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服饰文化有何特点,民间男女在装扮上有没有限制?

虽然同是汉人王朝,但是从唐宋到明,这中间还是经历了很多的变故,因此文化上也出现了一些差异,比如在服饰上,唐宋时期的服饰风格就与明朝的风格有着明显不同,古代等级森严,社会也分为不同的阶级,像历朝历代这些华美的服饰,往往都是一些权贵才能穿的,至于平民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对于国内的各个阶层就有过严格的规定,比如像兵户,农民,还有一些不入流的行业,这些都是代代沿袭下去,还有一些被列为贱籍,更是无法随意脱籍,他们这些人享受不到什么特权,在服饰上也非常有特点。

明朝服饰文化有何特点,民间男女在装扮上有没有限制?

那明朝男女服饰到底分为哪些呢?明朝服饰文化有何特点,民间男女在装扮上有没有限制?

方巾短衣、盘领衣

是明朝男子的一种常见服饰,明初期由于条件非常艰苦,大部分的男子是按照政府的规定来穿青衣,这些衣服大部分都是粗布制成的,材质肯定是好不到哪去,在北方,由于气候的因素,很多人就穿盘领衣。明初期,政府对于民间男子的穿着要求还是非常高的,绝大多数的人都可以按照法令来穿衣。所谓的盘领衣,就是一类圆领长袍,这在古代的服装里面还是很常见的,明朝由于是建立在蒙元的基础上,自然就沾染了不少游牧民族的风气,连初期的明朝官场都残留着不少前朝风俗,民间受到的影响同样很大,有很多人都喜欢穿胡服,朱元璋在建国的时候,就是打着驱逐鞑虏这样的旗号,他当然不会否定自己的建国理念。

明朝服饰文化有何特点,民间男女在装扮上有没有限制?

为了能改变这种社会不正风俗,朱元璋在服饰上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社会里面不同的阶层都有着代表自己身份的服饰,无论是样式还是用料都有要求,他还借鉴了唐宋时期汉服的一些特点,重新打造了一些新的服饰,比如像方巾,明朝的男子都有戴头巾的习惯,头巾的样式也有很多,光是在史书里面记载的就有40多种。

最初朱元璋是规定男子只是能佩戴四方平定巾,这个东西就是一个简略的纱帽,朱元璋对这种样式的头巾非常感兴趣,因此就让国内无论士人庶民都佩戴这种头巾。由于人们条件不一样,能佩戴这类头巾的人,往往也是民间家庭状况稍稍好一些的,这种头巾的样式也在不断发生着调整,后来政府还发布了一种网巾,两头是直通的,像一个网筒,上小下大,两头都有网绳,可以扎紧。上口束于首,下口则与眉齐。上口露出的髻顶,便于横插绾发的簪。

明朝服饰文化有何特点,民间男女在装扮上有没有限制?

圆领长袖

在衣服上,圆领长袖继承了汉唐时期的衣着特点,朱元璋的严格命令,并不能维持很长的时间,毕竟对于不同阶层的人来说,不是谁都可以按照法律规定来着装的,有人就穿不起这么好的衣服,自然就是穿着一些非常普通的粗布短衣。

普通的民众是只能穿绸,纱,绢,布,这些人还算不错,而商贾在地位上就更差,他们虽然有钱,但被视为贱业,因此他们不能穿绸,纱,有些矛盾的是,往往这些商贾是有这个资本穿这类服饰的,而一般民众家里较为贫穷,没有办法穿绸,纱。可政府有严格规定,因此这些商贾就顶多是在自己家里来穿这些东西,反正你管得再宽也很难去管别人家门内的事情,只要不上街穿这些东西就行,当然,无论你在家里还是外面,任何阶层的人都不能随意穿黄色。朱元璋是一个控制欲非常强的人,因此明朝民间的服饰,往往都是受制于政府管束。

明朝服饰文化有何特点,民间男女在装扮上有没有限制?

对于鞋子的要求,一般民众是不能穿靴,他们是穿一种叫皮扎的东西,这就是一种简易的皮鞋,通常都是在北方才这么穿,南方由于气候因素,很多人就愿意来穿草鞋,之前流行的木屐,在这个时期也是非常盛行的,很多人都是把这种鞋子当成雨鞋,下雨的时候穿上要更加方便一些。

不过由于明朝女性有着裹足的习惯,穿木屐就有些不太方便,广东这些地区,由于还没有染上这类的习惯,再加上他们这里气候炎热多雨,四周山林密布,因此无论男女大家都非常喜欢穿木屐。

明朝服饰文化有何特点,民间男女在装扮上有没有限制?

总得来说,民间男子服饰主要是短衣与圆领长袍两类,头巾则以后来的网巾为主,也有佩戴小帽的习惯,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一些样式颜色上做出调整,但不能随意穿戴哪些和自己身份不符的服饰,农民由于长期是在地里劳作,因此他们不一定非要佩戴头巾,有的时候也会带斗笠。后来规定渐渐松了起来,民间也就不再继续按照规定来穿衣服,像褡护,半臂这些服饰在民间也渐渐流行起来。

褙子、襦裙

对于女性来说,明朝盛行的理学风气让她们的着装受到很大的影响,明朝女性较为保守,在服饰上主要是以褙子、襦裙为主。她们仍然继承了汉族女子传统的上衫下裙的特点,不过在颜色上就有一些严格的规定,不能穿太鲜艳的颜色,还有一种衣服也会很受欢迎,那就是继承宋元风气的比甲,用现在的话来解释就是背心,很多女性非常喜欢用比甲与襦裙,衫裙来搭配,这样的话就能让自己的服饰更加美艳。

明朝服饰文化有何特点,民间男女在装扮上有没有限制?

像一些描写明代生活的文献中,常常会出现比甲,这种服饰更多还是在北方流行,南方女性穿戴较少,在当时纽扣已经出现,人们在穿着比甲的时候就能用纽扣把衣服系紧,在穿戴的时候也要比以往更加方便。像唐朝时期那种开放的着装,在明朝是不可能出现的,即便继承前朝着装的一些特点,但明朝还是根据自己的文化做出了一些改变,比如不断来加长上衣,这就将女性的上身裹得更加严实,而下裙长度在一点点缩减,窄袖圆领成为此时女性着装的标配。

明朝服饰文化有何特点,民间男女在装扮上有没有限制?

百褶、月华裙

在质地上,与男子服饰要求有些相似,不同阶层的人是不能随意穿一些不符身份的服饰。女性服饰较为固定,但在裙子的样式上,还是可以做出一些大的改变,像百褶、月华裙这些都是当时非常有代表性的女性服饰。当然,对于家庭条件较为一般的女性来说,她们是也更多是用一些粗布裙,麻裙,再贵点她们可穿不起。

当时家庭里面女性的地位非常低,各种礼法规定把她们给管得很死,这种压抑的环境让女性也受到不少的摧残,其中裹脚对她们的伤害就非常大。很多地方的女性都有这种风俗,裹脚之后就成为人们常说的三寸金莲,穿一些非常纤小的绣鞋,这肯定是非常痛苦的事情,可当时人们对于这种习俗非常推崇,连朱元璋他的马皇后,都由于没有裹足被人们嘲讽。

明朝服饰文化有何特点,民间男女在装扮上有没有限制?

总得来说,明朝服饰结合了唐宋汉服与蒙元胡服的一些特点,在风格上已经与前朝有着一些区别。按照样式与质地来区分,可以分为几十甚至上百类服饰,不过这些服饰主体的样式都差不多,基本都是按照官府规定来穿着。在民间还有一类人,那就是生活非常艰难的民众,以及一些没有什么社会地位的贱民,这些人连正常民众的服饰都穿不起,顶多就是拿一些粗布遮挡住身体,压根谈不上有什么服饰,而绝大多数平民百姓,一年到头估计也就一两件衣服,毕竟家里的生活条件不好,能糊口就已经很不错,想要穿得更好,那是不太现实的事情。

参考文献:《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