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湘的“十三村”

臨湘,是地名,位於我老家岳陽市東南方。“十三村”是公司名,投資人為臨湘本土企業家李國武,與我同年。

臨湘的“十三村”

臨湘的“十三村”,這幾天很火,頻頻亮相在各種媒體上,被大書特書。李國武很無奈,他的一個營銷活動,引來質疑聲無數。

臨湘的“十三村”

其實,事情不復雜。在新近舉辦的“我與十三村的故事”徵文比賽中,湖南作協副主席馬笑泉,一篇只有1936個字的散文《十三村記》,獲得了特等獎。這些沒有什麼,只是高於魯獎,茅獎,單個字貴到258元,獎金高達50萬元,在整個冬天猶如一聲驚雷,震耳欲聾,讓文壇驚得目瞪口呆。

目瞪口呆之後,便有一些“有識之士”站了出來,挑精揀肥也好,評頭品足也好,歌功頌德也好,反正大家都在議論紛紛,似乎這件事,觸動了許多人的神經,一時間,人頭攢動。

能挑精揀肥的,從遣詞造句,語法修辭,再到標點符號,都來篩查一遍。能評頭品足的,從是否合情、合理、合法?是否公開、公正、公平?翻了個底朝天。能歌功頌德的,從臨湘的來源,十三村的含義,李國武的身份,馬笑泉的成就,全方位,多角度曝光。

真正的江湖突起風雲,十三村揚威名。

臨湘的“十三村”

我是岳陽華容的,與臨湘是鄰居,也就百二八十的距離。雖然離開家鄉,來廣東這邊謀生,有些年頭。但是,老家的一舉一動,我還蠻上心,無論好的或者壞的,正面的還是負面的。

自然,也就特別關注了這件事。

臨湘的“十三村”

(作家馬笑泉)

我不是一個搞文學的作家,也沒有什麼位高權重的身份,當然說的,做的,就是所謂位卑言輕,說是因為好玩,做是因為無聊。

對於“十三村”投資人李國武來說,此次徵文活動,達到甚至超過了預期,“十三村食品公司”一炮而紅,大江南北,男女老少,都開始關注十三村的拳頭產品,各式各樣,風味獨特的“醬”系列。就連我這樣一個小老百姓,也準備託老家的親朋戚友,弄點十三村的醬菜,嚐嚐鮮。

臨湘的“十三村”

馬笑泉是幸運的,一不留神,一篇文章,就賺了個,我一輩子都掙不到的錢,50萬,近乎天文數字般。不管是暗箱操作,還是有失公允?反正,真金白銀已經輕鬆入袋。

我也不錯,近段時間,不知是犯了什麼錯?所寫文章,平臺不推薦,閱讀量少得可憐,搞得我是心灰意冷。這件事一出來,我也來蹭一下熱度,可能會提升自己的信心與士氣。

至於其他的,文章質量如何?宣傳效果如何?獎金是否納稅?徵文活動是否來年取消?好像都與我關係不大。

臨湘的“十三村”

只是希望能做一個夢,再有這樣的活動,知會老鄉一聲,讓下一個50萬,猶如一枚從天而降的流星,能落到我的頭上,即使砸個半死,也值。

不過,李國武與我非親非故,也不是我哥我弟,八竿子都打不著的老鄉,這個夢,自然只是調侃自己。

臨湘,十三村,全國道德模範李國武的“醬”系列,還是要向所有讀者朋友們推薦的,誰讓他們都是我老家的,讓我魂牽夢繞的故鄉的……

臨湘的“十三村”
  •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 刪.)
  • 附50萬元獎金原文,歡迎評論,看到底值不值?

《十三村記》

作者/馬笑泉

村在臨湘市羊樓司鎮107國道旁,北依長江,西瞰洞庭,與三國赤壁古戰場相鄰。名為村,貌為園。未入大門,已見碧藤覆牆,滿目蔥蘢。無須問路,自有一種幽香引人入門。道旁遍植杜鵑、月季,綿延舒展,而成花廊。廊後傳潺潺淙淙之聲,若有人盤坐於草木間,膝上置琴,時想心事,時撫朱弦。踮腳註目,遂窺見一小溪,波光若銀,往西北方向輕掠而去。水聲染花香,如訴如慕,復有鳥語不時滴落,竟成天然和聲。乃抬頭見樹,楊梅、桃李、枇杷、玉蘭、香樟、胡柚,亭亭如蓋,其綠四季不斷,其果春夏相接。始知此種幽香,不獨由花發,實有果香滲入。然細聞之,亦不惟果香,當另有異香摻進,似麝非麝,似沉香非沉香,於花香之清逸,果香之爽朗,別添一種沉著馥郁之味。究為何香,暫不能明,且放眼緩步,順花廊與清溪前行。至西北角,見一方塘,明澈如鏡,塘外有坪,方石鋪地,亦如鏡平,遂有豁然開朗之感。

立坪中,悠然舉目,香固不絕如縷,鳥更往來如梭。目光為鳥所牽,東南方向,數排屋舍儼然,簷下累累,有物懸焉。趨近觀之,乃木製鳥巢,頂若“人”字,上下兩層,皆有小門。雲雀、八哥、麻雀之屬,從容出入。更有一種鳥兒,似鴿非鴿,羽有麻斑,乍然入目,竟如多年不見之故人,但覺眼熟,卻忘其名。靜心索之,此非幼時常見之斑鳩乎?餘問主人,此係野生還是人工養殖?主人云,皆從大自然中來此安家落戶。復又含笑雲,吾愛鳥,遂為鳥類營此安居工程。餘言,此等小木屋可稱鳥巢中別墅,然入住率不知幾許?主人笑指“別墅”曰,君不見門口皆有草,此為鳥叼銜鋪巢時而落,以此證之,二百六十巢,巢巢皆滿。餘稱善,見主人笑容歡快如兒童,而眼神純淨如小鳥,心異之。主人引客前行,兩旁忽現照片展示牆,皆為笑臉,有含羞微笑之江南少女,有叉腰大笑之西域瓜農,數以百計。見客人皆驚異,主人雖欲謙抑,然嘴角已稍露得意之笑。自言從小愛笑,又愛見人笑,及長,酷愛攝影,工作之餘,走遍大江南北,專拍笑臉,半生所積,已有數萬張,此“笑臉牆”上所展示,千分之一也。言畢,笑容已從嘴角擴散至眉梢。眾皆笑,一時頭上楊梅,身邊月季,無不粲然。異香滿園,而笑語常盈,十三村,亦可稱香樂園也。

然十三村以村為名,以園為貌,實則為廠也。所見屋舍,牆掛綠蔓,簷懸鳥巢,入其內,則玻璃牆中,皆為現代化工藝設備。來客隔透明玻璃而望,但見無菌灌裝生產線自動運行,卻不聞有聲。餘以為花香果香溢於外,另一種香氣當自內出,至此卻無聲無臭,深詫之。主人已導客出。才出廠房,香復如故。隨主人曲折前行,異香愈濃。至一洞口,躬身而入後,花香果香頓時全消,撲鼻而來者,皆是鬱郁醬香。洞內陰涼,頂為拱形,道如長帶,時見分岔,頗似曹孟德所營之地下運兵道。然洞內無兵,惟見醬壇沿兩壁而壘,成千上萬,宛如身著褐色鎧甲之古代士兵,肅立無聲。壇壁雖厚,封蓋雖嚴,然經古法發酵之香,醞釀既久,體量又大,從歲月深處噴湧而出,無可遮掩。此香醇厚,雖濃烈卻不醉人,宛如長者,春風滿面,熱情待客,舉止雍容有度,涵養深厚自然,不使人有絲毫壓迫侷促之感。客皆不時駐足摩挲壇身,或閉目深吸,欲將此香納入臟腑,永固體內。主人不多言,但徐徐而行,引客至洞中央方形石室內。眼前赫然現一巨壇,高逾常人,腰身寬闊,仿若古代大將,橫立陣前。主人言,三國時吳國黃蓋受命在此屯兵,常苦於食物易腐,致生疫病。後有土人獻醃製之方、窖藏之法,不惟永絕此患,且士兵食之身強體健,樂居此地。黃蓋大喜,脫口而出:千軍易得,一醬難求。十三村遂以醬菜聞名天下,其法傳承千年,未曾斷絕。公司成立二十餘年來,亦只於此一醬中下工夫,將現代科技融入古法,心不二用,務精探微。目前公司主營香菇醬,不欲爭辣,但以鮮純之料,醇香之味,行營養口味兼得之道。造此巨型醬壇,一為紀念先人,一為明示初心。主人言畢,客皆頷首。世間一物一技,能代代守護,歷千年而不絕,已屬難得。千年後又使之大放光芒,非有精誠之心、卓越之識、堅毅之行不可。此醬固難求,此人更難得。此人謂誰?湖南省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創始人,全國道德模範,主人李國武是也。

  • 餘自十三村歸,攜香菇醬一盒八瓶至家。中分原味、牛肉味和香辣味。牛肉與辣,餘素喜之,以之拌飯,不必再添其他菜餚,只需佐以清湯一碗。但覺菇香清幽,竟能統御辣味,口舌生津,而於腸胃略無刺激。小女自小不食辣,佐以原味醬,飯量竟然翻倍。以之下面,亦再不嫌面多。此物入門不過半月,已食之將盡。香菇醬之魅力,大人小孩均不能抵擋矣。餘思世間佳食,有令口齒生香而於身體無益者,有大益於身心而少滋味者,偏美已屬珍物,兼善更為難得。香菇醬之造,乃循吾國中正之道,以求真向善之心,調和諸味,方至全美。一物之成,固有秘術,然亦有大道存焉,方能傳諸久遠。香菇醬,中正美善之食也;十三村,中正美善之地也。美善緣何?正心誠意以利天下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