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殘疾人的背後,會有怎樣的心理


一個殘疾人的背後,會有怎樣的心理

國民心理健康網,國家級心理助推平臺。

關注“國民心理健康網”公眾號,獲取更多心理資訊。

來源︳國民心理健康網

作者︳默默小姐姐

殘疾人由於生理問題,其心理較正常人脆弱,加之社會部分人對他們的歧視行為,使他們容易形成自卑、孤獨、敏感和消極等心理。這些心理問題會妨礙殘疾人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導致他們遠離社會,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家庭、社會和殘疾人自身應共同努力,解決殘疾人的心理問題,使他們能像正常人那樣學習、工作和生活。

由於特殊的機體生理條件,相對於普通人來說更為敏感,更容易受到心理壓力的傷害,導致他們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適應行為。

一個殘疾人的背後,會有怎樣的心理

殘疾人心理特點

自卑心理

殘疾人由於機體缺陷使之不能像普通人那樣學習、工作、戀愛,導致心中的悲傷和失落使他們產生自卑的心理,體現在缺乏自信心,總感覺自己的缺陷帶來諸多不便,導致情緒低落。當個人不能解決困難的問題,而又缺乏足夠的支持和幫助,甚至遭遇嘲笑和鄙視時,就會產生自卑心理。

孤獨心理

機體缺陷,如行為障礙、語言障礙等,加之社會配套設施不健全,如無障礙通道、殘疾人衛生間、紅綠燈聲音信號等,限制了殘疾人外出,導致他們活動範圍狹小;此外缺乏活動場所,缺少人際交流,久而久之產生了孤獨心理,這種心理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加重。

敏感心理

與外界交流較少,遇到事情藏在心裡,造成他們敏感多疑的性格。對其他人的評論也特別敏感,尤其是涉及個人的缺陷時,不正確的眼神、不恰當的稱呼、不合適的動作都可能被他們視為針對自己,往往引起他們特別強烈的反感。

消極心理

部分殘疾人由於機體缺陷,自我效能感弱,抱怨老天的不公正,對個人的未來失去希望,易產生消極逆反心理,常表現為情緒低落、意志消沉、缺乏興趣、缺乏生活動力等。更有甚者表現出敵對情緒,當個人利益受影響或遭受不公正待遇時,一部分會辱罵甚至攻擊他人。

一個殘疾人的背後,會有怎樣的心理

殘疾人心理特點成因分析

家庭原因

部分殘疾人的家人不能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認為殘疾人是家庭的負擔,以冷漠的態度對待他們,希望他們自生自滅。不與他們交流溝通,不去滿足他們的需求,甚至用粗暴的言語和行為對待他們,加重了殘疾人的心理負擔,導致心理問題的產生。

社會原因

當前社會對殘疾人關注不夠,部分人還對殘疾人抱有蔑視、歧視的現象,使得殘疾人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感到無助,很難實現個人的理想與願望。缺乏對殘疾人參與社會活動的保障,導致其被排斥到社會主流之外,加重了他們的心理問題。

個人原因

由於生理障礙,使殘疾人的生活範圍和生存範圍受到限制,也抑制了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一部分人自暴自棄,認為自己是家庭和社會的負擔,進而鬱鬱寡歡;另一部分人由於不被重視和理解,不能享受平等的教育和就業機會,產生了抱怨心理。

一個殘疾人的背後,會有怎樣的心理

殘疾人不良心理解決策略

家庭方面

家庭是生活成長的主要場所,親人是他們最親密的人,因此父母、家人要增加與殘疾人交流溝通的機會,認真聆聽他們的需求和想法。對於積極的應儘量滿足和實現,而對於消極的應及時糾正和制止。對於產生的心理問題要儘快疏導和解決,如果家人解決不了應藉助社會力量解決。要營造和諧溫暖的家庭氛圍,以寬容和平和的心態對待殘疾人,使他們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家人的關心,這樣才能增加他們戰勝困難的信心和未來發展的希望。

社會方面

全社會應樹立對殘疾人正確的態度,要尊重殘疾人、關愛殘疾人,不應把他們看成異類,而是應把他們看成我們中的一員,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理解和幫助。政府和社會要建立公平和完善的保障體系,保障殘疾人獲得良好的教育和就業機會,解決其工作和生活、婚姻等問題,使他們能全面融入社會生活。社會應建立健全殘疾人配套設施,使殘疾人更多融入社會,與其他人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把個人的不快和壓抑釋放出去。要加快殘疾人心理諮詢和輔導機構建設,通過多種渠道獲取並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

個人方面

殘疾人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抱有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這樣才能有平常的心態面對社會和他人。要樹立殘疾人自強不息的人物和事例,如張海迪、週週等,他們以個人的努力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引導自己去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要儘可能多走出去接觸社會,豐富自己的生活,拓展個人的眼界,多與家人和朋友交流溝通,得到他們的幫助和意見,減輕心理負擔。

家庭、社會和殘疾人應共同努力,使殘疾人真正解決自卑、孤獨、敏感、憂慮等心理問題,改善殘疾人適應社會的能力,建立人與人之間良好的人際關係,促進健全人格的成長,他們才能更好地生活和發展。

一個殘疾人的背後,會有怎樣的心理

殘疾人和普通人沒什麼區別,只是多了殘疾人的標籤而已,去掉這個詞,我們都是普通人。有各樣的優點缺點,都會怨天尤人,都有過灰心喪氣。

有沒有想象:

如果突然失去了某種能力,你的生活將會面對怎麼樣的轉變?

有沒有思考:

你的一些舉動,對殘疾人士來說可能就是好心做壞事?

有沒有體會:

你的一個眼神,一句嘆息,都會變成他們心中不能磨滅的傷害?


我們究竟有沒有真切的聆聽殘疾人士的心聲

就像對待語言不通的外國人一樣對待聾啞患者

就像對待和你打字聊天的朋友一樣對待手部殘疾人

就像對待走路緩慢的自家長輩一樣對待腿部殘疾人

請尊重殘疾人

就像對待正常人一樣對待他們


如果你想加入心理學人的專屬社交圈,請關注“國民心理健康網”微信公眾號,(ID:gmxljk)國民心理健康同城社群正全國招新中!與志同道合的專業人士一同前行。


國民心理健康網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人口文化發展中心主管主辦的國家級心理行業助推平臺。以“為國民提供優質心理服務,促進人類健康與幸福”為使命,以“政產研學用”為思路,以“心理健康大數據”為基礎,依託國家級專家智庫,通過國民心理產業聯盟、產業基金、慈善基金、產業園等,集聚學術、資金、技術、項目等各方面的優質資源,支持心理機構、產品與項目落地,推動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促進中國心理行業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