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賣藥的醫藥企業,無人上社保的供應商,聚焦成都先導IPO

不賣藥的醫藥企業,無人上社保的供應商,聚焦成都先導IPO


作者|花朵財經

花朵財經ID|F-Finance

||

成都先導是一家成立於2012年2月的醫藥研發企業,公司的主營業務是藥物研發技術轉讓,公司準備採用第一套標準衝擊科創板。

01

成都先導,只賣技術不賣藥

一般的醫藥行業的企業進行研發,主要是為了研發成功之後賣藥賺錢,雖然也有技術轉讓收入,但那僅佔一小部分,大部分還是賣藥的收入。

曾經有一段電視劇的臺詞說得好,“現在城裡兩種人最有錢,一個是劫道的,一個是賣藥的”,可見賣藥是真挺賺錢的,醫藥企業把研發成功的技術製成實際的藥品售出,以此來增加收益也確實是無可厚非的。

不賣藥的醫藥企業,無人上社保的供應商,聚焦成都先導IPO

但是,成都先導似乎顯得有些特立獨行,他出售的不是研發之後的產品而是研發的技術成果。

其實,在醫藥研發領域這樣的情況也是有的。從細分領域看,公司處於醫藥的CRO細分行業,一般來說,我們可以將CRO定義為一種商業化組織,負責實施藥物開發過程所涉及的全部或部分活動。

目前CRO研發分為臨床前CRO和臨床CRO兩部分,而臨床前CRO又細分出三個分支,成都先導就屬於臨床前CRO這部分中醫藥發現研究這個分支。

不賣藥的醫藥企業,無人上社保的供應商,聚焦成都先導IPO

從行業看情況,2011年到2018年國內CRO行業的整體發展勢頭倒是不錯,再加上我國藥品市場增長需求快等諸多有利因素,預計到2022年,國內CRO市場規模會達到1400億,未來三年能有20%的年均成長,在與其他行業對比中已經不算低了。

不賣藥的醫藥企業,無人上社保的供應商,聚焦成都先導IPO

但是,行業好企業未必好,在當年房地產行業如火如荼的時候,也依然有很多房企倒下,未來隨著行業的發展和成熟,行業必然也會出現頭部化傾向,這些因素對於成都先導來講其實都是長期發展的壓力。

同時,近期也並非沒有壓力,現在與公司同行業的企業中就已經有藥明康德和康龍化成為代表的上市公司,可想而知未來的競爭是多麼激烈了。

02

蛋糕很甜美,想分的人更多

不賣藥的醫藥企業,無人上社保的供應商,聚焦成都先導IPO

目前公司的主要收入來自於兩部分,一個是DEL篩選服務,一個是DEL庫定製。

從過往營收看,這兩個部分對於營收的貢獻都比較大。DEL 的設計、合成與篩選屬於公司的核心技術也是早期藥物發現領域的創新性熱點方向之一。既是創新又是熱點,這確實是一個值得發展的方向。

既然值得發展,那麼做這個方向的公司就不會僅僅是成都先導一家,比如我們上面提到的上市公司藥明康德在2018年下半年就已經推出了DNA編碼化合物庫篩選平臺,目前已擁有一個超過800億規模的DNA編碼化合物庫。

而另一個上市公司康龍化成也在2018年建立了DNA編碼化合物庫。而且,藥石科技和美迪西等公司也佈局了DEL技術。可見,這確實是一塊兒好蛋糕,但是想分的人確實也不少。

不賣藥的醫藥企業,無人上社保的供應商,聚焦成都先導IPO

不過成都先導也並非等閒之輩,他與常規的CRO類企業還是有不同的,他不僅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 DNA 編碼化合物庫還具備藥物核心知識產權即藥物結構知識產權,因此可以更好的開展新藥研發項目的轉讓。

但是,由於候選藥物發現和優化的過程比較複雜且研發週期也比較長,因此在新藥研發項目轉讓方面,還沒有產生實際的收入。

03

神秘的供應商與嚴重的區域依賴

不賣藥的醫藥企業,無人上社保的供應商,聚焦成都先導IPO

掃描成都先導的上下游供應商,我們不難發現兩個問題。

首先,公司的供應商中有一個挺神秘,就是成都佰奧美迪科技有限公司。

這個供應商是公司2018年的第四大供應商和2019年一季度的第二大供應商。成都先導在2018年和2019年一季度合計向佰奧美迪科技採購500萬貨品和服務。

根據企查查提供的信息,佰奧美迪目前處於存續狀態。

不賣藥的醫藥企業,無人上社保的供應商,聚焦成都先導IPO

但是,該公司的五險繳納人數均為0人,筆者想了半天也想不出和這樣一個處在存續期且五險繳納人數為0人的企業是如何產生500萬採購額的。

難道是一家空殼公司?

不賣藥的醫藥企業,無人上社保的供應商,聚焦成都先導IPO

同時,從公司歷年的收入區域分佈看,從2016年至2019年一季度,來自於美國的營業收入分別佔全部營收的80.8%、84.85%、84.14%、80.24%。可見公司存在對於單一區域的銷售依賴。

04

結語

成都先導作為一個準備上市的企業,其本身所處的行業還是非常不錯的,我們前面也提到了該行業最近幾年能有20%左右的複合成長率,這樣的成長性在目前的宏觀經濟形勢下,確實已經算是一大亮點。

但是成都先導處在這樣一個有前景的行業是好事也是難事。

不賣藥的醫藥企業,無人上社保的供應商,聚焦成都先導IPO

說他是好事,是因為未來行業預期好,整個行業未來會有更好的發展機會。

但是也有難事,難就難在競爭壓力巨大,由於行業的前景良好,誰都想在這樣的行業中分一杯羹,那麼從競爭的角度講必然還會有新的且頗具實力的企業加入競爭,這就考驗著成都先導的發展能力了。

目前行業尚不成熟,因此還給行業內的後進企業留有上升的空間和時間。未來,隨著行業發展趨向成熟,必然會造成頭部化傾向,龍頭企業的市場份額會越來越大。

不賣藥的醫藥企業,無人上社保的供應商,聚焦成都先導IPO

要知道,公司目前依然是依賴政府補助的。

2019年一季度公司產生淨利潤4442萬,而同期獲得的補助為4220萬。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補助的話,那麼2019年一季度其實僅僅能維持不虧損的狀態,而不可能有4442萬的淨利潤。同時,技術研發的進度也影響著公司未來的發展,甚至是行業的地位。

成都先導不同於常見的CRO類企業,具備藥物結構知識產權。

這在行業內,是一個重要的優勢。如能用好這個優勢,那麼可以說在未來的競爭中就多了一個利器,若使用不當,那麼不僅耗費了大筆的研究經費還不能產生實際的利潤,那就非常得不償失了。因此發揮優勢提高公司在行業中的競爭力是關鍵中的關鍵,從長期看這個問題更影響著公司的生存。

未來,成都先導的挑戰與機遇並存,公司本身的質地,也是優勢與劣勢並存。

不過,回到我們最初的疑點,一個依賴政府補貼,敢向0人上社保的企業採購500萬貨品、服務的企業。如果它IPO成功,你,敢投嗎?

不賣藥的醫藥企業,無人上社保的供應商,聚焦成都先導IP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