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青雲:欠債百萬,仍在地鐵上讀《莊子》,什麼讓她如此淡定?

曾經有人說: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還不是要給人家打工。

01

我有一個姐姐,零零年的時候大學本科畢業,進了一家建材民營企業做老闆秘書。工作了幾個月後,當時辦公室只有她和老闆在,她在做著分內工作,老闆突然來了一句:“你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我小學文化,你是大本畢業,還不是要給我打工?”

姐姐沒說什麼,只是尷尬的笑了笑。

又過了幾個月,姐姐看著老闆天天把兒子帶到辦公室,問了一句孩子不上學麼?

老闆說:“不上了,我是小學文化,可我一個月賺的比你一年都多,媳婦非讓兒子上完初中,要不然我早就把他弄來,跟我學學怎麼做生意,早日接我的班。”

詹青雲:欠債百萬,仍在地鐵上讀《莊子》,什麼讓她如此淡定?

確實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機遇,八十、九十年代,敢想敢幹,一部分人就能抓住那個時代的機遇,一飛沖天。

但這跟讀不讀書,讀多少書卻不是相關聯的。

可能要有人反駁我,說去年的雞蛋灌餅大媽,月入三萬,比都市白領、比一般的碩博士賺的多的多,但是各位全中國能有幾個月入三萬的雞蛋灌餅攤子呢?

月入三萬的雞蛋灌餅,同樣是靠機遇,正巧擺攤子的客流量大,競爭少。換個客流量少點的地方試試,看還能不能月入三萬。

真實的狀況是什麼,是凌晨起床,冬天在寒風中瑟瑟,等待著一個又一個不知道何時會來的顧客,每天賺些微薄的薪水,來維持家用。

所以不要用所謂的讀書無用、上學無用,來掩飾自己的懶惰,給自己一個心安理得不用學習的理由,說學了也白學,不如回家賣紅薯。

讀書的人賣的紅薯和不讀書的人賣的紅薯是不一樣的。

詹青雲:欠債百萬,仍在地鐵上讀《莊子》,什麼讓她如此淡定?

02

《奇葩說》播了五季,今年是第六季,不好意思,今年是第一次看,所以對老奇葩們沒有所謂的觀眾緣。

我看到的每一個人,對我來說都是新鮮的,我聽到的每一場辯論,都是耳目一新的。我發現每一個人的論點輸出都帶有這個人身上鮮明的特點,帶著他讀過的書,走過的路。

第一期,數學博士程思博和法學博士詹青雲打辯論的時候,關於要不要復活你愛的人。

一個相信科學用超強的邏輯思維說服你,一個用即用邏輯說服,又用情感打動,最後拔高到全人類的程度上,把人不斷的帶到他們的思維世界裡去旋轉。

詹青雲:欠債百萬,仍在地鐵上讀《莊子》,什麼讓她如此淡定?

陳佳凝和儲殷辯論時,她看他那麼不順眼,那麼想贏他,最後仍然慘敗,為什麼?

也許她是個追求自由的優秀的英語老師,但是在這場關於正確的廢話該不該說的時候,她在吶喊,她在聲嘶力竭。但是在內容既沒有邏輯上的說服,也沒有情感上的打動,甚至也沒有搞笑扎心的段子。

所以她敗了,敗得毫無懸念。

詹青雲:欠債百萬,仍在地鐵上讀《莊子》,什麼讓她如此淡定?

看了幾期《奇葩說》我發現,有才華的拼才華,沒才華的拼奇葩,但是往往更能打動人心的是那些有才華的人,而沒有才華的奇葩們也在努力的學習,提升自己。

因為他們知道,拼奇葩只能得一時之勝,卻不能幫自己走的更遠。

因為他們知道,觀眾需要更多的精彩內容,或發人深省,或令人深思,或給人勇氣,而這些不可能憑空而來,需要他們多學習,多讀書,多思考。

臺灣廣告公司奧美曾經有一個關於鼓勵大家閱讀的經典文案,其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

我害怕閱讀的人。因為他們很幸運;當眾人擁抱孤獨、或被寂寞擁抱時,他們的生命卻毫不封閉,不缺乏朋友的忠實、不缺少安慰者的溫柔,甚至連互相較勁的對手,都不至匱乏。他們一翻開書,有時會因心有靈犀,而大聲讚歎,有時又會因立場不同而陷入激辨,有時會獲得勸導或慰藉。這一切毫無保留,又不帶條件,是帶親情的愛情,是熱戀中的友誼。一本一本的書,就像一節節的脊椎,穩穩的支持著閱讀的人。你看,書一打開,就成為一個擁抱的姿式。這一切,不正是我們畢生苦苦找尋的?

所以不管我們的人生進程走到了哪一步,我們又有什麼理由放下手中的書,心安理得告訴自己讀書無用?

詹青雲:欠債百萬,仍在地鐵上讀《莊子》,什麼讓她如此淡定?

03

週末在公交車上,聽到兩個家長聊天,關於孩子學習的。

兩個孩子都上初中,一個家長跟另一個說,孩子學習不好沒關係,只要孩子努力了,實在不行上個技校,學個手藝就行。

對此,我一邊聽,一邊搖頭,不禁想起了一個朋友,他就是覺得上學沒用,初中畢業就上了技校。

三年技校,玩了兩年,第三年學校安排實習,實習一年後,覺得工作太苦、太累,一畢業就走人了。

然而沒有學歷、沒有技能的他,在找工作中屢屢受挫,最後他選擇自己幹,開了好幾家奶茶店,最後都幹不下去了。

他說:當初他覺得讀書沒有,但是又裝作很努力的樣子。他父母看他這麼努力,也不想逼他,便由著他,他說自己後悔了。

可是他說完後悔之後,依舊重複每天的生活,對於讀書和成長,他已然放棄。在這個越來越需要拼才能的社會,他的未來,可以預見。

詹青雲:欠債百萬,仍在地鐵上讀《莊子》,什麼讓她如此淡定?

週末看更新後的《奇葩說》,這一期主要辯題就是美術館起火了,救畫還是救貓?

我平時是一個淚點很高的人,從小就不愛哭,但是在詹青雲開口的那短短几分鐘,我淚流滿面。

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哭,最開始我還以為是因為自己被她的才華折服。

直到這幾天看了武志紅老師的《為何越愛越孤獨》才明白,原來我們每個人都存在一個“真我”和“小我”。

平時表現在外的是“小我”,而“真我”被深深藏了起來,需要去找尋。

當時詹青雲講到,前輩們用生命去保護文物時,那一瞬間彷彿“真我”出現,穿越了時空與前輩們的“真我”相遇,感受到了他們的喜與悲,感受到了他們的堅定與執著。

那一刻我明白自己感受到,自己明白為什麼流淚,是閱讀帶給我的。雖然學業已經終止,但是在讀書這條路上,我會走到生命的終結。

詹青雲:欠債百萬,仍在地鐵上讀《莊子》,什麼讓她如此淡定?

04

有的人說,我已經不上學好多年了;有的人說,天下書籍千千萬,我們從哪裡開始呢?

我這裡把書分為幾類:文學性書利於陶冶情操,回顧歷史,比如小說、散文、歷史類書籍,它們可以讓我們學識更廣博,但是這種書籍我們只看經典就好。

工具類的書提供的是方法,比如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在所做的專業上一展所長,我們需要就去讀,感興趣就去讀,既不需要也不感興趣可以暫時不去閱讀。

還有兩類書,一類是心理類的,一類是科學類的,前者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認識自己,後者可以幫助我們認識這個世界本來的樣子。

前者療愈我們的內心,後者讓我們更加了解現實,而不是生活在一片虛妄中。

閱讀這兩類書可以幫助我們不管身處何種境地,都可以不斷療愈自己,可以更從容淡定的面對人生這段旅途。

詹青雲:欠債百萬,仍在地鐵上讀《莊子》,什麼讓她如此淡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