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疑难杂症” 让群众感受贴身“温度” ——利通区扎实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吴忠网记者 杨娜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利通区围绕影响人民群众生活的“痛点”“难点”“盲点”问题,从小处着手,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着手,注重“靶向”治疗,坚持深入整改,确保主题教育高效推进。

老旧小区改造让群众住得安心

“改造以后,小区里的路面平了,停车位也规范了,上下水也通了,我们的心里也敞亮了。”11月11日,在利通区胜利镇上桥社区盐环定小区,居民任德宏说,小区还是那个小区、楼还是那栋楼,但无论从环境还是基础设施都有了很大变化。

无独有偶,胜利镇中华社区五金公司家属院居民王新义感触道:“我们这个小区是上世纪80年代建设的,设施设备、上下水、暖气、道路都已经损坏严重,通过政府对老旧小区的改造,各个方面都焕然一新,辖区的居民感觉非常欣慰,这给老百姓干了一件大好事,大家对这个民生工程非常满意。”

“我们围绕主题教育活动,突出检视问题和整改落实,将主题教育的学习成效化为具体为民办实事,重点解决居民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重点对辖区19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落实聚集百姓百件事40件。拆除私搭乱建278处,粉刷墙面4.2万平方米,整治空中飞线2.85万米,清理垃圾770吨,清掏化粪池218个,配置垃圾箱500个。同时还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小区车辆停放难进行集中整治,规划停车线位1050个,安装充电桩639个。”利通区胜利镇党委书记丁爱华表示,通过对老旧小区的改造,群众居住生活环境改善了,生活更美好更舒心了。老旧小区实现了由“脏乱差”到安全、有序、整洁、美观的华丽转身。

今年,利通区计划对49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提升,铺设排水管道13775米,安装排水检查井718座,铺装混凝土预制砖57870平方米,使各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安全饮水工程让群众喝得放心

“每年到了5月份就开始供水不足,喝水、做饭都成了问题,自来水能通到家里就是我们最期盼的事了。”11月13日,利通区扁担沟镇石家窑村四组村民毛学峰看着自家水龙头流出哗哗的自来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好生活,要发展都离不开水的支撑。毛学峰家用上自来水得益于利通区实施的银川都市圈城乡东线供水工程——孙家滩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应急水源工程。

“再也不用为吃水问题发愁了。”近段时间,吴家沟村村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我们这里的自来水供应一直很不稳定,且水质不好,断水的时候只能靠消防车送水应急,对日常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利通区扁担沟镇吴家沟村党支部书记海玉成介绍,周边地区降水少、日照强、气候干燥、风大沙多,吃水问题一直是村民们的心头之痛。如今,不但解决了群众吃水难问题,更让群众发展奶牛养殖业有了希望。

“水兴百业兴,水润民心甜。”孙家滩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应急水源工程的投入使用,如同涓涓清流,滋润着村民们的心,解决了扁担沟镇吴家沟村、石家窑村944户5088人生活用水问题。同时,利通区还实施了农村自来水入户工程,涉及10个乡镇1个农场的40个行政村7361户居民,目前已为4173户群众接通了自来水,改善了饮水条件,提高了用水安全。

农村环境整治让群众活得舒心

“现在的农村一年变一个样,环境越来越好。比起城里,我们更愿意待在农村了,舒心!”11月12日,利通区高闸镇朱渠村村民王菊芳一边清扫自家门前的环境卫生,一边感慨道,以前环境卫生整治,一些村民把门口乱堆乱放的东西搬进院子里一藏,整治完没几天就又开始乱堆乱放了,环境卫生问题是反反复复,整治效果很难保持。现在实行了“笑脸”积分制度,谁家卫生好不好都通过“笑脸”“苦脸”贴在门上。

“朱渠村辖区的800多户村民家门口制作了环境卫生‘笑脸’积分公示牌,每月由村民小组长、党员代表及村民代表组成评分组,对每家每户的室内、院内、院外环境卫生情况进行打分并展示在公示牌上。”利通区高闸镇镇长赵小林说,高闸镇以朱渠村为试点,全面实行环境卫生“笑脸”积分制工作,每月开展评比并累计分数,在村部设立“积分银行”供村民兑换生活用品。通过评比争优、奖励、监督等多项措施,帮助村民形成人人爱干净、户户比洁净、个个争当环境建设监督员、维护员的良好氛围,创新建立起了长效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近期,利通区结合主题教育,聚焦群众最关心的脏乱差问题,全力开展全区域、无死角、高标准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全面清理房前屋后、庭院内外、沟渠路边的乱堆乱放,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合理配置环卫基础设施设备。特别是探索建立了“村组收集、乡镇转运、区级处理”的垃圾收集转运模式进行收集转运处理,农村垃圾收集运输实现全覆盖,集中清运率达96%。

“互联网+医疗健康”让群众看病省心

“现在我们有个头疼脑热的,家门口就能看病了,既方便又省心。”11月13日下午,利通区扁担沟镇渔光湖村村民罗存伏,来到该村标准化卫生室向医生咨询。

今年,利通区不断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建设,先后完成了渔光湖村、西沟沿村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周边群众再也不用跑几十公里到市区医院看病。

身体有恙,一个电话,家庭医生就会提着药箱上门问诊。曾几何时,这种流行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服务模式,已经走进利通区百姓家中。

“拿手机‘扫一扫’ 安装上APP,以后身体有啥不舒服的,在家通过手机APP就能询问医生了。”在利通区胜利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向居民介绍家庭医生签约APP,选择心仪的家庭医生。居民填写完信息后,进行体检,结果会自动上传到健康小屋一体机,然后在手机上安装家庭医生电子签约APP,就像发微信一样向签约的家庭医生咨询。

今年以来,利通区加快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推进该区卫生健康事业均衡发展,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匀等化、普惠化和便捷化。该区11家乡镇卫生院与市人民医院建成远程会诊和城乡一体化检验检查系统,实现了市区内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同时,与银川市人民医院远程心电会诊中心实现联通,目前,已开展远程会诊18例,远程心电6013例,远程影像3309例。

为进一步推动主题教育边学边改、即知即改,以善作善成、一抓到底的作风和韧劲推进问题解决,利通区还启动了“百日攻坚”行动,确保问题整改落地见效。

截至目前,该区各级党组织已征集服务对象、基层党员群众意见建议1192条。按照“每月到基层不少于5天、到基层联系点蹲点不少于3天”的要求,区级领导干部先后56次深入百姓家中,探访民情民意,摸清问题短板。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民生改善、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深化改革等6大类956个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施策,靠实责任,推动解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