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兵如果打光了炮弹,接下来他们还能干什么?

风云一点通


炮兵的弹药基数是在战斗或战役开展前由指挥部参谋军官根据敌情计算出来的,在制定作战计划时向指挥员汇总预计的弹药消耗量以及应对可预见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置方案,最后落实到作战计划中并按照计划实施弹药补给。一般情况下为前线部队提供的弹药基数是能够满足作战需求的,如果弹药消耗节奏明显快于预计速度,那么在弹药基数消耗接近半数时,前线部队应当及时向上级申请弹药紧急补充。倘若前线部队已经出现弹药告罄,而战斗或者战役却没有结束,那只能说明指挥部们、作战部队、作战计划都出现了问题,指挥员已经严重失职。如果因此导致前线部队出现重大伤亡或者战败,指挥员是要上军事法庭的,此时已经无弹可发的炮兵唯一能做的事就是遵照命令赶紧将火炮运往后方安全区域,尽最大努力使部队损失降到最低,或许他们会因此而成为战败后第一波后撤逃命的作战部队。


▼下图为我军行军状态下的152毫米牵引榴弹炮,图片中共有6门该型火炮,说明这是一支连级炮兵部队。

炮兵在战争中的弹药基数计算

我们以152毫米牵引榴弹炮为例,该型火炮属于陆军集团军级炮兵师火力配置,一个炮兵师下辖4个炮兵团,分别是火箭炮团、榴弹炮团、加农炮团、反坦克炮团,一共装备各型火炮约150~200门。其中152毫米牵引榴弹炮团装备火炮约36~48门,每个营装备18门,每个连6门,每门火炮标准弹药基数为60发。


▼下图为炮兵们正在为83式152毫米自行榴弹炮准备炮弹,图片中一种展示24发炮弹,相当于0.4个弹药基数。

假设在战役中开展一次战斗需要消耗10000发152毫米炮弹,那么炮团将需要为每门火炮平均预备277.7发炮弹,即4.6个弹药基数。但是基于冗余考虑,部队的炮弹预备量将多增加1.25个基数,即每门多预备75发,整个炮团的炮弹实际需求量应为(4.6+1.25)×60×36=12052.8,约和12053发。

这个数字一旦被作战计划采纳,后勤保障部队以及作战部队就必须保证100%地落实到位,否则作战计划就会因缺失条件而无法实施,因此很少发生炮兵把炮弹打完而战争仍在继续的情况。当然,战争态势的发展往往会出现超出预期的情况,炮兵部队的弹药供应也应当随着态势的变化而调整供给方案,否则一旦出现炮弹耗尽的情况,前线步兵将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


▼下图为我军后勤保障部队正在充实弹药库,如果弹药库内的弹药库存达不到作战计划所规定的弹药基数,那么作战行动将会落空。

比如1984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7.12”大战,指挥部在制定防御作战计划时预计越军会以1~2团的兵力对我军固守的阵地发起反扑,因此为炮兵团准备的弹药基数为2.5个(5400发),前线弹药库存放1.25个基数的冗余炮弹(2700发),师部弹药库存放2个基数的炮弹(4320发),总共12420发,5.75个弹药基数。


▼下图为我军炮兵部队正在实施弹药运输演练,每一辆弹药运输车的后面都堆放着1个基数的炮弹箱。

作战计划中设想每天炮弹消耗量不超过1个基数,可为步兵提供持续5天的炮火支援,在这5天之内视情况向弹药库补充炮弹。然而实际情况完全超出作战计划设想,越军反扑总兵力接近6个团!由于敌众我寡,步兵呼叫炮火支援的频率很高,从战斗打响至战斗开展5个小时零47分钟时炮兵已经消耗2.5个基数的炮弹,即5400发,平均每小时向前沿输送火力近1000发!

照这种烈度的战斗持续下去,我军原计划使用5天的炮弹将会在第一天就全部耗尽,当步兵团的团长得知炮兵团的炮弹只剩下半个基数时竟然差点急得背过气去。好在炮团参谋们在开战后3个小时内就预计到弹药不足的情况,师部紧急征用民间卡车300辆,加上后勤部队的140辆卡车,总共540辆从后方战略弹药库往前线紧急运送炮弹。


▼下图为正在弹药库装载炮弹的弹药运输车,上世纪80年代部队还没有装备叉车,弹药的装载和卸载完全依靠人力,为此地方政府曾大量动员民工投入到对部队的弹药运输工作中。

后方弹药库位于开远市,而前线在文山州麻栗坡县,两地相隔400余公里,由于当时没有高速路,运输弹药的车队跑完单程需要耗时近10个小时(包括弹药装载和卸载时间)。战斗于7月12日凌晨5时打响,上午9时第一批74辆弹药车从开远出发,下午19时运抵麻栗坡县师部弹药库,而此时我军前线炮兵团5.75个弹药基数12000发炮弹早在下午15时全部打光,炮火支援中断了整整4个小时!直到晚间20时炮兵团才得到炮弹补给,前沿步兵才再次得到救命的炮火支援。


▼下图为先期抵达的炮弹运输车队,由于当年我国汽车工业十分落后,后勤运输部队装备的部分运输车为进口的五十铃TB72长头卡车,战后我军装备的国产解放-141运输车的技术就源自于五十铃TB72长头卡车。

炮弹耗尽期间炮兵能做的工作

7.12大战中炮兵团一共出现过2次弹药耗尽的情况,第一次为团部弹药库5400发炮弹和2700发库存冗余炮弹耗通通尽时(也就是步兵团团长吓得背过气去那次),由于师部弹药库与前线弹药库的距离为20公里,炮兵团用火炮牵引车转运炮弹时往返40公里需要折腾1个小时;第二次也就是上述的12000发炮弹全部打完那次。


▼下图为第一次炮火中断期间正在从运输车上卸载炮弹的炮兵。

第一次炮弹打光时,炮兵什么也没做,因为一个小时后炮弹就会运送到位,筋疲力尽的炮兵老大哥们只能将炮闩打开,让火炮在这段时间内尽可能地散热,然后从包里掏出香烟在炮管上点燃吸起来,肚子饿的士兵则可以趁这个机会抓紧用餐,待炮弹运送到位后全体官兵立即为炮弹安装、调整引信,一切就绪后就可以根据步兵指引继续开炮了。


▼下图为正在利用炮击间歇对火炮进行保养的炮兵,火炮保养工作中最累的事就是擦炮了,擦炮作业时至少需要6名士兵密切协作下才能完成,否则连擦炮用的大刷子都抬不起来。

第二炮弹打光后就比较忙了,因为炮弹要从遥远的军部弹药库运来,谁也不知道究竟什么时候能运送到位,因此当炮管充分散热后炮兵门立即为火炮做保养工作。同时谁也不知道前沿步兵在以一敌六的情况下到底能坚守多久,万一抵挡不住时极有可能威胁到炮兵阵地的安全,所以待火炮保养工作结束后团部将向个营分发枪支弹药,每一名炮兵都以步兵的标准武装起来待命。


▼下图为正在利用等待弹药补给的空闲时间召开班会的炮兵部队,可见他们已经遵照命令按照步兵标准全副武装起来,炮位上还剩不足10发的炮弹,这些炮弹在弹药补给到位之前是不会轻易打出去的,只有团级火力请求才会使用。

这就是在炮弹打完以后炮兵所能做的一切,也只能做到这些极为有限的工作。假如发生炮弹补给迟迟不到,而从其他战线抽调的增援前线的步兵部队也没有赶到的情况,那么上级将会考虑建立第二道防线,因此炮兵团会接到后撤的命令,一旦这个命令下达即意味着我军防守失败,敌军进攻得逞。这时候炮兵就要立即将火炮收起,挂载在牵引车上撤退到指定位置,然后重新构筑阵地、展开火炮待命。


▼下图为取得“7.12”大战胜利后欢呼的炮兵,他们的步兵标准武装还没有解除,该战之凶险程度可见一斑,整个“7.12”大战期间我军在弱势兵力情况下一共歼敌3000余人,其中2700人是炮兵发射的大量炮弹炸死,而余下的300人才是步兵消灭的,炮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综上所述,我军在新时代的战争中已经不存在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那样的艰苦条件,制约炮兵部队火力持续性的因素是补给而不是供应,如果炮弹暂时打完,炮兵们要做的是等待炮弹到位;如果战争态势已经发展到炮弹无法补给的程度,那么说明我军已经失去了战场主动权,极有可能战败,这个时候炮兵部队只需要根据命令行事即可,别的事既做不了也管不了。


▼下图为重游南疆战场的参战老兵,当年的119团炮兵阵地现在已经成为旅游胜地,并且被冠以“神炮台”的美誉,有机会到云南省麻栗坡县游玩的读者可以去体验一下,感觉很不一般哦。


兵器知识谱


这个问题有意思。火炮是只有有炮弹的时候才能够发挥最大的威力,没有了炮弹,火炮就是废铁一堆。

不过,这种炮兵打光了的情况也的确有过,其中网上最容易找到的就是解放军在老山防御战中,解放军的炮兵就打光了战前准备的炮弹,接下来的事情就是等着后方送炮弹上来,这一段时间可以检查一下火炮的情况,是不是需要修理。

老山防御战送炮弹的事情可以自行找一下,绝对是有了那种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感觉。

而如果是自己的弹药堆积地被敌人摧毁了,那炮兵就赶快跑吧,敌军的反击炮弹就打过来了,这种事情在一战时期的凡尔登战役中,德军就是由于疏忽大意把自己的弹药堆积地设置在法军的火炮射程之内,结果就是法军一发打歪了的炮弹一下子打爆了德军的150万发炮弹,成为世界历史上最有名的一次歪打正着,随后法军抓住战机,摧毁了德军原先占有绝对优势的炮兵,一举扭转了战局。

而最后一种情况是最为悲壮的,这种,一般会出现在突围的时候,这种情况下,炮兵会打光所有炮弹,然后就是把炮炸掉,然后炮兵拿着步枪充当步兵突围,这种情况可就是不少了,无论是解放军,苏军,德军都是这样搞,炮兵发出最后一发炮弹,然后就是上刺刀冲锋。


有痰


衡阳保卫战打响之前,军事委员会后勤运输部长俞飞鹏亲自莅衡督办和协调弹药补给,这是蒋介石一等一的亲信,也是黄埔一期俞济时他叔。因此第10军得到的弹药补充还是比较可观的,总量是按两周的会战份准备的,但从军长方先觉到普通士兵,谁也没想到后来会打上整整47天!




数量最大的是当时中国可以自产的手榴弹,最缺乏的就是山炮和野炮的炮弹。比如第10军山炮营在战前从广西领来了六门最新美式山炮,但只配发了2000发炮弹,实际上根据预10师师长葛先才将军的回忆,第10军只打到第九天头上,所有炮弹即已告罄,虽然后来不定期得到过空投,但每次不过四十五发,无异杯水车薪。

第10军有多少火炮呢?共计山炮10门、野战炮4门、速射炮12门、机关炮12门、战防炮7门和迫击炮62门;除编成内第10军军属炮兵和各师炮兵外,还指挥着种种原因留在衡阳的第74军炮兵营、第46军一个山炮连和第48师战防炮营 ,虽然没有炮兵人员的准确数量,根据编制计算,杂七杂八也有2000人左右。



(俞飞鹏)

炮兵也是兵,当一线步兵伤亡惨重时,这2000名炮兵就是方先觉宝贵的预备队,因为炮弹少的可怜,大部分炮兵已经“失业”了。

当各师前沿步兵伤亡殆尽时,配属步兵的迫击炮兵早已投入战斗,之后方先觉增援一线的顺序是:军工兵营、军炮兵营、军搜索营、军警卫营、军辎重团(1000余人),由此可见,炮兵就算没有了炮弹,成为战斗兵的“优先权”也高于辎重部队和警卫部队,前者是战斗经验太少,后者有保卫司令部的重要任务。

第10军迫击炮兵还重伤日寇第68师团长佐间中将,在衡阳保卫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十军预10师师长葛先才)

无独有偶,在之前1939年的昆仑关战役中,据守关口阵地的日军三木联队被杜聿明第五军团团包围,其联队炮(步兵炮)中队和速射炮中队干脆被廖耀湘截在半路上不来,日军唯一可以仰仗的炮兵火力就是迫击炮中队,由于战况激烈,仅一天时间炮弹就消耗完毕。鬼子炮兵们于是将迫击炮埋藏起来,拿起阵亡日军的步枪与第五军作战,仍然给我军造成不小的伤亡。

顺便说一句,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少将就是被这伙鬼子的迫击炮弹所击中,左臂重伤。

(衡阳战役中的日军炮兵)

当然,最后这帮炮兵跟增援上来的旅团长中村正雄一样,遭到荣誉第1师和第200师的全线围攻,中村少将毙命,逃出昆仑关阵地的没有几个。也由此可见,中日炮兵使用情况差不许多,炮不能用就抓枪参战。

一般说来,各国军队的炮兵都是作战部队,也都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其中重炮部队通常配置在战场纵深,短兵相接的机会不多,战斗力稍弱;而步兵支援的轻火炮比如迫击炮、步兵炮、战车防御炮的炮兵,炮弹打光了自然沦为步兵,这是家常便饭。至于战斗力嘛,虽然不及正规步兵,也差不哪去。


(第十军190师师长朱岳)


度度狼gg


现代炮兵呆在一个阵地打完所有炮弹,基本上是发生在欺负敌人没炮兵没空军的时候,这种情况下打完就等着后方送炮弹,趁机给大炮降温,检修设备,联系炮火观察员评估效果,不过很难发生这种情况,把敌人空军炮兵都消灭了,还保留大量步兵,还能用上后方大炮支援,基本上都是很极端的例子了!正常状态下,每一个炮兵集团都是有好几个预设阵地,这些地方都是先做好了侦查,修筑了工事,测量好了射击诸元,炮兵在一个阵地打一两个急速射,就收拾东西走人,到下一个阵地接着打,这时候弹药车等保障车辆已经等在下一个地点了,去了先补充弹药,等射击命令下来打几炮继续跑路,再换阵地,一般是以连为单位,一个连三门炮不停换位置,一个团所有的炮都在一个范围内游动,前线有射击需求,会汇总到团部,团指在数据终端查看哪个在作战状态,就指挥哪个阵地开火,这个团的工兵和运输队则根据战场态势,或前进或后退,不断整理出新的射击炮位,协助炮火观察员划分射击诸元,运送给养,这个团的阵地范围内,还要有防空和防空雷达部队,负责为火炮抵挡空袭和导弹,还有炮瞄雷达部队和气象部队作为眼睛指示射击诸元,有条件的还会修前线弹药库,不过修弹药库的很少,除非像对峙阶段,活动范围不变,不然都是车队或者直升机运输弹药,所以,炮弹打完的可能基本没有把炮打废了倒是有可能发生!


kaobei001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炮兵打光了炮弹,接下来他们干嘛呢?

第一,等炮弹运上来呗。

没有炮弹,就必须等到炮弹运来。

没有命令,炮兵不得离开自己阵地,违者可以枪毙。

萨沙摘录一段中越战争:

五点,到五点不得了啦,越军都措到前沿,所有阵地都接了火。越军一上来,前边叫炮火,上边让我打。打什么?打自己人?参谋长提醒我,封锁阵地前沿,打他的后续梯队。我一听,对,到阵地前沿的顶多一个连一个排队,可后面还有一个营一个团。

火箭炮一口气打了十三个齐射,85加农,100迫,152榴,就在阵地前200六处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来回打, 形成一道火墙,用炮弹封锁得死死的,炮管真的打红了。 那一天我的团干进去了一万多发,到中午12点,2.5个基数全干光了。

张友侠一听炮弹没了,两臂一摊,一下子背过气去。没了炮火封锁,他一个团怎么也挡不住越军6个团的冲击, 抽耳光掐人中给掐过来。的解放前,炮弹马上就来。早晨一开炮, 我就让车队出发,给我拉炮弹,红河州调了470多辆卡车给我抢运弹药。等炮弹的空儿,越军占领了164高地。

下午1点钟,炮弹上来了,一顿砸过去,他一个营只剩下6个活着的, 山头削平了两公尺,我们一个排15分钟就拿了回来。

越军狗日的顽固得很,硬碰硬,没什么说的,真也不怕死,真一批一批往上冲啊,越军伤亡3700多人,死尸把山坡都给盖满了。

当时叶帅看了录相以后说:淮海大战以来还没见过这么多敌人尸体!

第二,带着火炮撤退。

如果没有炮弹,又运不上来,就必须带着火炮撤退。

也许大家不知道,火炮的价格是很高的。

以抗战之前为例:1934年春,德国国防部批准莱茵金属厂向中国出售24门150毫米重榴炮,每炮配有一千发炮弹,全套价格折合中国法币87万元,总价高达2088万元。

100元法币在1937年,可买两头牛。

也就是说,每门火炮价格相当于1740头牛。

这24门火炮,是国军的看家宝,要求炮兵不惜代价也要保护住。

1937年11月5日,日军第10军在杭州湾金山卫登陆。8日,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顾祝同根据蒋介石指示,下达了撤退命令。炮10团2营在撤离淞沪战场途中遇到了大麻烦。方家窑附近的一条河上有座公路桥,国军工兵在桥上埋下了许多地雷,想要阻止日军追击,可我军有很多部队没有撤完,炮10团2营便是其中之一。团长彭孟缉听说桥上埋下了地雷,大炮无法通过,在对岸痛哭失声。“中国就只有这个象样的炮团,怎么办呀!”

好在还有别的办法。为了保护这几门炮,国军调动部队全面撤退。

11月15日,炮10团分别由真如、嘉定、南翔、太仓等地撤退到苏州集中。全团所有重炮及各种车辆,从南京渡长江至浦口,经徐州、郑州、汉口到达武昌。

第三,做步兵了。

看看衡阳战役。

长衡会战爆发后,74军炮兵团第2营余部配备法式75野炮4门,官兵共370人留在衡阳参加保卫战。

然而,衡阳战役长达47天,炮弹早就射光。

74军是抗日铁军,无论步兵还是炮兵都是硬骨头。

如该营第五连一个排被改编为步兵参加天马山阵地战斗,该部在天马山与第十军部队一起,奋战四个昼夜,勇挫日军第218联队的多次攻势。

最后该排除一名上士班长贺国祥外全部阵亡,而贺国祥班长一个人孤军奋战,拼命死守,终于等来支援部队,使阵地转危为安。而该上士班长的英勇事迹也在后来被王耀武的第24集团军,施中诚的第74军全军通电嘉奖表彰。


萨沙


炮兵部队属于一线战斗部队,战争中,炮兵虽然处于一线,但并不在战斗的最前沿,他们是步兵最为倚赖的部队,他们能让步兵产生安全感,某些时刻,炮兵会左右局部战争的胜负,对于敌军有生力量的歼灭,炮兵绝对是主力。

炮兵的主要武器是火箭炮、榴弹炮、迫击炮、自行火炮等等,弹药也是核心之一,正常情况下,前线炮兵部队的弹药配备量与指挥层对战场态势的判断有关,在防御战或者进攻战中,炮兵部队的前线弹药储备量也是不一样的,不过由于战争环境的复杂性,在原有基数的前提下,前线部队还会多携带一定基数的弹药以做备用,而安全区弹药库的设置也不会离前线太远。

正常情况下,如果实际情况与指挥官判断相差不大,那么炮兵部队只需要按照命令执行任务即可,炮兵打完炮弹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后勤补给线被切断或者后勤补给跟不上,一种是局势超乎预料,敌人比想象中的多出数倍,前线对于炮火支援一直有需求,炮弹消耗量奇快。

后勤补给线被切断,意味着部队有可能处于被合围的状态,后勤跟不上一般表明战线拉的过长,如果是前面的情况,那么炮兵部队除了谨慎使用炮弹之外还需要做好近距离接敌的准备,他们最后的战斗很有可能是和步兵兄弟一起,如果是后一种情况,那么炮兵则需要加紧对火炮的维修、保养,剩下的便是等待后勤补给部队的到来。

如果是局势出乎意料,敌军人数过多,弹药消耗量奇快,那么在战争一开始的时候,后勤补给车就会出发去安全区补给弹药,炮兵部队要做的便是按照命令进行炮火支援,在炮弹越来越少的时候,指挥官会按重点需要进行炮火支援,总之炮弹的使用会越发谨慎,如果炮弹打光,那么他们要做的除了加紧维护装备,指挥部还会给他们下发步兵装备,以迎接有可能的敌袭;

如果在补给车未到达之前前线抵挡不住,那么指挥部往往会下达撤退的命令,他们需要迅速装车后撤,并在后方构筑第二道炮兵阵地,但如果在撤退命令还未下达,敌军已经冲破防线,在撤退不了的情况下,炮兵会打完所有的炮弹,炸毁大炮,并且成为一名步兵进行作战。


战甲装研菌


炮兵分两种,一种就是在前沿后方一定距离内部署,装备的都是大口径、远射程、威力大的加农炮、榴弹炮、火箭炮,个别甚至装备有战术弹道导弹等,遂行地面火力突击任务,属于那种牛哄哄的大炮兵。

因为大口径火炮属于压制兵器,对战场态势的影响非常大,所以一般都有充裕的炮弹供应,会根据战场形势需要,每炮选择发射多少枚炮弹,其背后都是拉炮弹的卡车,所以很少出现打几炮,就没有了炮弹的宭境。

另外一种炮兵,是随步兵班排连执行作战任务,说是小炮兵也是可以的,装备的是60毫米的迫击炮,以我军60毫米迫击炮为例,来加以说明之。

60毫米炮班,共5个人,1人背炮筒、1人背炮座、1人背炮架和2发炮弹、2人背炮弹,每人各背4发,总共只有10枚炮弹。


60毫米迫击炮,射速每分钟将近30发,加上架炮的时间,大概1-2分钟,就能把所有炮弹全都打光光。

大口径加农炮、榴弹炮、火箭炮,一旦打光了炮弹,就赶紧地掉转头跑呗,难不成还要等敌方的远程火炮侍候啊,敌方的大口径炮弹砸过来时,已毫无还手之力,所以36计走为上,是最好的办法,以免遭敌方打击。

小口径的迫击炮,打光了炮弹,还不如一根烧火棍呢,所以打光了炮弹,倘若接不上时,那就快速拆了迫击炮,各自背上炮筒、炮架、炮底座,也赶紧地转移阵地,或充实进步兵班,操起自动步枪干架去。

小炮兵本身就与步兵混编,也算得上是步兵的一部分,有炮弹时操炮,无炮弹时操枪,都是光荣的步炮合一兵。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国平军史


第一这个观点在现代战争中已经不能成立。假如以二战条件来成立这一问题,炮兵打光弹药如果补给跟不上的话需要快速脱离战场,因为它已经对整个战斗毫无意义,继续在战场上只会成为己方部队的累赘或者敌人的靶子。



现代战场不会出现这一问题,不管是牵引火炮或者各类自行卡车炮、榴弹炮,在一个阵地急速射以后都要快速脱离阵地,因为炮兵阵地很快就会被敌方的反炮兵雷达发现并锁定,继而遭到敌方炮火或者空中打击。

反炮兵雷达

现如今战场上出现阵地战的情况基本为零,即便两军各自防守自己的阵线但是打起来也是运动战,谁都不会在原地“坐以待毙”。这就要求炮兵要有很强的机动性,能做到“打一炮换一个地方”的要求,所以未来极有可能会彻底淘汰牵引式火炮,因为它已经不能适应战场需要。



未来火炮发展应该向“灵巧”型转变,在增加射程、威力、精度方面的同时提高其弹药的“灵巧”性,使其每一发炮弹都成为精确制导弹药,这样就不用为了消灭某一目标拼命的火力覆盖,至于火力覆盖这个活还是交给火箭炮比较合适!


战武奇兵


▲二战时期操炮的前苏联炮兵部队(图片来源于:网络)

炮兵是一种十分古老的兵种了,那在古代甚至近现代早期的战争来说,在并没有很明确的突出需要炮兵具备“机动作战,打了就跑”的能力的时候,一般,炮兵打完炮弹就是要在阵地上补充剩余的弹药,或者等待新的炮弹补给到位,亦或者慢慢悠悠的将阵地进行转移。

▲反炮兵雷达的出现,对于炮兵的作战行动可以说提出了很严苛的挑战(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随着现代高技术战争的不断发展,对于炮兵也提出了“机动作战,打了就跑”的要求,这也主要是因为现代战争中,双方的反炮兵手段(如反炮兵雷达等)都已经十分成熟,对方都可以在侦测到我方发出的具体炮弹轨迹后,对我方的炮兵阵地进行反击,因此,在这个情况下,也许都不需要炮兵打完手中的炮弹,甚至是进行完首轮炮击后,就需要炮兵进行快速转移,故而,也正是因为如此,目前各国炮兵普遍装备的都是一些机动性较强的自行火炮了。

▲目前自行火炮已经成为了各国炮兵部队的主力装备,尤其是机动能力更强的轮式自行火炮更是成为了炮兵新宠,理由就是其具备有更强的机动性(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由于不同时期对炮兵的要求都不一样,故而,炮兵打完炮弹需要做的事情也不同,当然就当下来说,炮兵打完炮弹也好,没打完炮弹也罢,在阵地暴露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立刻转移阵地,以此保存我方的炮兵力量。


军武次位面


炮兵如果打光了炮弹该怎么办?在正常情况下,炮弹都打光了,我赶紧往后面撤,弹药补给上来了,再往前面跑,不然你就被拔了牙的老虎想啥呢?


如果说是后路被断的情况下,亦或者说是被下的军令状,强制性要求守住某个重要高地。那就没别的说的,炮弹打光了,大炮上刺刀呗。炮兵也是有枪的,他们也是步兵,他们就是没有泡,他们也还是有战斗能力的,就是会很不值得,但是在需要炮兵也当步兵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值得不值得了。

第三种情况,没炮弹了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要是这个情况,难度比较大。因为如果窘迫到这个情况的军队,一般养不起大规模的炮兵。

对,没错,说的就是当年的咱们,那是真的穷呀。

但是这种国家更多的算是步兵兼职炮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