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将心头不平事,付与黄鹂叫两声—朱淑真词品鉴

在诗词的江湖中,我觉得和李煜在性子上最能搭配的是朱淑真了,他们两个写诗词都是任性使气,想咋写就咋写,以我手写我心,不管不顾,写来娱乐自己不为他人。

说到朱淑真,想到碧血剑里何铁手了。中国文学史上要说才貌双全的只有她了,李清照和她比起来,在色艺上要输几两胭脂,朱淑真是诗词书画俱佳。李清照的词胜在境界开阔些,朱淑真的诗词很自我,但朱的诗比李的诗好,我认为。先看何铁手怎样出场,凤眼含春,长眉入鬓,嘴角含着笑意,目光流转,肤色皎白如雪,远远望去,脂光如玉,长发垂肩。语音娇媚,柔美动听,又糯又脆,加了不少嗲声嗲气,志玲姐姐呀,行走在这妖娆的江湖上。这是我想象的朱淑真模样,根据诗词风格虚拟出来就是何铁手的气质了。且看她最出名的词,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这首词的作者历来为人争议,有人为了顾及朱淑真名节,把它归在欧阳修名下。历代文艺评论家都认为这首词是淫奔语,是邀人私奔之词。其实通观这首词,语言浅白却不流于俗陋,圆润流转,带有民歌风,让人想起唐代崔户那首题都城南庄:去年相逢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首诗词在构思和语言表达上相似,朱淑真的词应该脱胎于此。本来很美很有意境的一首词让那些评论家硬是说得乱七八糟,更有甚者,斥她不贞。我就纳闷了,因为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两句,人家只是写出两人相见的场景而已,如何就淫奔了,非常漂亮的句子,直接切中你的神经末梢。其实,这首词也不一定是实写。为什么不可能是想象作品呢,艺术来源于生活也可高于生活啊。一个想象力丰富女子,天生那么敏感而细腻的心思,她完全可以虚拟出很多故事,可以幻想出很多故事来。所以,我认为,这首词完全可以用虚拟语气来读,这些场景可以假设的。那些道貌岸然的人总是揪住不放,就说朱淑真是红艳诗人,真的讨厌。你评作品就好好评作品,老是想挖掘人家隐私干嘛?这方面,我就佩服唐圭璋先生,人家评词就词论词,不戴有色眼镜,客观公正。我年少时读他的唐宋词选注,里面评语三言两语,精到客观。而且唐先生本人填词非常不错。道学家们为了维护朱淑真名节,说是欧阳修写的这首词,我就问问,难道他欧阳修写出来就不淫奔了?朱淑真写出来就淫奔了,这是哪门子观点。我败给你了。男人写出来,怎么样都好,

女人写出来就没节操?啥子社会?朱淑真还写过两句,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这两句也是被那些卫道士抓住,甚至骂朱淑真。其实这才是至情至性的语言,深得词味。这是个曾经深爱过同时也被深爱,被宠溺被呵护的女子才能有的体验。朱淑真和李煜一样,都是忠实心灵忠实于生活的作者,读他们的词,便是在读他们自己,悲欢离合,喜怒哀愁,立体地浮雕在纸上,他们哪样纯真善良浪漫,这不正是许多人缺乏的吗。李煜写过两句,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那些评论家又暴跳如雷,指责他没帝王样子,说人家妹子纯粹一副娼妇倚门之态。有时候我看到这些,心里好火气大。你评词就评词,何必扯上人品?

写到朱淑真又想起南北朝那个唱歌的叫子夜的女子,她也和朱淑真一样,用看似放誕的笔触来记录自己真实的感受,写出真情痴情。子夜识郎时,丝发披两肩。婉转郎膝上,何处不可怜。这首诗和朱淑真的和李煜的都异曲同工之妙。想想能有这样画面,如果不是真正两情相悦,深入骨髓,是不可能这样风光旖旎的。有时候身体骗不了人。所以,朱淑真也好,子夜也好,她们的娇,她们的媚她们的风情只对一个人展露。情感是需要互动,才能活色生香。作为情感需求高层次的她们来说,必须是遇到懂她们,解得她们风情的人才能真正走进心灵。这种天生媚骨的女人,在情感世界里她也有天才和禀赋,因为情感这东西就需要悟性和天分,先天生就的东西有时候学也学不来。但是解风情的人有几个呢?李煜算一个,我想如果朱淑真遇到李煜,那大小周后都只能靠边学习了。以朱淑真的才情性格,扑倒李煜简直就是分分钟的事情了。还有个解风情的是张敞,那个为情人画眉的男人,据说他看着她对镜梳妆,走过去爱怜地说,妞儿,来,我给你梳头发。梳完过后还不过瘾,他又拿起眉笔给她描眉,这个事情传到皇帝哪里,皇帝心里很不淡定,一万匹烈马奔腾而过。他竟然不知道男人还可以这样过生活?他把张敞传到金銮殿质问,张敞回答得相当妙!皇帝听了,脸都红了。然后,还有个解风情的就是天仙配里董永了,这人书没读多少,却很有情趣,难怪神仙姐姐七仙女一到人间就盯上他,然后还倒追他,倒贴,倒贴,再倒贴,也是分分钟扑倒他。那董永虽然穷得叮当响,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可是人家有情有趣呀,伸手摘下花一朵,我与娘子戴发间。谁说女人都要钻石恒久远,哪怕是一朵不起眼的花儿,朵儿,只要是他给的,她都视若珍宝。因为这里面包含了深情二字。跑题了,扯远了,说朱淑真呢。其实她早期的诗词,出阁前吧,清新婉丽,笔调明快,情致缠绵。这首点絳唇:风劲云浓,暮寒无奈侵罗幕。髻鬟斜掠,呵手梅妆薄。少饮清欢,银烛花频落。恁萧索。春工已觉。点破梅香萼。

西江月:办取舞裙歌扇,赏春只怕春寒。卷帘无语对南山,已觉绿肥红浅。去去惜花心懒,踏青闲步江干。恰如飞鸟倦知还。淡荡梨花深院。

清平乐: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鹧鸪天:独倚阑干昼日长,纷纷蜂蝶斗轻狂。一天飞絮东风恶,满路桃花春水香。当此际,意偏长。萋萋芳草傍池塘。千钟尚欲偕春醉,幸有荼靡与海棠。

选些她的诗,以七绝为主,蕴藉得紧。春夜感怀:清江碧草两悠悠,各自风流一种愁。正是落花寒食夜,夜半无人空倚楼。

恨别:调朱弄粉总无心,瘦觉寛余缠臂金。别后大拼憔悴损,思情未抵比情深。

春夜:半檐斜月人归后,一枕清风梦破时。无奈梨花春寂寂,杜鹃声里只频眉。

圆子:轻圆绝胜鸡头肉,滑腻偏宜蟹眼汤。纵有风流无处说,已输汤饼试何郎。

新秋:一夜秋风动扇愁,别时容易入新秋。桃花脸上汪汪泪,忍到更深枕上流。

初合双鬟学画眉,未知心事属阿谁。待将满抱中秋月,吩咐箫郎万首诗。

羞燕:停针无语泪盈眸,不但伤春夏亦愁。花外飞来双燕子,一番飞过一番羞。

门前春水碧于天,坐上诗人逸似仙。白壁一双无玷缺。吹箫归去又无缘。

这是早期的朱淑真,娇媚,纯真,活泼,可爱,率性,像隔壁邻家妹妹,小家碧玉型,同时她又那么多愁善感,才思敏捷,对情感要求很高,这是她一生不幸福不快乐的根源,并不怪谁。她只是个至情至性的性情中人。她的诗词中写春天的特别多,多感,多情,多思。后人评她,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实际上朱淑真心上人是以她老爹为标杆的,她那琴棋诗书画歌舞都是她老爹一手调教的。他老爹不仅潇洒出尘,风流倜傥,而且是个美男子,有着山清水秀的容颜,流光溢彩,灼灼其华,要才有才要貌有貌,要内涵有内涵,要深度有深度,还擅长弹琴,跟司马相如琴技有得一拼哦。他常常手把手教她弹琴,最爱弹梅花三弄,琴箫合奏,还有高山流水。一个从小被琴声滋养,生活在琴棋书画中的女子自然就生成不食人间烟火的气质。他老爹是个女儿奴,因只有朱淑真一个孩子,从小教她这样那样,把她当男孩养。所以她从小到大很粘她老爹,喜欢爬到他膝盖上要糖吃,然后喜欢搔他痒痒,喜欢吻他老爹的喉结。他老爹宠她也没原则,随她撒娇,发痴,随她闹。

但是她长大了,到了豆蔻年华,春心萌动。她自然以他老爹为标杆去选择自己心上人。

朱淑真出阁后,因为不快乐不幸福,诗词风格一转变得幽怨,愁苦,充满了孤独无助。

很多人为她扼腕叹息,说她父母所择非人,说她丈夫不理解她。其实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她本来是理想化的人物,她所追求的是纯粹唯美的情愫,生活本来不是纯粹的,是平淡的,三餐一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减字木兰花: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模人。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这首词开头两句连用四个独字,表达出她难以压抑的孤独感,一种飙脏话的冲动,话到嘴边咽回去,然后酝酿出这首词来。她后期的词爱用悲,恼,愁,恨,病,酒,这些字眼,直陈她心中的无奈和幽愤,她用诗词与世俗抗争,她想挣脱封建枷锁,寻找心灵的净土,爱我所爱,自由自在。不幸的是,这个世界容不下她。她只好又去诗词中重温旧梦,到文字里醉生梦死。于是她写到:湿云不渡溪桥冷,娥寒初破东风影。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独自倚阑干,夜深花正寒。

蝶恋花: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春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斜风细雨作春寒,对樽前,忆前欢。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天易见,见伊难。她的诗词中梨花这个意向出场最多,只要梨花出现,寂寞就涌上心头。早春的梨花,雪白晶莹,她也曾那么温存美好,却悟不透这人生原本如梦啊。如冰心若说,往事从头减去,感悟逐渐浸来,已滤就了水晶般澄澈的情怀。

选些后期的诗吧,读来更觉得她惹人爱怜,不忍,不舍,又无可奈何,我若是西楚霸王,也只能仰天长叹,虞兮,虞兮,奈若何?美人何错之有?

谁家横笛弄轻情,唤起离人枕上情。自是断肠听不得,非干吹出断肠声。

一点芳心冷若灰,寂无梦想惹尘埃。东君总领莺花去,浪蝶狂蜂不自来。

黄昏院落雨萧萧,独对孤灯恨气高。针线懒拈肠自断,梧桐叶叶剪风刀。

哭损双眸断尽肠,怕黄昏后到昏黄。

更堪细雨新秋夜,一点残灯伴夜长。

我读到这些文字,又是叹息又是想笑,这个美丽纯真的女子啊,还真的和李煜是绝配了,她也是不管不顾地喊出她的心声,她恨气高,要想骂人,想发泄。但她常常一个人度过多少无眠之夜,结婚跟没结婚一样,甚至还不如婚前自在。于是她又发牢骚: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后人也一致说她丈夫配不上她,实际上那男人也背了黒锅,只因他遇到的是朱淑真,他也没有错。他只是倒霉在遇到一个有精神洁癖的女人。

朱淑真所有的诗词都是抒发她真实的内心感受,恨天恨地恨自己。最代表她心声

的两句诗是:欲将郁结心头事,付与黄鹂叫几声。是的,她想大声喊出来,她不快乐不幸福,她想逃得远远的。她是为诗词而生,她也将为诗词而死,所以她抑郁而终,她是现实版的林黛玉。只有老天和上帝懂得她,所以提前把她收了。三毛说,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而朱淑真,她就是在红尘中流浪,无以为家,最后死是她的归宿。那是老天和上帝垂怜她,免得她和林黛玉一样叹息,叹今生谁舍谁收。干脆他们把她收了,为诗词殉情也好。

只不过林黛玉比她好点,黛玉死在最美的年华,朱淑真也死在最美年华。黛玉死了,那是苦绛珠魂归离恨天,她有宝玉为她,病神瑛泪洒相思地。黛玉死在她爱的男人前面,她得到他的所有眼泪。朱淑真是一人独去,化为尘埃。所以后人把她的诗词命名为断肠诗,断肠词,绣阁新编写断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