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夺嫡,十四阿哥支持八阿哥,却反对四阿哥,另有隐情

九子夺嫡,十四阿哥支持八阿哥,却反对四阿哥,另有隐情

康熙皇帝的儿子们

《雍正皇帝》许多人都爱看。

康熙末年,九子夺嫡演绎得非常惊心动魄,康熙皇帝精心培养起来的那些儿子们,为了争夺皇位,费尽心机,不顾骨肉亲情,斗得你死我活,不得不让人惊讶!

可奇怪的是,皇十四子胤禵作为皇四子胤禛的同母亲弟弟,没有支持自己的亲哥哥皇四子,却站在了同父异母哥哥皇八子胤禩一边,不但为皇八子做太子仗义执言,甚至不惜顶撞康熙皇帝,气的康熙差点用剑杀了十四阿哥。

对此,有人说主要原因是因为皇四子出生后,由于其母亲德妃乌鸦氏当时在宫中的地位太低,不允许抚育自己的孩子,所以在四皇子满月后,交给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直到四皇子11岁时,生母乌鸦氏在宫中的地位提升了,有资格抚育自己的孩子了,才又回到母亲的身边。因此造成母子之间有隔阂,比较生疏,从而导致兄弟之间也有了隔阂,也显得比较生疏。

这就有些说不通了,皇四子和皇十四子年龄相差十岁,在皇四子11岁回到母亲身边的时候,皇十四子不过是一个正在呀呀学语的孩童,他懂得什么?两个朝夕相处亲兄弟的感情难道比不过别人?就算小时候不明白,长大了难道他们不明白百分之百的亲情总要浓过百分之五十的亲情吧?

而之所以发生这种情况,只能说明另有隐情。

毫无疑问,八阿哥胤禩是一个很讨人喜欢的人。胤禩从小聪明伶俐,通晓世故,待人随和,文武兼备,出类拔萃,很受康熙喜欢。17岁就被封为贝勒,是当时封爵皇子中年纪最小的,可见当时康熙皇帝对八阿哥胤禩的喜爱程度。

可以想象,一个深受皇帝喜爱,书读得不错,为人随和又懂事的孩子,在宫廷的孩子群里是很很受欢迎的。因为皇帝的孩子也是孩子,和普通孩子没有什么两样,他们在读书之余,也要三五成群在一起玩耍,在一起做游戏。

那他们最愿意和谁玩?八阿哥无疑。八阿哥就应该是他们的孩子王,人人都愿意跟他玩耍的那一种。八阿哥和十四阿哥,九阿哥,十阿哥的亲密关系就应该是从那时候建立起来的。

而四阿哥比较严肃,比较认真,不善交际,不爱玩,脾气还不好,这样的人谁能喜欢?弟弟十四阿哥也不喜欢,两人的关系怎能不生疏?

其次,八阿哥是一个富有心机,会敛财,会拉拢人,会收买人心的人。这在电视剧《雍正皇帝》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八阿哥什么时候起了夺嫡之心不知道,但他应该早就明白了人多力量大的道理,所以他一直在收买拉拢人心。除了朝廷的官员,兄弟们无论长幼,只要是有求于他的,只要是他能办到的,他都会想尽一切办法满足他们的要求。

对于十四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八阿哥更是另眼相看。十四阿哥喜欢练武,他就想尽办法给十四阿哥弄来一把好剑。九阿哥喜欢遛鸟,他就想办法给九阿哥弄来几只好鸟。十阿哥喜欢斗蛐蛐,他就想办法给他弄来几只好蛐蛐。并且是一个兄长关心弟弟的态度送给他们,怎能让他们不感动?慢慢的,八爷党形成了,十四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就成了对八阿哥言听计从的核心成员。

四阿哥会这样做吗?显然不会。他不会去敛财,也不会去是拉拢收买人心,更不会成团结伙,他独来独往惯了,很少与人交往(十三阿哥除外),几乎很少表现出一个兄长对兄弟的关怀和热爱。别说是给兄弟们送鸟送蛐蛐玩,就算是十四阿哥想要和他一起遛鸟斗蛐蛐,也一定会遭到他的斥责,训斥他不务正业,这样的哥哥兄弟们如何能喜欢?十四阿哥如何能喜欢?

如果说以上这些还不足以让十四阿哥和四阿哥显得那么生分,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发生的一件事就成了分水岭,彻底拉开了四阿哥和十四阿哥的距离。

那一年十四阿哥十一岁,也不知听谁说北京的八大胡同非常热闹,就想去看看,去玩玩。于是就找到九阿哥和十阿哥,要他们带自己去。九阿哥和十阿哥那时十五六岁的年纪,自然知道那不是什么好地方,也知道那不是皇子们应该去的地方,但他们也没去过,也很好奇,所以三人就偷偷去找八阿哥胤禩。

那时八阿哥胤禩十八岁,封为贝勒爷一年多了,参与朝政,手里有一定权力,他更知道八大胡同是什么地方了。

按规矩,作为哥哥,尤其是一个已经成年的哥哥,八阿哥是不能带兄弟们去那种地方的,可看着三兄弟满脸的渴望,八阿哥不忍心,还是带着他们悄悄地去八大胡同逛了一趟,然后又悄悄地回来。有没有干什么不得而知。

按理说这件事静悄悄过去也就算了。可不知怎么被古板严苛的四阿哥胤禛知道了,他非常生气,找到八阿哥严厉批评一番。八阿哥自知理亏,只能低头认错。这样四阿哥还不肯罢休,接着又找到自己的亲弟弟十四阿哥严厉训斥一番。

十四阿哥年龄小,不知轻重,对四阿哥的批评训斥极为反感,与四阿哥大吵了一架。

不吵还则罢了,这一吵,就传到了康熙的耳朵里。康熙也很生气,皇子们成群结队逛窑子,有损皇家威仪,不好听呀!于是叫来八,九,十,十四阿哥,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八阿哥抢先回答说,这件事不能怪兄弟们,要怪就怪我,他们年龄小不懂事,比较贪玩,好奇心比较强,也不知听谁说八大胡同热闹,就想去看看,是我带着他们去的,责任全在我。

康熙一听八阿哥不但能说真话,还能勇敢承认错误,把责任全揽了过去,气消了一半。接着问,他们年龄小不懂事,难道你也不懂事了?

八阿哥回答说,儿臣之所以带他们去八大胡同有两个原因:

其一,儿臣早就听说八大胡同很乱,可乱到什么程度,因从来没去过,也不得而知,所以儿臣也很好奇,也很想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看则已,一看之下发现,朝廷中上至阁老,下至御史,有不少人留恋其中,挥金如土,花天酒地,醉生梦死,严重损害了朝廷的形象,也助长了官场的不良风气,希望皇阿玛能严令禁止。

其二,为了打消兄弟们的好奇心,引导他们积极向上。

既然兄弟们年龄小不懂事产生了好奇心,不让他们去吧,他们好奇心会更强,说不上哪天还会偷偷去,所以儿臣决定因势利导,带他们去看看。

在回来的路上,我问他们,你们说八大胡同乱不乱?兄弟们都说,乱!

我又问,你们以后还来不来?兄弟们都说不来了!

我说这就对了,我们是皇子,是皇阿玛的亲儿子,应该好好读书,好好练武,好好学习本领,将来才能帮助皇阿玛治理国家,造福百姓,这种地方绝不是我们应该来的,你们说是不是?

兄弟们齐声回答,是!

一件影响极坏,皇子们集体逛窑子的坏事经八阿哥这么一说,竟然变成了好事,八阿哥的口才可见一斑。

听了八阿哥一番话,康熙皇帝也彻底没有气了,因为八阿哥说的句句在理,况且自己在十七八岁的时候也逛过妓院,不也是因为好奇吗?这也是八阿哥敢把三个兄弟带到八大胡同的主要原因,因为八阿哥早把康熙的经历研究透了。

康熙本不想罚他们,可皇子们集体逛窑子实在太难听了,就象征性地处罚了一下。

九,十,十四阿哥被禁足三个月,八阿哥不奖也不罚。

之后,康熙下令,严禁官员嫖娼纳妓。《大清律例》,严禁文武官员嫖娼,吃花酒,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一件皇子们集体逛窑子件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了。但八,九,十,十四阿哥却一致认为,是四阿哥在康熙面前告了他们的状。结果是,十四阿哥几乎与四阿哥彻底分道扬镳了,而八阿哥表现出来的勇于担当,以及对兄弟们的呵护,彻底感动了十四阿哥,使得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了。

再次,十四阿哥与四阿哥的嫌隙和十三阿哥也有一定的关系。

四阿哥胤禛虽然孤僻,但与十三阿哥却是志趣相投,两人来往密切。加上四阿哥负责教导十三阿哥的算术,可谓尽心尽力,两人的关系就更亲密了。

这样就冷落了自己的亲弟弟十四阿哥,对别人那样亲热用心,对自己的亲兄弟不理不睬,怎能让十四阿哥没有想法?

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四阿哥这个人性格孤僻,阴晴不定,办事认真,不留情面,十四阿哥怕四阿哥当了皇帝之后自己没好日子过。

而八阿哥就不同了,他为人宽厚,出手大方,肚量大,能容人,对兄弟们非常关心呵护,所以十四阿哥认为,八阿哥如果当了皇帝,自己的日子能好过很多,这也是十四阿哥支持八阿哥而不支持四阿哥的主要原因之一。

总而言之,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在九子夺嫡中,十四阿哥支持八阿哥,却反对自己的亲哥哥四阿哥,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