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劇界能否憑藉電影版《雷雨》逆襲?至少這部新作你不應錯過

關於《雷雨》這部作品,大半文化界的觀眾是非常熟悉的。《雷雨》是知名劇作家曹禹的成名作,也是現代話劇的里程碑,作品發表80年來引發了研究者的重視,有關論文多達1500多篇。從11月份開始,電影版滬劇《雷雨》在移動電影院不僅上線公映,還開放了專場觀影團。新版滬劇的出現引發了不小轟動,吸引了藝術院校的學生、《雷雨》原著的粉絲、以及媒體評論者的關注。同當年李少紅版電視劇略為相似的是:2019版滬劇《雷雨》同樣譭譽參半,眾說紛紜。而在上週,該片的主演茅善玉上臺領取了中美文化傳播大使獎,同時《雷雨》還獲得中美電影節組委會中華文化傳播力獎,為上海戲曲電影強力挽尊。

滬劇界能否憑藉電影版《雷雨》逆襲?至少這部新作你不應錯過

滬劇《雷雨》講述了:兩個家庭、八個人物、24小時內的30年恩怨。其實早在曹禹發表這篇作品之前,他就受到了藝術的薰陶。他3歲隨養母看戲,天津是一個戲曲大市,他們母子逢戲必看。南開中學時,他就加入了文學會併成為圖書管理員。中學的曹禹不僅出演,並改編了《玩偶之家》。《雷雨》發表後,曹禹還參加過演出,他喜歡這部作品。不過當時是禁止《雷雨》公演的。

回到當時的環境,再來討論這部作品的影響。20年代末~30年代初正是中國處於水深火熱,國內各個軍閥混戰,國外列強蹂躪的時期,《雷雨》無疑給大家帶了一種啟示。當時,咖啡、洋裝、可可、汽水,相繼傳入,成為上流社會和青年男女喜歡的東西,因此這部非常有矛盾衝擊力的作品在當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讓青年人內心一振!

當然,《雷雨》並不是一發表就受到重視,它經歷了從漫長的沉浸到轟動的過程。曹禹在29年開始醞釀人物,33年開始創作,前後用了五年的時間,最後創造的這部作品震動文壇,也奠定了他在中國的"莎士比亞"級地位!《雷雨》後來陸續有過多次改編並搬上大舞臺。1938年12月施春生首次將話劇《雷雨》改編成申曲幕表演,拉開了該劇目在滬劇舞臺的演出。老一代戲曲評論家認為:1959年版的《雷雨》是最好的一版。而今年,距1959年已過去60年,因此2019年版也是上海戲曲文化界的重要動作。

滬劇界能否憑藉電影版《雷雨》逆襲?至少這部新作你不應錯過

說來說去,普通觀眾最關心的還是這版品質如何?因為電影時長等因素,這版作品刪除了一些輔助情節,對四條主要線索及主體部分進行了保留,包括是四場談判等。如:繁漪對周萍的談判、周樸園對魯侍萍的談判、四鳳對周萍的談判。在"勸藥"一節中,原著中,周萍沒有完成下跪的動作;1959滬劇改編作品中,周萍直接跪在了舞臺;新版《雷雨》延續了這個風格並增添了繁漪與周萍之間的微妙心理。另一方面,它減弱了魯大海與魯貴的矛盾衝突,這使得魯大海的形象並沒有得以完全展現。而在2010年新版中,周樸園說"我只想讓這個大家庭平平安安",這段臺詞是原著中沒有出現的,是當時導演增加的演繹。在2019年版中,也保留了這一部分的呈現。由於魯大海戲份的減少,魯貴的形象也沒有原來的飽滿,在批判周樸園的思想呈現上也就有所削弱。但是,"減少周樸園階級性"的特徵,與當下觀眾的審美風格其實有了更多的靠近。當下的社會,人們腦海裡並沒有那麼多階級性的區別,雖然貧富差距是一個不可迴避並長期存在的現狀,但與30年代初期的社會形態已經完全不一樣。

從演繹風格來說,上海戲曲中的地域特色能否藉著這部百年第一戲打響全國範圍的美譽度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原著中的蘩漪是一個陰騭可怖充滿極端的女人,以往的評論者稱她為"惡之花",這個背叛倫理又充滿慾望的角色經歷了批判,也被視作新舊的衝突。在今天的角度來說,她已經不足已雷翻你的三觀,她只是堅持了不該堅持的東西,也就是愛錯!新電影版滬劇《雷雨》的扮演者茅善玉將她性格中凌厲的部分軟化了。新一代的蘩漪雖仍為愛瘋狂,卻有了更多的顧忌,從倫理化偏向都市化。那麼,這版是否是你心中的蘩漪形象?相信,這需要觀眾來共同審視的。

滬劇界能否憑藉電影版《雷雨》逆襲?至少這部新作你不應錯過

對這部戲要提出點讚的是:在商業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上海戲曲能呈現出來就是一種進步,堅持文化底蘊的文學電影輸出難能可貴的。它有不足之出,但仍要獻上我的掌聲。屏幕之內,蘩漪堅持了不該堅持的感覺;屏幕之外,茅善玉堅持了文藝工作者該有的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