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故里行,秋色亦可餐

冬天離我們越來越近了,上週日,沒有風,天空裡也沒有云,太陽照在身上暖暖的,下午在孔浩老師的提議下,我們一行六人來到了孔老師的老家,嶧城區榴園鎮的匡談村周圍的山區裡,看看秋天。


匡衡故里行,秋色亦可餐

孔老師的老家,據史書記載這裡曾是漢丞相匡衡設壇說書講經的地方,村名也由此而來為“匡談”,孔老師經常以此為傲,這裡有山有水,自然環境相當優美,西鄰蛟山,南靠蠍山,東望黃山。西、南皆無大路,惟向北、東各三公里可通大道。雖說是個山村,村子卻也有二千年歷史。

既然這裡曾是漢丞相匡衡故里,就少不了匡衡後人。說來也怪,如今倒沒有一戶匡姓人家。傳說匡衡仕途末年因世情變故,為保全家族,或遷他方或更姓氏罷了。

匡衡故里行,秋色亦可餐

孔老師的童年就是在這些山野間度過的,他說他曾經在山坡上放羊,遠遠的能看到十里泉發電廠,曾經在村邊的小河裡洗過澡,這些童年裡的美好時光他寫在了他的散文之中,“微遊棗莊”曾經發布過這些作品,小編也是帶著一種羨慕的感覺拜讀這些作品。

而對於小編來說,對於匡談的印象就是水泥廠飄著的漫天灰塵和被拉水泥、拉石頭的車壓得坑窪不平的鄉間道路,那是一個城市過度依靠資源發展的時代,棗莊多山所以就利用山上的石頭資源製造水泥,水泥行業曾經帶給棗莊經濟發展巨大的動力,匡談村就在一個群山環繞的地方,所以一座水泥廠讓這裡的草上都蓋上了一層灰灰的粉塵,附近的山體也被開山採石挖去了一半的山體。

這個明媚的秋日能來到這裡,卻讓小編看到了另一番景象,儘管水泥廠還在,但是已經改造成為進村的道路路面已經十分平坦,由於改造了水泥生產工藝,揚塵少了很多,路兩邊的草叢上的草葉沒有了灰色的粉塵覆蓋,樹葉已經開始變黃,黃綠相間的過渡色記錄著太陽朝升夕落留下的痕跡。田地裡綠油油的麥苗生機勃勃。

匡衡故里行,秋色亦可餐

村莊道路旁的石榴樹滿樹黃色讓秋色更加蓬勃。

也許是印象之中的落差,小編對這裡的秋天更是喜愛,不停地用手機拍著,用視頻的方式記錄著孔老師講的每一句話,當然,山水、農田在秋色浸潤之下本身就美的讓人流連忘返,再加之有幾位好友的陪伴,讓這次賞秋之行色彩斑斕,妙趣橫生。

匡衡故里行,秋色亦可餐

村邊有一處石榴園,從石榴樹的形狀來看,這些石榴樹的種植時間不長,應該是環境治理以後,村民們新栽植的,環境好了,在家門口就可以尋找發家之路了,現在早已經過了石榴採摘的時節,但是很多的枝頭上還掛著一兩個不知什麼原因沒有被採摘的石榴,都已經炸開了口,一粒粒紅紅的石榴籽在陽光的照射下,晶瑩透亮,讓人垂涎。

匡衡故里行,秋色亦可餐

匡衡故里行,秋色亦可餐

匡衡故里行,秋色亦可餐

攝影:韓邦亭

匡衡故里行,秋色亦可餐

韓主席拿著手機選取各種角度,把這些石榴拍的生動而有意境,而我們幾個卻被這些咧開了口的石榴的美味給吸引了,摘下幾個剝著吃,這些石榴經過秋露和秋陽的洗禮以後,每一粒都甜甜的。

匡衡故里行,秋色亦可餐

南劉莊水庫

南劉莊水庫,孔老師小時候在這裡遊過泳,現在青山綠樹倒映其中,平靜而溫和,小崔在水邊走了幾步彎下腰就從水裡撈出一隻小螃蟹來,從南邊山根前一眼泉眼裡冒出來的泉水,流到這裡。

匡衡故里行,秋色亦可餐

中才老師平時喜歡騎行,他也被這裡的美景所吸引,打算下次騎行的目的地就到這裡,然後坐在石頭上煮水泡茶,慢慢欣賞一下這裡的山光水色。


匡衡故里行,秋色亦可餐

馬山套,這裡被群山環抱,韓主席走在山間黃土路上居然吟誦起了“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看著眼前的景色彷彿一下子把我們帶到了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

匡衡故里行,秋色亦可餐

匡衡故里行,秋色亦可餐

匡衡故里行,秋色亦可餐

雖然是山套裡的村莊,這裡一樣通了平整的水泥路,架設了電線,有寬帶。村民的生活和城裡沒有什麼差距,要說有差距的話就是這裡恬淡寧靜的生活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