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课虽然成为了很多人的负担,但是并不意味着它真的没用

“补课”的问题可以说这几年关于孩子教育问题总是绕不过去的话题。

对此有人支持有人反对,各种说辞站在任何角度来看好像都是有道理的。

但是今天我看到了一位网友说道“中国的教育不在学校,而在补课……”

补课虽然成为了很多人的负担,但是并不意味着它真的没用

按照这个说法,我想这位网友的本来想法可能是认为“教育应该在学校”吧?或者说“学习”应该在学校——因为我们都知道,孩子的教育应该是包括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多重影响,应该不会有人认为只有学校教育就足够了吧?

然后说“在补习”……我想这么说应该是他的一种吐槽发泄情绪释放。

因为“补课”从来就不是“教育”,它不过就是一种学习的方法,不过就是一个“工具”而已。

这个认识也非常重要!

“教育”的本身并不专指“智育”即文化课的学习,它还包括了其他诸如德育、美育等等教育。

补课虽然成为了很多人的负担,但是并不意味着它真的没用

而“补课”不过就是在智育的过程中为了补差或者为了提优而进行的一种学习的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成绩差的学生补习一下没有掌握好的知识,也可以让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

它的本身其实是由“需求”创造的——没有这方面的需求,谁会去补课呢?

而且你见过补习班除了讲知识点之外,还会讲别的吗?

它本来就只是为了解决“知识点”问题的。

说“中国的教育不在学校,而在补习!”这种说法显然是非常错误的,从逻辑上就不对了。

只不过当下的“补习”成为另一部分人的“负担”,所以不少人把怨气发泄到这上面了而已。

但是你是可以不用补的啊!

孩子成绩差,父母学会“接受”,那么你不需要补习,但是如果你“不接受”,你不补习怎么办?孩子连正常的学习进度都更不上,不补习那就只能被淘汰——再结合现在吐槽学习任务重、作业多的等等应试问题,在这种学习的方式下孩子都无法跟上,如果你还想着让孩子走这条路,那么不补习是准备等“学习”自己学吗?

补课虽然成为了很多人的负担,但是并不意味着它真的没用

成绩好的也可以不用补,但是人家有多余的时间希望能够提高一下难道有错吗?

至于成绩一般的孩子,希望通过补习来提高一下,也是合情合理的不是吗?

现在很多人的思想真的很奇怪——买资料、买书在家自己学没人说什么,反而说这孩子好学、听话、懂事儿,但是等着孩子却上补习班学习的时候,就会说三道四……

我大概清楚这些人的心理,不过就是因为看到别人实实在在的努力和付出给自己带来了很强的焦虑感、压迫感,但是自己又不能够很好的去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就只能就这种事情进行吐槽……

前段时间的“南京家长已疯”,“疯”的是哪部分家长?

补课虽然成为了很多人的负担,但是并不意味着它真的没用

在我看来这部分家长就是日常默默关注孩子教育、闷声努力的家长。

他们日常绝对不会去对“教育”进行各种无谓的吐槽,只会想更多的办法、做更多的事情去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当下的学习,给孩子提供更好地教育。

反而是那些啥也不做的家长更愿意整天的喊累喊辛苦——这点在工作时候也是一样的,最努力、最辛苦的人往往不是那些说自己辛苦的人……

为了满足这些“会哭”的家长们的诉求,进行了减负改革,结果呢?

面对这样的减负,作为家长,咱们拍拍胸脯说句真心话:“谁会希望是这样的减负?”

其实一点都没关系,因为对那些已“疯”的家长来说不过就是把“负担”从学校转移到外面罢了,并且这种事情早就开始做了。但是对于那些吐槽的家长们呢?他们又得到了什么?得到了有政策“保护”的不用学习吗?

那么补课到底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要么让你不会的再学一遍学会它,要么就是把你已经会的进行拓展提高。

补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但是它跟我们一直强调的习惯、能力等等是没有太多促进作用的。如果说非要有,那么更多是如果孩子通过补课成绩得到提升,那么有可能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进而给孩子的学习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又或者是因为同样的时间去做学习了,所以少了一些玩游戏、看电视的机会……

补课虽然成为了很多人的负担,但是并不意味着它真的没用

其实家长们总是想着孩子们的补课,却忽略了在这个过程中最需要补课的其实是家长们——如果我们把吐槽的时间用来了解更多的升学政策,用来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用来学习一些教育以及心理学的常识,用来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并且通过实际行动去做一些改变……

那么孩子们可能就真的不需要这么辛苦了,就不需要只是自己去“补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