,第三屆深圳當代藝術雙年展開幕

按姓氏筆畫排序

11月15日,第三屆深圳當代藝術雙年展開幕
11月15日,第三屆深圳當代藝術雙年展開幕

部分參展藝術家及作品介紹

11月15日,第三屆深圳當代藝術雙年展開幕

王友身(北京)

11月15日,第三屆深圳當代藝術雙年展開幕

《每平米》

王友身

《每平米》,石膏板、照片、木板、膠、腳手架 ,尺寸可變,2010-2014 年。

1964 年生於北京 ,1984 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附中 ,1988 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1988 年至 2018年任職於北京青年報社 ,現生活和工作於北京。王友身曾經參加過眾多國內外重要的雙年展和機構展覽,包括在中國當代藝術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展覽:“中國現代藝術展” “新生代藝術展” “威尼斯雙年展” “聖保羅雙年展” “臺北雙年展” “廣州三年展” “上海雙年展”等。

曾擔任過美術編輯、藝術總監等職務,一直以來,王友身兼具雙重身分,在藝術界與傳媒界兩個領域間工作,致力於考察和鬆動藝術 / 生活、創作 / 日常間僵化的邊界。王友身對官方 / 民間、職業 / 業餘、藝術 / 現實等等二元性的分野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和介入方式,這讓他可以動用兩個不同系統的資源,開創和塑造一些認識自己和認識周遭的可能性。

王友身對作品《每平米》的闡釋:

1. 每平米是我們日常使用和消費的基本計量單位,也是資本與權力的量化體現單位;

2. 作品《每平米》緣於這幾年我兩個工作室從租賃、建設、裝修到被迫強拆的經歷,它是現今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典型案例;

3. 它也是這些年中國經濟和藝術產業過度生產和消費的範本;

4. 把強拆遺物作為材料,在新工作室自己製作一面“新牆”;

5. 它呈現了誘惑與操控、合作與對抗、建設與破壞的相互關係,而這種關係帶來的是不可避免的矛盾體驗。

(圖文由香閣納畫廊與藝術家提供)

11月15日,第三屆深圳當代藝術雙年展開幕

王勁松(北京)

11月15日,第三屆深圳當代藝術雙年展開幕

《天問》

王勁松

《天問》,木箱、亞克力、燈箱、照片等綜合材質 110cm×44.4cm×110cm ,2019年。

王勁松,1963年生於黑龍江,1987年畢業於中國杭州的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人物畫專業,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底以來一直從事藝術創作。作品涉獵水墨、彩墨、油畫、攝影、行為、裝置、工業設計等。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相繼參加北京的《新生代藝術展》,廣東的《廣州油畫雙年展》,柏林的《中國前衛藝術巡迴展》,香港的《後89現代藝術展》等展覽。

“我用攝影(拍攝600個人物)的手段營造一個供人體悟的現場,將觀眾置於有超然之感的‘天上’來俯視地上的人群,用對視的方式進行直接交流。天上的你如何回答地上的‘天問’?那因仰望而袒露的內心是何種境況:無奈?慌亂?無助?欺騙?隱瞞?祈求?希望?人們是不是活在一個不可把握和預知的世界裡,是不是必將無奈接受一切莫測的未來?還是任由人類自我毀滅?天能不能主宰?‘天問’是不是隻是在問自己?”

——王勁松

(圖文由藝術家提供)

11月15日,第三屆深圳當代藝術雙年展開幕

毛旭輝(昆明)

11月15日,第三屆深圳當代藝術雙年展開幕

《一把或半把綠色剪刀》

毛旭輝

《一把或半把綠色剪刀》,布面油畫,180cm×150cm,2008年。

毛旭輝,1956年生於重慶,1982年畢業於雲南藝術學院美術系油畫專業。1996年-1999年在雲南藝術學院美術系油畫第二工作室任教。2001年於雲南大學藝術學院任教,現為雲南油畫藝術委員會委員,雲南油畫學會副主席。現生活和工作於昆明。

1985年6月,毛旭輝在上海市靜安區文化館與同仁創辦首屆《新具像畫展》,是中國85美術新潮運動中的重要人物。他的部分重要個展包含:2004年“毛旭輝:剪刀”,漢雅軒,香港;2005年“權力的詞彙!——毛旭輝20年作品回顧展”,程昕東國際當代藝術空間,北京;2007年“家長的黃昏——毛旭輝創作三十年”,香港藝術中心,香港等。對中國當代藝術具有顯著的影響力。其作品亦被中國長城藝術博物館、美國亞太藝術博物館、德國波恩藝術基金會、民生現代美術館等重要機構收藏。

剪刀是毛旭輝從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就開始使用的符號,毛旭輝曾說,“1993年到1994年這段時間,我的身體出現了一些問題,我為80年代那些狂熱的日子,付出了代價,在那些年,我經常喝醉,在十年後,我發現我的整個消化系統出現了很多問題,在1994年的那段時間,我經常吃藥,用剪刀剪我的藥片,在我的桌子上常常堆滿了藥片、菸灰缸、病歷本和剪刀。”毛旭輝畫剪刀,足足七個年頭,剪刀的形象不斷演變,“它們在造型上的邏輯關係令我自己都感到驚訝,因為它完全是在無意識中聯繫起來的。這也讓我從一個新的角度去認識造型藝術的奧秘。”

這是毛旭輝對經年的“剪刀”系列的感嘆,無意識中他延續了自我的思維軌跡,85新潮時期激情的創作圖式逐漸沉靜,但精神內核卻永恆存在。

(圖文由藝術倉庫與藝術家提供)

11月15日,第三屆深圳當代藝術雙年展開幕

毛焰(南京)

11月15日,第三屆深圳當代藝術雙年展開幕

《戴帽的青年》

毛焰

《戴帽的青年》,布上油畫,150cm×100cm,2017-2018年。

毛焰,生於1968年,湖南湘潭人,1991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現生活和工作於南京。毛焰探討的不是“肖像”的意義而是“肖像畫”的意義,是借用人物的輪廓和動作來完成線條、顏色、構圖的實體化,是在寫實主義的框架下探討深幽微妙的人類精神世界。

近幾年,毛焰個展相繼在北京、日內瓦、紐約、香港舉行,曾獲得的獎項包含:2018年第十二屆中國藝術權力榜&設計權力榜年度藝術家;2013年第十屆馬爹利非凡藝術人物;2013年第七屆AAC藝術中國年度油畫家;1994年第二屆中國油畫展優秀作品獎;1992年廣州雙年展學術獎。

“毛焰繪畫中的可見之物,不是物理上的變化,而是綜合的精神性變化,是造物的神性和創造力。這其間有將照片的關係轉化成繪畫的關係,將真實的元素錘練為繪畫的元素,將肖像的歷史經驗逐漸消散。這之後,各種記號交織、隱匿、交替。某一刻畫面中的感知和蒙克的‘夜景’、范寬的‘山水’暗合。偶然,它也勾連著午後的一首詩,維特根斯坦的某個觀點,或是毛焰在夢中想到的詞語,但也僅是相似。”

(圖文由藝術家提供)

11月15日,第三屆深圳當代藝術雙年展開幕

楊曉洋(深圳)

11月15日,第三屆深圳當代藝術雙年展開幕

《建設中的前海》

楊曉洋

《建設中的前海》,紙本水墨 ,124cm×248cm,2019年。

楊曉洋,1966年生於吉林省榆樹縣,1988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畫學會理事、廣東省美協理事、中國國家畫院都市水墨研究所秘書長、國家一級美術師;現任深圳畫院副院長、深圳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曾組織策劃多個全國大型美術展覽及國際藝術交流活動,其“新水墨”作品具有鮮明個性,尤擅長“都市水墨”及寫意花鳥等題材的創作。

《建設中的前海》這幅作品以位於深圳前海自貿區鳥瞰全景夜色為主題,體現了中國改革開放前沿城市深圳的滄海桑田的鉅變和這座城市欣欣向榮的繁榮景象。楊曉洋的作品擅以水墨的純粹黑白關係表達出作者眼中這種富有概括意義而又具體的都市景觀,單純中隱含絢爛,絢麗歸復於平淡,“計白當黑”的水墨韻味不僅強化了畫家對現代都市生活節奏和生活的感受,也使筆下的都市形象洋溢著宏偉而不無神秘色彩,亦可見他對都市營造偉力的沉湎和對都市景觀的讚美。

(圖文由藝術家提供)

11月15日,第三屆深圳當代藝術雙年展開幕

沈遠(上海)

11月15日,第三屆深圳當代藝術雙年展開幕

《帽影》

沈遠

《帽影》,多媒介裝置,尺寸可變,2015年。

沈遠,1959年生於福建,自1990年生活和工作於上海和巴黎。她的部分展覽包含:2017年《無牆》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北京;2012 年《天梯》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北京;2010年《噶若法羅》(與黃永砯合展),埃第科拉諾特,羅馬,意大利;2009年《蹦床》 蓬皮杜中心,巴黎,法國等展覽。

《帽影》這件參展作品的構成有三個部分:斗笠、影子和小物品。鏤空的斗笠象徵著一個頭的“空虛”,影子遮遮掩掩半實半虛,動手做的小物品是用身邊隨手拈來的小物件做成,它們與沈遠的那些裝置作品有似有似無的關聯。

(圖文由藝術家提供)

11月15日,第三屆深圳當代藝術雙年展開幕

宋永紅(北京)

11月15日,第三屆深圳當代藝術雙年展開幕

《拆遷中的七里渠村》

宋永紅

布面油畫,180cm×220cm,2018年。

宋永紅,1966年生於河北曲陽,1988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版畫系(現為中國美術學院),1988-1997年北京市工藝美術學校教師(現為北京設計學院)職業藝術家,現生活和工作於北京。他的部分展覽包含:2019年“無問東西—-第二屆當代藝術展”,克利夫蘭州立大學美術館,美國;2018年“不一定有答案” ,三畫廊,北京,中國;2017年“寄生”,圈子美術館,深圳,中國;2014年“1199個人——龍美術館收藏展”,龍美術館西安館,上海,中國;2014年“新作展”,OCAT深圳館,深圳,中國;2013年 “當代藝術在中國,1990——2012”之二媒介與實驗,柏林中畫廊,柏林;2012年 “景觀”藝術展,丹麥西克堡藝術中心,丹麥;2007年“85新潮——中國第一次當代藝術運動”,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北京,中國等展覽。

“繪畫藝術是古老的表達手段,如何產生新的意義是今天畫家的任務。雖說藝術不分國界,但我們總是能看出每個國家藝術家作品中不同的氣息。繪畫對於我就是說話的媒介,通過繪畫把生活中的碎片整理凝聚。我看,我想,我畫。雖然我們生活的社會有了很多進步,但還遠遠不夠!人類的進步是永無止境的,為了推動這種進步,我要表達,我要畫畫。”

——宋永紅

(圖文由藝術家提供)

11月15日,第三屆深圳當代藝術雙年展開幕

胡介鳴(上海)

11月15日,第三屆深圳當代藝術雙年展開幕

胡介鳴

音樂系列作品:《來自建築內部》《只要輪廓》《與生理狀態有關》《風中的城市》《美多撒之聲》《與情境有關》《情感交流一分鐘》

影像裝置,尺寸可變,1996—2002年。

胡介鳴,1957年生於上海。1984年畢業於上海輕工業高等專科學校美術設計系。現生活和工作於上海。

胡介鳴是當今中國數字媒體和錄像裝置的先驅藝術家之一,有著對其他學科的偏好, 往往將那些不相干的領域雜糅其中。他的嘗試來自對內部生理的關注之表達,轉換了生理圖表、手勢、建築空間、身份和五線譜到視覺經驗雜糅的綜合體驗中。胡介鳴的藝術創作駐足於時間、時空、歷史、記憶的交替更迭,利用眾多的媒介,不論攝影、錄像或數字互動技術,持續提出他的觀點和質疑的主題。

這組音樂系列作品是藝術家於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創作的一個實驗影像作品系列,始於1996年,完成於2002年。作品對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進行了表現性的敘述,在創作中,由圖像生成的音樂給出了一些認知上的線索,可以發現了一些相互之間難以察覺的聯繫,這種關係與影視中傳統的聲畫關係截然不同,在這個系列中聲畫的關係是在數字技術的支撐下自然派生出來,人為干預的痕跡很少,保持了儘可能多的畫面圖像和聲音的自然關係。

胡介鳴的作品被廣泛地展出。主要展覽有:2012年,重新發電——第九屆上海雙年展,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上海;2010年,一分鐘的一百年,胡介鳴個展,香格納畫廊主空間,上海;2007年,荷蘭電子藝術節,不互動即死亡!V2_ 多變媒體中心,鹿特丹,荷蘭;2006年,十三:今日中國影像,PS1當代藝術中心,紐約,美國等展覽。

(圖文由香閣納畫廊與藝術家提供)

11月15日,第三屆深圳當代藝術雙年展開幕

梁宇(深圳)

11月15日,第三屆深圳當代藝術雙年展開幕

《信號·2019》

梁宇

《信號·2019》,視頻,尺寸可變,時長:18分鐘13秒,2019年。

梁宇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水彩畫藝委會副主任,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省水彩畫藝委會主任,第十一屆、第十二屆、第十三屆全國美展評委,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研究員,廈門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深圳大學藝術系客座教授;2012年—2019年七屆“全國中青年油畫展”策展人、評委;2018年首屆深圳國際油畫雙年展策展人、評委;2018年首屆深圳國際水彩畫雙年展策展人、評委;深圳畫院簽約畫家;現為深圳市文聯黨組成員、巡視員。

他的部分展覽包含:第七屆、第十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第十三屆全國美展;作品入選第十屆中國藝術節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2011年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2012年倫敦奧林匹克美術大會展、匈牙利中國當代藝術展。他曾在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廣東美術館、武漢美術館、加拿大溫尼伯、德國柏林、中國香港等地舉辦個人畫展。作品收藏於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廣東美術館、四川美術館、湖北美術館、內蒙古美術館、深圳美術館等美術機構。他曾獲第二屆全國水彩畫展優秀獎、第21屆全國版畫作品展優秀獎、渥太華國際版畫展獎。

“許多年來,梁宇的藝術主題集中在消逝的工業風景。曾幾何時,鐵路交通是中國社會建設的重要標誌,甚至是現代工業文明的象徵,也印記著一代中國人的文化情感。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從蒸汽機時代進入到內燃機時代,並且迅速地進入到高鐵時代,因此,與鐵路相關的廠房、老式的火車頭和鐵軌就逐漸成為一種工業文明遺產。梁宇雖然身處都市化發展迅猛的當代城市之中,但他對這份工業文明遺產有著深厚的眷戀,把它們視作文化的‘化石’,成為自己的表現主題,這其中貫注著他早年生活體驗的情感。他用油畫、版畫等繪畫手法來表達這個主題,也用裝置與綜合媒介的手法拓展自己的表達,以此營造出一種‘場域性’的景觀,讓人從醒目的圖像形式中和他一起穿越時間的界限,重新回到遙遠的年代。這樣一種用記憶貫穿起來的視覺表達,顯現出獨特的切入生活的視角和方式。在他的系列作品中,鐵路的‘信號燈’經常是一個醒目的符號,它們既是真實的、具有實用功能的物件,在梁宇的作品中,它們又被轉換為關於時間與年代的象徵,尤其是對鐵路信號燈獨有的光芒的捕捉,形成了畫面強烈的視覺符號,醒目地向人們發出關於記憶的‘信號’,引導人們朝向歷史與時間的深處,更提示時代的變遷與生活的變化。”

——範迪安

(圖文由藝術家提供)

11月15日,第三屆深圳當代藝術雙年展開幕

梁玥(上海)

11月15日,第三屆深圳當代藝術雙年展開幕

《Mind Rehearsal》

梁玥

《Mind Rehearsal》,單路視頻,有聲,彩色,時長:26 分37 秒26,2018年。

梁玥,1979生於上海,2001年畢業於上海大學美術學院。近期的展覽包括: 2019年,新藝術史, 中國的當代藝術 2000-2018,銀川當代美術館,銀川;2018年,中國當代影像選片,Cinema Dynamo,日內瓦當代藝術中心,瑞士;2017年,第七屆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深圳;2016年,梁玥個展:間歇性,香格納北京,北京;2014年,簡單的繼續,OCT當代藝術中心,深圳等。

梁玥的作品無論是攝影還是錄像,自始至終以“日常”作為支點,不斷以她極為敏銳的藝術天賦順勢取材、發現、發掘和捕捉被忽視的人類日常行為,並將這種對城市日常的關注擴展延伸到對自然恆常之景的凝視。在她將近十五年以來大量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一條貫穿她藝術實踐之氣:對無意義之美的探求。

此次參展作品是一場心靈的演練,影片由12 個小片段組成,圖像均來自於感性的,介於現實和想象交界處的視聽元素,12 個片段像一首詩歌裡的12 個句子,把整個影片包圍成一個時間或心靈的循環。

(圖文由香閣納畫廊與藝術家提供)

11月15日,第三屆深圳當代藝術雙年展開幕

新褲子:彭磊&龐寬(北京)

11月15日,第三屆深圳當代藝術雙年展開幕

《2015年在北京保利劇院》

新褲子

《2015年在北京保利劇院》,數碼微噴,276cm×185cm,2015年。

彭磊 ,生於1976年,新褲子樂隊成員,現生活和工作於北京;

龐寬 ,生於1976年,新褲子樂隊成員,現生活和工作於北京。

新褲子樂隊是現今中國最耀眼、最別具一格的搖滾樂隊。樂隊成立於1996年,2016年正式發行了第8張專輯《生命因你而火熱》。22年來,從最初的朋克時期到現在,新褲子嘗試各種藝術方式,從音樂、電影、繪畫、裝置、展覽,用不同的媒介方式創造著新褲子專屬的獨立藝術美學。

(圖文由星空間與藝術家提供)

11月15日,第三屆深圳當代藝術雙年展開幕

“深圳企業文化藝術發展研究報告”是從第二屆深圳當代藝術雙年展開始策劃的一個特別研究項目,它的研究對象集中選取深圳的企業案例,也會在未來拓展到珠三角地區甚至更廣闊的範圍。首個研究案例選取1985年誕生於深圳的華僑城集團作為研究對象,其多年來積極踐行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與中國文化建設緊密結合,研究從它對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介入先行,以美術館及公共藝術推動城市文化發展作為側重面進行梳理。

第三屆深圳當代藝術雙年展將啟動第二個研究案例,選取雅昌文化集團——這一在上世紀90年代珠三角印刷事業蓬勃發展年代背景裡成立的企業作為研究對象,以本屆展覽結束後至下一屆展覽舉辦前為週期,展開為期兩年的研究調查。雅昌文化集團在藝術印刷、衍生品、藝術網絡平臺、數字產品和產品鏈上所形成的完整生態鏈,為文化藝術形成多元性景觀作出的影響,其創新的管理機制,以及在未來對藝術文化的支持將遇到的機遇和挑戰等方面,都將成為此次案例研究探討的話題。

11月15日,第三屆深圳當代藝術雙年展開幕

深圳市宣傳文化事業發展專項資金資助項目

展覽時間

2019年11月15日—12月3日

週一— 週五 10:00-19:00

週六 —週日 10:00-21:00

展覽地址

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

聯合國教科文展廳

(深圳市南山區蛇口望海路1187號)

主辦單位

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承辦單位

深圳市美術家協會/深圳市美協藝術策劃藝委會

支 持

南山區委宣傳部/南山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設計互聯

媒體支持

首席合作媒體:雅昌藝術

戰略合作媒體:樂活深圳、深圳講座展覽活動

特別合作平臺:在藝APP

助力合作媒體:藝術頭條、芭莎藝術、TOPYS、中國美術報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