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疑難雜症” 讓群眾感受貼身“溫度” ——利通區紮實推進主題教育走深走實

吳忠網記者 楊娜

自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利通區圍繞影響人民群眾生活的“痛點”“難點”“盲點”問題,從小處著手,從群眾最關心的問題著手,注重“靶向”治療,堅持深入整改,確保主題教育高效推進。

老舊小區改造讓群眾住得安心

“改造以後,小區裡的路面平了,停車位也規範了,上下水也通了,我們的心裡也敞亮了。”11月11日,在利通區勝利鎮上橋社區鹽環定小區,居民任德宏說,小區還是那個小區、樓還是那棟樓,但無論從環境還是基礎設施都有了很大變化。

無獨有偶,勝利鎮中華社區五金公司家屬院居民王新義感觸道:“我們這個小區是上世紀80年代建設的,設施設備、上下水、暖氣、道路都已經損壞嚴重,通過政府對老舊小區的改造,各個方面都煥然一新,轄區的居民感覺非常欣慰,這給老百姓幹了一件大好事,大家對這個民生工程非常滿意。”

“我們圍繞主題教育活動,突出檢視問題和整改落實,將主題教育的學習成效化為具體為民辦實事,重點解決居民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結合全國文明城市創建,重點對轄區19個老舊小區進行改造,落實聚集百姓百件事40件。拆除私搭亂建278處,粉刷牆面4.2萬平方米,整治空中飛線2.85萬米,清理垃圾770噸,清掏化糞池218個,配置垃圾箱500個。同時還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小區車輛停放難進行集中整治,規劃停車線位1050個,安裝充電樁639個。”利通區勝利鎮黨委書記丁愛華表示,通過對老舊小區的改造,群眾居住生活環境改善了,生活更美好更舒心了。老舊小區實現了由“髒亂差”到安全、有序、整潔、美觀的華麗轉身。

今年,利通區計劃對49個老舊小區進行改造提升,鋪設排水管道13775米,安裝排水檢查井718座,鋪裝混凝土預製磚57870平方米,使各小區面貌煥然一新。

安全飲水工程讓群眾喝得放心

“每年到了5月份就開始供水不足,喝水、做飯都成了問題,自來水能通到家裡就是我們最期盼的事了。”11月13日,利通區扁擔溝鎮石家窯村四組村民毛學峰看著自家水龍頭流出嘩嘩的自來水,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好生活,要發展都離不開水的支撐。毛學峰家用上自來水得益於利通區實施的銀川都市圈城鄉東線供水工程——孫家灘國家級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區應急水源工程。

“再也不用為吃水問題發愁了。”近段時間,吳家溝村村民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我們這裡的自來水供應一直很不穩定,且水質不好,斷水的時候只能靠消防車送水應急,對日常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很大影響。”利通區扁擔溝鎮吳家溝村黨支部書記海玉成介紹,周邊地區降水少、日照強、氣候乾燥、風大沙多,吃水問題一直是村民們的心頭之痛。如今,不但解決了群眾吃水難問題,更讓群眾發展奶牛養殖業有了希望。

“水興百業興,水潤民心甜。”孫家灘國家級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區應急水源工程的投入使用,如同涓涓清流,滋潤著村民們的心,解決了扁擔溝鎮吳家溝村、石家窯村944戶5088人生活用水問題。同時,利通區還實施了農村自來水入戶工程,涉及10個鄉鎮1個農場的40個行政村7361戶居民,目前已為4173戶群眾接通了自來水,改善了飲水條件,提高了用水安全。

農村環境整治讓群眾活得舒心

“現在的農村一年變一個樣,環境越來越好。比起城裡,我們更願意待在農村了,舒心!”11月12日,利通區高閘鎮朱渠村村民王菊芳一邊清掃自家門前的環境衛生,一邊感慨道,以前環境衛生整治,一些村民把門口亂堆亂放的東西搬進院子裡一藏,整治完沒幾天就又開始亂堆亂放了,環境衛生問題是反反覆覆,整治效果很難保持。現在實行了“笑臉”積分制度,誰家衛生好不好都通過“笑臉”“苦臉”貼在門上。

“朱渠村轄區的800多戶村民家門口製作了環境衛生‘笑臉’積分公示牌,每月由村民小組長、黨員代表及村民代表組成評分組,對每家每戶的室內、院內、院外環境衛生情況進行打分並展示在公示牌上。”利通區高閘鎮鎮長趙小林說,高閘鎮以朱渠村為試點,全面實行環境衛生“笑臉”積分制工作,每月開展評比並累計分數,在村部設立“積分銀行”供村民兌換生活用品。通過評比爭優、獎勵、監督等多項措施,幫助村民形成人人愛乾淨、戶戶比潔淨、個個爭當環境建設監督員、維護員的良好氛圍,創新建立起了長效環境衛生管理制度。

近期,利通區結合主題教育,聚焦群眾最關心的髒亂差問題,全力開展全區域、無死角、高標準的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全面清理房前屋後、庭院內外、溝渠路邊的亂堆亂放,堅持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合理配置環衛基礎設施設備。特別是探索建立了“村組收集、鄉鎮轉運、區級處理”的垃圾收集轉運模式進行收集轉運處理,農村垃圾收集運輸實現全覆蓋,集中清運率達96%。

“互聯網+醫療健康”讓群眾看病省心

“現在我們有個頭疼腦熱的,家門口就能看病了,既方便又省心。”11月13日下午,利通區扁擔溝鎮漁光湖村村民羅存伏,來到該村標準化衛生室向醫生諮詢。

今年,利通區不斷加快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建設,先後完成了漁光湖村、西溝沿村村級標準化衛生室建設,周邊群眾再也不用跑幾十公里到市區醫院看病。

身體有恙,一個電話,家庭醫生就會提著藥箱上門問診。曾幾何時,這種流行於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服務模式,已經走進利通區百姓家中。

“拿手機‘掃一掃’ 安裝上APP,以後身體有啥不舒服的,在家通過手機APP就能詢問醫生了。”在利通區勝利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向居民介紹家庭醫生簽約APP,選擇心儀的家庭醫生。居民填寫完信息後,進行體檢,結果會自動上傳到健康小屋一體機,然後在手機上安裝家庭醫生電子簽約APP,就像發微信一樣向簽約的家庭醫生諮詢。

今年以來,利通區加快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建設,推進該區衛生健康事業均衡發展,不斷完善城鄉一體化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提升公共服務勻等化、普惠化和便捷化。該區11家鄉鎮衛生院與市人民醫院建成遠程會診和城鄉一體化檢驗檢查系統,實現了市區內檢驗檢查結果互認。同時,與銀川市人民醫院遠程心電會診中心實現聯通,目前,已開展遠程會診18例,遠程心電6013例,遠程影像3309例。

為進一步推動主題教育邊學邊改、即知即改,以善作善成、一抓到底的作風和韌勁推進問題解決,利通區還啟動了“百日攻堅”行動,確保問題整改落地見效。

截至目前,該區各級黨組織已徵集服務對象、基層黨員群眾意見建議1192條。按照“每月到基層不少於5天、到基層聯繫點蹲點不少於3天”的要求,區級領導幹部先後56次深入百姓家中,探訪民情民意,摸清問題短板。針對調研中發現的民生改善、產業發展、項目建設、深化改革等6大類956個問題,堅持問題導向,分類施策,靠實責任,推動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