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打造國家西部金融中心

成都著名地標春熙路附近曾多次考古發掘出唐宋時期的街道、房址和排水道系統。專家認為,以春熙路鹽市口為基點,向東到水井坊(600779)一帶,向南到老南門大橋一帶,這一片區域是唐宋時期的商業區。四川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教授謝元魯日前接受採訪時表示,宋朝時期出現的交子極有可能誕生於這裡。

根據史書記載,中國最早的紙幣交子發行於北宋時期的成都。它不僅有著科學的發行制度和較為完善的準備金儲備,而且在通貨控制以及貨幣回收上也形成了科學的體系,遠遠走在世界前列。

謝元魯認為,交子的發行是世界貨幣歷史上一個難以磨滅的歷史節點,更是中華文化為世界金融領域帶來的巨大貢獻,“交子甚至可以看成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可以說,以金融為代表的城市軟文化方面,交子是成都的驕傲。

如今,在天府大道旁的交子公園內,一座專門展示交子前世今生的博物館剛剛完成了主體建設,今年將完成布展,向公眾開放。就在交子公園南側,全國首個金融業眾創空間——交子金融科技中心已經全面投入運行。交子在出現的1000多年後,成為成都建設國家西部金融中心的一個文化標誌。

交子公園和交子金融科技中心都屬於成都金融城的一部分,這裡正在建設集金融、商務、文化等特色功能為一體的國際化金融業集聚區。截至2018年12月末,成都金融城聚集各類金融及配套機構超過2050家,產業集聚數量及質量在中西部金融聚集區中居於首位。

放眼全國,成都金融業多項指標位居中西部第一。2017年9月,成都被正式納入倫敦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榜單。2018年9月,第10期“中國金融中心指數”排名顯示,成都位居全國第六、中西部第一。

金融業單項指標,成都亦名列全國前茅:2018年,成都市金融業增加值1750.2億元,佔GDP比重12%。截至2018年末,成都本外幣存款餘額全國排名第六,貸款餘額全國排名第七,保費收入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三。

事實表明,成都自古至今不僅是一個休閒舒適的世外桃源,更是積極奮進的商業金融名城。

成都的目標是,到2022年,建成立足四川、服務西部、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西部金融中心。

成都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中西部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成都的西部金融中心建設已經從單純的體量積累轉向核心功能凸顯,初步實現從傳統金融集聚向新金融生態圈構建的轉變,走出了一條金融創新發展之路。同時,成都將更加註重金融服務全省經濟發展,著力提升金融國際化水平。

可以看出,成都建設國家西部金融中心看重的是質量和與自身資源稟賦、區域特色和產業特點的匹配度。

為了升級競爭力,日前,成都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快建設國家西部金融中心的若干意見》四項配套政策,明確下一步成都聚焦構建中小企業全生命週期投融資服務體系的“5+2”政策、金融對外開放政策、金融科技政策、金融人才政策,促進金融要素在成都的加速聚集。

加速對外開放

為何交子會產生於成都而不是北宋的首都開封?謝元魯認為,成都當時的繁榮商業、國內領先的手工業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蘊,為交子的誕生提供了基礎。

從唐末開始,成都就坐擁“揚一益二”的繁華,到了南宋更是“繁盛與京師同”。

如今的成都正在建設國家西部金融中心,其金融地位與其產業發展、地處西部貿易、物流和信息交匯之地和“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密不可分。

成都正在融入國家對外開放大格局,打造國家向西向南開放的戰略前沿,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

成都的開放程度在中國西部處於領先地位。目前,已經有93個國際友好城市和友好合作關係城市、114條國際地區航線、17個國家獲批在成都設立領事機構。

事實上,成都已經成為多個世界高規格金融盛會落戶西部的首選城市。2013年的《財富》全球論壇第一次走進中國西部,舉辦地選擇了成都。2016年第三次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也在成都召開,這是該會第一次移師西部。

這也說明成都建設的國家西部金融中心已具備相當國際影響力。在歷次“全球金融中心指數”中,成都是中西部唯一上榜城市,第24期指數顯示,成都排名全球第79位,比上一期上升4位,持續領跑中西部。

成都金融業與世界的交流逐漸深化。貿易、物流和信息交匯之地成都先後舉辦了“成都80”全球大學生金融科技產品研發大賽、國際金融科技論壇、2018亞信金融峰會、香港西部金融中心推介會,成都金控集團、天府國際基金小鎮還在倫敦金融城建立了聯絡處。

目前,成都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跨境人民幣業務穩步增長,全市開展外匯資金池運營管理業務的企業達17家,開展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的銀行機構達36家,2018年跨境人民幣結算811億元,增長33.2%。

此次成都出臺的進一步加快西部金融中心建設的四項基礎配套措施中,金融對外開放政策尤其顯眼,包括獎勵外資金融機構總部、分支機構和功能性機構的招引。

結合成都市金融產業功能區規劃,上述政策對外資金融機構總部招引鼓勵力度最大,規定“對落戶的持牌法人金融機構,按其註冊資本的1%給予一次性獎勵,最高不超過4000萬元。”這與成都正在打造的功能性總部集聚區目標相吻合。

與此同時,除資金獎勵之外,上述政策強調構建與國際接軌的金融生態環境,提出優化外資金融機構落戶服務機制,打造全方位的國際化金融產業招商體系和服務體系。

目前,成都共有外資銀行16家、外資保險機構25家、外資股權投資基金6家,外資小貸公司7家。

此外,西部金融中心的對外開放戰略將與成都的對外開放戰略相匹配。西南財大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擎教授介紹,下一步,成都還將建設“一帶一路”金融服務中心,打造金融對外開放試驗示範窗口,發展供應鏈金融,促進“一帶一路”沿線跨境投融資便利化。

從金融集聚到要素盤活

迅鰩成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迅鰩科技”)是區塊鏈和數據安全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2018年迅鰩的營業額在700萬元左右,今年的目標是2200萬元。”迅鰩科技CEO夏琦說。

他認為,成都的地理、人才優勢及包容開放的姿態,為技術研發提供了溫暖舒適的環境,有助於激發創業者的創新能力。“我有信心在2至3年開啟迅鰩的IPO之路,和團隊的小夥伴一起將迅鰩帶上更高的平臺,更廣闊的海洋。”

夏琦的信心不僅來自於企業的業績,也來自於成都的金融環境。如果將資本比作血液,那麼實體產業就是軀幹,金融中心則為心臟,源源不斷地把血液送到全身各個器官,支撐其運行和發展。

已穩坐中西部金融綜合競爭力首位的成都不再滿足於金融資源的聚集,而是更加強調金融要素的盤活,藉助不同的金融業態來實現對企業、產業以及區域經濟的服務,做到西部實體經濟的“心臟”。

一直以來,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是民營和小微企業發展過程中的“絆腳石”。

人民銀行成都分行有關負責人介紹,該行建立健全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領導機制,鼓勵各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信貸資源等方面的支持和傾斜。

而工商銀行成都分行則成立了普惠金融事業部,建成了六家小微金融業務中心,專門服務小微企業,貸款投向建築、製造、批發、零售、農林牧漁等多達233多個細分行業。

目前,成都市民營和小微企業貸款可獲得性持續提高,融資成本持續下降。據人民銀行成都分行營業管理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月末,成都市金融機構支持1.6萬戶小微企業貸款,較上月新增894戶,小微企業貸款餘額5218億元,同比增長6.6%,增量325億元。

更為重要的是,當前,成都正在從機構型金融轉向功能型金融聚焦發力,持續增強“資本市場、財富管理、創投融資、金融結算、新型金融”五大核心功能。

3月10日,《2019年成都市產業功能區建設工作要點》正式發佈,強調在關鍵要素的精準匹配上,優化金融資本供給,推廣產業功能區金融服務主辦牽頭行制度。

具體而言,上述文件提出,2019年底前,成都將實現每個功能區有一個主辦牽頭行,每個企業有一個主辦銀行,做到金融服務“全覆蓋”。

為進一步助推實體經濟發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成都此次發佈的進一步建設國家西部金融中心的四個配套政策中,專門發佈了構建中小微企業全生命週期投融資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

此項政策集中推廣了成都交子金融“5+2”平臺,包括五大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平臺和兩大金融生態保障平臺,具體包括科創通、盈創動力、農貸通、天府融通、創富天府以及成都地方金融監管平臺和成都信用信息共享平臺。

成都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上述政策構建了廣覆蓋、多層次、全方位的中小微企業全生命週期和“募、投、管、退”全鏈條的投融資服務體系,根據企業在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不同層次和特點,提供針對性專業投融資服務。

截至2018年12月底,交子金融“5+2”平臺累計為超過6700餘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債權融資超過481億元,為420餘家企業提供股權融資近76億元,為3萬餘家企業提供投融資增值服務,推動80餘家企業改制上市,以新型融資服務模式助推成都理想境界、成都聯幫醫療等一批中小微企業成長壯大。

上述負責人介紹,未來,成都將加強“5+2”平臺中“5”和“2”平臺間互聯互通,依法依規共享信用信息,在“成都信用網”開設“信易貸”專欄,展示全域成都各區(市)縣的信易貸政策和案例,增加企業信用透明度,進一步便利中小微企業貸款。

培育“單打冠軍”

“這個地方進來就像一所大學,裡面設施、服務完備,辦公、飲食、活動都能在這裡進行。”餘雁南說。他是四川紛領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紛領科技”)的CEO,該公司專注為線下消費場景的小微企業提供“互聯網+消費金融”的解決方案。

“我們通過金融科技賦能,提升線下消費場景小微企業的競爭力,驅動其業務增長。”餘雁南介紹道。目前紛領科技已經服務了3C數碼、兒童教育、汽車後市場等多個行業、上千家的門店,同時與新網銀行、招聯消費、百度金融等數十家金融機構達成全方位生態戰略合作關係。

餘雁南所說的地方是位於成都天府大道旁、成都金融城內的交子金融科技中心,這裡是國內首家以金融科技為主導產業的眾創空間,聚焦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前沿領域,目標是要孵化金融科技創新項目,構建金融科技產業發展生態圈。目前,這裡已入駐60餘家團隊,入駐金融科技研發人員1400餘人。

餘雁南表示,交子金融科技中心最吸引團隊的一點就是“純粹”,具體來說,硬件支持一步到位,軟件服務平臺齊全,比如稅務、財務、創投服務。再者,就是這裡面匯聚了一批優秀的創業企業,能夠產生共鳴,甚至是業務合作的機會。

3月7日,交子金融科技中心迎來了一個新機構——卡斯商學院成都中心,這家總部位於倫敦金融城的商學院將通過平臺共建、信息互通、人才交流,促進成都與倫敦雙城校企地合作,為成都市金融科技發展創造培養國際一流人才。

不管是金融科技創新企業,還是金融人才培養基地,交子金融科技中心致力於推進的是金融科技在成都集聚創新發展,助力成都打造金融科技產業高地。

事實上,作為一個新興的區域金融中心,多位業界專家給成都支招,認為發展金融科技是成都追趕老牌金融中心的機遇。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就曾撰文指出,金融科技不斷髮展,以區塊鏈、大數據等為代表的高新技術不斷應用於金融業,金融科技是新一線城市的重要發展契機。以成都為代表的新一線城市,在建立金融中心的過程中,有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

“若要對成都發展金融提出建議,我認為應重點發展科技和區位優勢。”馬來西亞豐隆金融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陳珙君在接受採訪時指出,金融服務正處於發展的一大交叉路口,區塊鏈技術和數字金融服務得以應用,不管是消費者、零售商,還是承包商,都進入“網絡”,而成都正是一個科技發達的地方。

此次成都發布的進一步建設國家西部金融中心的四項配套政策亦包括金融科技政策,旨在促進創新突破,增強金融科技基礎研發能力,激發企業創新動能。

根據金融穩定理事會(FSB)的定義,金融科技(Fintech)主要是指由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前沿技術帶動,對金融市場以及金融服務業務供給產生重大影響的新興業務模式、新技術應用、新產品服務等。

金融科技產業風口,為成都發展金融科技提供了機遇,成都創新提出了國內首個金融科技企業認定標準並組建了金融科技技術專家組來對企業進行認定。

成都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金融科技在國內屬於新業態和新技術領域,制定產業政策,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認定標準量化和政策執行層面的問題,這是成都出臺金融科技企業認定標準的目的。

成都市在2018年初召開的建設國家西部金融中心大會上,提出構建以科技金融、消費金融、農村金融、供應鏈金融、綠色金融、文化金融為突破的新金融產業生態圈。

目前,成都提出的六大領域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在科技金融領域,交子金融科技中心實現了創新聚集,“盈創動力”科技金融服務平臺累計服務超過2.5萬家企業成長。

農村金融方面,“農貸通”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在成都市鄉鎮、行政村建設了282個農村金融綜合服務中心和2679個服務站,放款率達67%,打通了農村金融服務“最後一公里”,得到了中國人民銀行、國務院參事室等國家部委的高度評價。

供應鏈金融多式聯運提單融資超百例,成都自貿區位列第三批自貿試驗區“金融管理與服務創新”第一名。

文化金融方面,成都成立西南地區首家文化金融專營機構“成都銀行(601838)錦城文創支行”,設立總規模100億元的文創產業基金。

綠色金融方面,成都已經在新都設立了成都綠色金融中心,並於2018年成功舉辦首屆成都綠色金融高峰論壇。

國家西部金融中心彎道超車的目標很明確,強調國際視野,對標紐約、倫敦、香港等國際金融中心,實現差異化發展。其中,在金融科技方面,成都明確到2022年,成都將培育5-10家在國內具有行業龍頭地位的金融科技企業。

此次出臺的金融人才戰略為國家西部金融中心實現上述目標提供了人才支撐。成都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成都發布的金融人才政策特別細分了金融人才種類和專業領域,圍繞成都市新金融急需緊缺專業,將“技術金融人才”領域細分為科技金融、消費金融、農村金融、供應鏈金融、綠色金融、文化金融等專業。

目的是,加快成都市“科技金融、消費金融、農村金融、供應鏈金融、綠色金融、文化金融”新金融生態圈的打造,升級國家西部金融中心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