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建築大師讓·努維爾:我是時代的產物

“劬勞功烈,然而詩意地,人棲居在大地上。”

——弗里德里希·荷爾德林《人,詩意的棲居》

四百年前德國詩人荷爾德林寫下這樣的詩句,實則在追問如果瑣碎日常充滿麻木與辛勞,人類究竟該如何棲居?一百多年後,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在一個山谷的斜坡上的,長7米寬6米的滑雪小屋裡寫下“人,詩意地棲居”——人類自身該如何棲居,又歸屬與何方?這不僅僅是哲學家的追問,也是建築家的思索。

何為存在,又何為歸屬?

法国建筑大师让·努维尔:我是时代的产物

法國建築設計師讓·努維爾(Jean Nouvel)

讓·努維爾(Jean Nouvel),這個用建築征服世界的法國人來到上海給出了他的答案。在其創作生涯中,努維爾一直不斷地追求建築本身的詩意與在地性。通過其對光、玻璃以及新技術的使用,努維爾以城市主義的語法與社會生活的邏輯打造出一座座充滿歷史語境與當代文化的建築形象,使得生活建築中的人類與自然、人類與城市、人類與歷史達到高度統一,人類得以更加詩意的棲居在其歸屬之地。

法国建筑大师让·努维尔:我是时代的产物

這一切,都帶著法國人獨有的浪漫與人文關懷。“努維爾 (Nouvel) ”在法語中意為“新”,這宿命般的名字彷彿代表其在探索中不斷創新的建築生涯。因此,本次展覽努維爾亦使用了非常規的全新方式,將展廳一分為二,其中便有一間飽含光影力量的劇場。這個劇場首度公開一部由他擔任監製的長達五個小時的電影,讓觀者沉浸式體驗這位建築師設計實踐背後的所見與所想,從而進入其思緒和情感的歸屬之地。在另一間展廳中,同時展出了6件以建築設計為原型的藝術作品,集中展示努維爾建築背後他所看見的世間百態與時代縮影。

法国建筑大师让·努维尔:我是时代的产物

“讓·努維爾:在我腦中,在我眼中……歸屬……”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舉辦開幕儀式的現場合影,2019

建築就像電影

“建築就像電影,總有故事要講,總有情緒要表達”

——讓·努維爾

法国建筑大师让·努维尔:我是时代的产物

讓·努維爾(Jean Nouvel)於展覽開幕現場,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2019

努維爾一直試圖將“建造藝術”自身的靜態情境定位成電影藝術(CINEMATICS)的一種表現形式,以此表達人類相通共鳴的內心世界。在他看來,建築與電影是相通的。在向人解釋自己的作品時,他也愛用電影做比喻。同電影導演一樣,努維爾將光看作其建築語言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他用光的感染力,把建築立面當作影像大屏幕,為觀者講述了一個個建築背後的情愫與故事。

基於本次中國首展的契機,讓·努維爾實現了自己的“導演夢”——他的首部電影就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全球首映。影片長達五個小時,拍攝了努維爾在世界各地的逾百個建築項目。以一片扇形劇場為主導,透過詩意的分鏡和交叉蒙太奇,伴隨著建築師本人夢囈般的旁白,這部電影將在光影交錯間慢慢映現努維爾過往的建築生涯,折射出他對世界萬物及生命的關懷。

法国建筑大师让·努维尔:我是时代的产物法国建筑大师让·努维尔:我是时代的产物

展覽現場,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2019

努維爾認為,此次展覽是一次“離經叛道”的行為,它最初源於自己意識、思考與想象,隨後藉助影像媒介將頭腦中繁多的情境賦以實體形態和韻律,讓腦海裡的瞬時記憶成為永恆,激發出全新的討論。

法国建筑大师让·努维尔:我是时代的产物

在此空間中,作為整體藝術的觀看體驗仿若一次散步,一場夢遊。觀者可以從任意一個節點進入、離開,再折返至光影之中,但並沒有全部看完的壓力。無論是10分鐘,亦或五個小時,觀者都可以在其中徜徉,並獲得最細膩的精神感受。同時,人們也可以隨意走動和對話——在一個巨大的、逐漸呈現的風景中。

這種意識流般的自由,意味著一種生成和變化的活力,生命也似乎只能從此種運動中被衡量。而在這個巨大的“迴音室”中(無論是視覺、聽覺亦或精神的),兩個、三個甚至無數個個體精神在空間中彼此邂逅、對話,並反射自身、產生回聲。

法国建筑大师让·努维尔:我是时代的产物

開幕對談現場,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館長龔彥發言,2019

而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館長龔彥看來,在黑暗中走進讓·努維爾的內心世界是一種奇妙的體驗,此次展覽如同一種堅定的宣言,那就是讓感性迴歸建築,讓詩學、哲學成為建築的起點。在開幕式上,她也回憶20年前在巴黎留學,所看的第一個展覽便是讓·努維爾在蓬皮杜中心的個展,並由此對建築發生興趣。同時,讓·努維爾本人此次提出讓兩個展覽(“穿越建築:戈登·馬塔-克拉克的十年”與“讓·努維爾:在我腦中,在我眼中……歸屬……”)同時在PSA發生,讓兩種建築產生關係,兩位曾經的朋友也得以隔空對話。龔彥表示,這樣的呈現方式讓建築從軀殼中解放,情感、想象得以在PSA這樣一個工業建築空間中流淌。

法国建筑大师让·努维尔:我是时代的产物

開幕對談現場,由右至左: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館長埃爾維·尚戴斯(Hervé Chandès)、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館長龔彥、建築師讓·努維爾(Jean Nouvel),2019

法国建筑大师让·努维尔:我是时代的产物

開幕對談現場,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2019

著名藝術家評論家、策展和PSA第二屆學術委員會輪值主席人費大為也在現場接受“鳳凰藝術”專訪時表達了他對於展覽的驚歎。自“大地魔術師”展起,費大為同樣在中法文化交流的不同文化領域間搭建橋樑,並起到重要作用。在他看來,本次展覽中既有精神-現實,影像-建築,人-環境的彼此交糅,還更是一個將中法文化交流抬升至更高臺階的好機遇——在精神的世界中,在這本以世界空間為劇本的小說中,每個人都超越了時空的束縛和禁錮。

我覺得對於這種大師來說,在這種時候要看他用什麼辦法來製造一個surprise。這個展覽非常非常的令人意外,以想象不到的一個方式來做建築展。這個大屏幕太棒了,他把空間徹底變成了時間,這一點太厲害了,而且這個時間構造是完全開放的。就像看一篇小說,翻開來看看幾段合上這本書一樣,你不用看完,這個小說的結構就是這樣的,這個電影也是這樣。

——費大為

法国建筑大师让·努维尔:我是时代的产物

六種精神的“顯露”

此外,本次展覽還展出了以努維爾創作生涯中6件代表性建築設計為原型的藝術作品,集中呈現努維爾建築背後他所看見的世間百態與時代縮影,包括《盧塞恩文化和會議中心》、《拉德芳斯之端》、《柏林老佛爺百貨商店》、《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西53街53號玻璃塔》,以及《無盡的塔》。這些建築項目表達了努維爾設計中的包容原則,即巧妙利用當地的湖泊、森林等自然元素,模糊大自然與人造物的邊際;同時,以鏡錐和自然光影賦予建築生動的表情和張力。

法国建筑大师让·努维尔:我是时代的产物

柏林老佛爺百貨商店

法国建筑大师让·努维尔:我是时代的产物

盧塞恩文化和會議中心(KKL)

法国建筑大师让·努维尔:我是时代的产物

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

法国建筑大师让·努维尔:我是时代的产物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西53街53號玻璃塔

法国建筑大师让·努维尔:我是时代的产物

拉德芳斯之端

法国建筑大师让·努维尔:我是时代的产物

無盡的塔

在某種程度上,建築的氛圍是一種特殊的場,材料、構造、聲音、溫度和物品共同構建了物理的場,而空間、光線與細微的變化則營造出了一個巨大卻又不可見的精神場域,這些全部的事物映射在人的內心,帶來瞬間感動或者持久迴響。

我覺得他還蠻真誠的,因為建築其實是特別難被表達。因為努維爾想的特別複雜,又不想用常規的建築師的圖紙模型,所以他用了一個有點極端的表達方式;因此我也覺得他心裡有個藝術家的夢想,這個展覽其實像是一個藝術家乾的事情。這6件藝術作品則是某種精神招魂術,表達建築的核心其實是精神性。

——王澍

法国建筑大师让·努维尔:我是时代的产物

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院長、普利茲克建築獎首位中國籍建築師王澍在開幕式上致辭

努維爾在中國定製了類似玻璃的材質來創作這些作品,並稱他們為顯露或是靈感的閃現。他在上面刻劃了一些主要的建築的線條,是用物質來呈現,但是又像是來自於虛無的存在,非物質般的存在。幾乎要仔細去看才能夠察覺出來他們的存在。

因此,“這些呈現也是和光線有關,但我們不能用追光燈照亮模型,因為它們是來自於我內心頭腦深處不存在的圖像。如果我們照亮他們,會發現有一些幽靈般的陰影,好像邊緣不太清晰,玻璃模型好像會消失的感覺,這是我要尋找的靈感的來源。”

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努維爾的設計和想法最早原形。試想一下,當一個想法或觀念漸漸地在頭腦中生成,我們絕不希望會有一束強光在腦海中肆意切割;恰恰相反,我們會努力地將自己沉入更深的黑暗中,小心地維護著那個搖搖欲墜卻又努力生長的思想宮殿——雖然它看上去隨時會消失,但每個人都知道,就是在這種搖擺與光影間,最具精神性的事物才會生長出來。

法国建筑大师让·努维尔:我是时代的产物法国建筑大师让·努维尔:我是时代的产物

展覽現場,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2019

因而,在努維爾的空間中,“打動”並非是乍一入場時視覺的驚豔或是某一瞬間的觸動,而是一種持久的吸引力——它不是我們走進建築的那一刻心上滴下了一滴水,而是從那座建築穿行,精神彷彿被某種溫度與光影包圍著。

法国建筑大师让·努维尔:我是时代的产物

法國建築師讓·努維爾(Jean Nouvel)

這六座建築的建築語言與建築形態各不相同,均體現著其所在地獨特的歷史與文化語境。如展覽中努維爾為其家鄉法國設計的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大樓,被大家稱為是“為巴黎而建的建築。”他將所有牆面都設計成了玻璃牆,使得光可以從四面八方進入,模糊了室內與室外,城市與自然。努維爾親自解讀這座建築“它屬於風,屬於雨。它是一種模糊感的集合:模糊的輪廓邊界和無限反射的倒影的組合”。而這建築的模糊感彷彿也貼合了巴黎與生俱來的浪漫感。建築內部還有一個名為植物劇院的花園,園內光線充足、寧靜閒適在巴黎市中心不僅為多種鳥類創造了一處棲息的天堂。而這,彷彿也是巴黎人特有的人文關懷,傳達著對當代性與自然關係的反思。

法国建筑大师让·努维尔:我是时代的产物

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巴黎,1991-1994 ? 讓·努維爾與艾曼紐爾·卡塔尼事務所 / 平面和造型藝術著作人協會, 攝影師:盧克·伯格利

法国建筑大师让·努维尔:我是时代的产物

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花園,法國巴黎 Photo? Luc Boegly

在本次展覽中,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同樣作為協辦方參與其中。基金會館長埃爾維·尚戴斯表示,展覽準備了長達18個月,可以被稱為是一場激烈而令人興奮的交流。

建築是一個具有美學意義的地點。它製造物品,也製造空間。讓·努維爾與藝術家們有緊密聯繫,他身邊有很多藝術家。在他的所有作品中都和藝術家有協作。而且,他的語言是一種善於使用畫面的建築語言。電影創作者是會使用某種工具、某種語言的藝術家,建築師也是這樣,只是使用的語言不同。但說到底,都是在創作形狀和畫面。

——埃爾維·尚戴斯

法国建筑大师让·努维尔:我是时代的产物

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館長埃爾維·尚戴斯(Hervé Chandès)於展廳中,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2019 圖片?Patrick Wack

展覽中的其他建築原型也均有強烈的在地性特質與時代關懷。讓·努維爾不斷試圖用其想象力表現對其所處時代、文化與社會的理解與關懷,他希望用他的建築象徵地、隱喻地喚起人們對自身所處時代的關注。在他看來探索是一種職責,每個建築都應是針對特定語境的創造。努維爾更是曾在一次演講中表示,20世紀和21世紀剛剛過去的這十年的悲劇在於,我們割裂了自己與地理環境和歷史之間的聯繫。

法国建筑大师让·努维尔:我是时代的产物

讓·努維爾(Jean Nouvel)與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館長埃爾維·尚戴斯(Hervé Chandès),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2019 圖片?Patrick Wack

而在本次展覽呈現的作品中,瑞士的盧塞恩文化和會議中心將自然與建築融合,用“包容”使得水道直接通向音樂廳,延伸至湖上屋頂;法國的“拉德芳斯之端”將技術與可持續發展相結合,為“新凱旋門”的拉德芳斯景觀注入新活力;柏林的老佛爺百貨商店以玻璃的矛盾性性創造了無限豐富的空間性,將百貨商店的室內室外都變為城市巨大的投射屏幕;最終未建成的高層建築“無盡的塔”以電影中的反物質性為靈感,討論建築形象的外部界限;而於2018年剛剛竣工的“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西53街53號玻璃塔”以建築整合藝術館與公寓,真正使得藝術走進紐約生活。

法国建筑大师让·努维尔:我是时代的产物

盧塞恩文化和會議中心(KKL),瑞士盧塞恩,1989-2000 ? 讓·努維爾建築事務所,攝影師:菲利普·魯奧。

法国建筑大师让·努维尔:我是时代的产物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西53街53號玻璃塔(效果圖),美國紐約,2007至今 ? 讓·努維爾建築事務所。

“我是時代的產物”

努維爾出生於二戰後的法國嬰兒潮,法國人將這一代人稱作“糟糕的一代”。在眾多的“糟糕者”中,讓·努維爾可以說是最“離經叛道”的一個。出生於知識分子家庭的努維爾,其父母都是高中老師。少年努維爾一度想學習繪畫,但父母覺得做藝術家朝不保夕,於是選擇了建築。因此,努維爾對藝術一直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也一直將自己的建築作品當作藝術品來創作。

法国建筑大师让·努维尔:我是时代的产物法国建筑大师让·努维尔:我是时代的产物

展覽現場,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2019

讓·努維爾極為高產卻不重複自我,他在每一次項目實踐中都懷抱著新想法並挑戰廣為接受的“準則”。幾十年來,他用對時代、地域和功能的詩意表達來抵抗全球化帶來的千篇一律。2008年,普里茲克獎評委會稱其“極大擴展了現代建築的語彙”。努維爾相信光的感染力,光會改變建築的形態,他的作品經常被交錯的多組光線所圍繞。

法国建筑大师让·努维尔:我是时代的产物

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法國巴黎,1981-1987。圖片 ? 讓·努維爾、吉爾伯特·勒澤內與皮埃爾·索里亞建築工作室,攝影師:喬治·費西。

同時,努維爾始終強調人與空間的關係。在海德格爾那裡,現代人過度強調人類的重要性,以致不但把存在邊緣化,而且把人類與存在的原初統一遺忘了,實在令人惋惜。此時,人類和存在原初地就是自身同一的(self-same)和彼此共屬的(mutual belonging)。因此,同一性思維是海德格爾對治現代性危機的一帖處方,而對於努維爾來說,強調“歸屬”與“存在”,同樣是他對於現代建築面貌與人的生存狀態的反抗和奮爭。

法国建筑大师让·努维尔:我是时代的产物

讓·努維爾(Jean Nouvel)親自導覽現場,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2019

法国建筑大师让·努维尔:我是时代的产物

讓·努維爾(Jean Nouvel)親自導覽現場,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2019

而在PSA美術館的空間中,展覽甚至可以被視為一種物質與精神、圖像與現實、人和景象、存在與空間的循環往復的流動之物。它既是西方哲學中那光明與黑暗的彼此交接,也同樣仿若東方太極,作為整體藝術的概念,建築的細節如同一幕一幕電影畫面,而在畫面中——正如上文所說——觀者也進入到了空間之中。

努維爾在其一次演講中提到,在他求學階段以聖像為創作主題的藝術家兼建築師克勞德?帕朗(Claude Parent)與哲學家、城市規劃家保羅?維裡羅(Paul Virilio)對他產生很大影響,使得努維爾現代主義風格的作品帶上了哲學、神學的傾向。

因而,當親眼目睹建築師將自己的哲學與神學思考演變為一座座實體建築後,觀者或許得以感受努維爾的建築便站在藝術與日常生活的邊界之上——他用建築將藝術變為日常生活,亦將日常生活變為建築。努維爾以其建築背後所蘊含的在地性、歷史性、當代性與獨特性,為所棲居在內的人類甚至是自然萬物增添詩意的光亮,提供永恆的歸屬之地。

關於建築師

法国建筑大师让·努维尔:我是时代的产物

讓·努維爾(Jean Nouvel),1945年出生在法國的西南部阿基坦大區洛特-加龍省的菲梅勒。1966年自波爾圖美術學院畢業後,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巴黎高等美術學院,並於1971年獲得學位。他曾是建築師克羅德·巴夯(Claude Parent)的助手,受啟於城市規劃師和理論家保羅·維希留(Paul Virilio)。自1970年,他開始從事個人建築創作。他曾是1976年反對建築設計企業化運動“三月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他亦為法國建築師聯盟的創始成員。

讓·努維爾的建築遍佈全球各地,並贏得了全世界的認同。他榮膺了眾多法國及國際大獎。1989年,他的巴黎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被授予阿卡汗建築獎——表彰該建築在法國與阿拉伯文化之間搭建起的橋樑作用。2000年,讓·努維爾獲得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金獅獎。2001年,他又連獲三項國際榮譽: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金獎、日本皇室世界文化獎,以及意大利博羅米尼獎(憑藉其項目“盧塞恩文化會議中心”)。2002年,他被倫敦皇家藝術學院授予榮譽博士學位。2005年,因“對文脈主義提出了新的模式,重新定義了當代建築的兩大特徵,即具體性和瞬時性之間的辯證關係”,他被以色列沃爾夫基金會授予年度藝術獎。2008年讓·努維爾榮獲普利茲克獎。在法國,他被授予了法蘭西建築學院金質獎章、兩項法國銀角尺獎和國家建築大獎等獎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