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重塑”電商,到底是不是個偽命題?

毫無疑問,“直播電商”的概念已經火了。

被稱作“淘寶第一女主播”的薇婭,曾經創造過單場銷售額超過2.67億元的記錄;“口紅一哥”李佳琦在今年天貓雙十一的預售首日,僅僅用了5分鐘就賣出了上萬支口紅,帶貨能力可見一斑。

直播“重塑”電商,到底是不是個偽命題?

但是,關於直播帶貨的負面報道也接踵而至。

前不久,李佳琦直播銷售不粘鍋時,遭遇現場“翻車”,不僅登上了熱搜而且輿論還在持續的發酵。

10月30日,品牌方做出回應:“我們的產品質量沒有問題,都有經過檢測符合國家標準。另外,李佳琦不太會做飯,雞蛋是從冰箱裡拿出來的,操作上是有問題的。”

不僅將鍋毫無保留的甩給了李佳琦,而且順帶侮辱了所有人的智商。

果不其然,隨著品牌方的解釋,#品牌方回應李佳琦直播粘鍋#微博話題迅速登上了熱搜,閱讀量迅速達到了3.4億。

或許是受此事的影響,11月1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佈了《關於加強“雙11”期間網絡試聽電子商務直播節目和廣告節目管理的通知》,強化對直播電商的監督和管理。

可以說引發了帶貨主播們的集體恐慌!

不過,誰也不能否認的是,加強監管恰恰反映的正是直播電商的繁榮。正因為此,相信很多人都對產生了這樣的疑問:

在直播電商發展如火如荼的背後,直播是否重新“塑造”了電商?

01

直播電商:

線上網絡購物的2.0版本

淘寶直播負責人曾經對“淘寶直播”做出這樣的解釋:“本質上說,無非是線下傳統商場購物的線上演化”!

怎麼理解呢?

直播“重塑”電商,到底是不是個偽命題?

在傳統的購物習慣下,消費者一般都是逛完一間門店再逛另一間門店。於是,為了給消費者帶來集中購物的體驗,商場的概念被開發了出來。在這個概念下,當消費者在某一款產品面前駐足時,導購員或者銷售員便會向前給予講解。

從根本上說,傳統商場購物屬於“人找商品”的消費場景範疇!

到後來,隨著互聯網的蓬勃發展,線上購物的消費方式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追捧。

不過,網上購物雖然提高了效率降低了購物成本,但是依舊是“人找商品”的傳統模式。即便通過大數據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商品找人”的功能,但依舊無法營造出線下的購物體驗。

舉例來說,雖然商家通過“圖片+文字”的方式展示商品,但是卻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通常情況下,商家並不知道究竟誰“走進了”自己的店鋪,因此客服只能被動的問題,無法達到“導購員”的角色。

但是,“直播電商”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

直播“重塑”電商,到底是不是個偽命題?

主播不僅可以向消費者展示自己的商品,還可以與每一位走進“店鋪”的消費者進行互動。於是,將線下的購物場景線上化。

很顯然,直播電商既區別於傳統商場的購物場景,也區別於電視購物無法實現的“人與人直接的交流反饋”。當然,也區別於傳統電商只靠著“圖片+文字”的銷售方式。

正因為此,我們將“直播電商”稱之為線上購物的2.0版本。

02

“人”是直播電商的核心

構建起“人到人”的新型電商關係

“人、貨、場”作為零售行業永恆的概念,不管商業模式和技術如何變革,零售的基本要素永遠不會褪色。

但是,在不同的時期,三者之間的重要性也有所不同。

直播“重塑”電商,到底是不是個偽命題?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貨”毫無疑問排在首要的位置。正因為此,廠家處於零售業的核心;到後來,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無論是線上賣家還是線下賣家,都認識到了“客流量”的重要性,否則任憑商品再好也很難在商品過剩的大海中脫引而出。

因此,“平臺”和“場地”成為了零售業的核心。

如今,隨著新零售和直播電商的發展,我們再次發現,“人、貨、場”的關係再次發生了改變。在直播電商的消費場景下,“人與商品”的關係逐漸讓渡於“人與人”的關係。

簡單的說,消費者走進一間線上店鋪,其做出是否購買某商品的決策不再依賴於“商品文字說明和圖片展示”,而是依賴於主播的推薦。

直播“重塑”電商,到底是不是個偽命題?

正因為此,“人”成為了直播電商的核心,成為了構建起新型電商關係的紐帶!

在過去,我們常說淘寶上只有三種生態,分別叫做買家、賣家和服務商。但是,在直播電商的新場景裡,我們需要將其拆分成“買家、賣家、服務商和主播”。

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擁有先天優勢的明星成不了網紅主播呢?

在我看來,並不是明星成不了網紅主播,而是明星的帶貨能力相對來說差了一點。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明星的人設更多存在於影視劇和綜藝節目當中,距離帶貨的人設比較遠。

要知道,一個優秀的淘寶主播不僅要兼具“導購+模特+客服”多重角色,還要在選品上下大功夫,並不是商家讓你賣什麼就賣什麼。更關鍵的是,隨著名氣的提高帶貨能力的增強,還要深入到供應鏈環節和售後服務環節。

03

直播“重塑”電商

深入到供應鏈環節中去

在去年淘寶直播1000億元的交易額裡,排名前三的類目分別是“服裝”、“珠寶”、和“美妝”。為什麼會是這三個品類呢?

在我看來,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方面,這三個品類的商品處在“供大於求”的階段,且商品高度非標準化;另一方面,由於消費者對這三個品類商品的需求也是高度差異化的,也就是說所謂的“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不存在量化的標準。

直播“重塑”電商,到底是不是個偽命題?

由此,也折射出了主播們的一大困惑,那就是如何保證在每天的直播中,確保源源不斷的有質量保證的商品推薦。

答案是,深入到供應鏈環節中去!

不妨以服裝為例。

在傳統服裝品牌時期,品牌的常規操作都是提前一年預測,採取的是“先生產+後銷售”的模式,稍不留神就會導致高庫存。

但是,針對這樣一種現象,即便是zara這些快時尚品牌,也都表示無能無力,頂多只是將預測的時間壓縮至半年,並且降低從研發設計到門店銷售的週期。

但是,這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幸運的是,這個一直困擾服裝品牌的頑疾,如今被直播電商解決了!

由於主播通過直播與用戶建立起了直接的聯繫,因此主播可以直接拿著樣品進行測試或者詢問建議,再根據反饋以及預售的訂單數進行生產。如此一來,對於廠家來說,潛在的損失大大降低。

由於與消費者需求匹配的效率大幅提高,商家的潛在風險大幅降低,因此還能夠與供應商協商更優惠的價格,進一步增強與粉絲的黏性。

不僅如此,主播與供應商還能夠在“供貨”和“售後服務”上達成協議,既能夠避免“有訂單無貨”問題的出現,又能夠通過優質的服務打造與其他主播的差異化。

可以說,深入到供應鏈環節的深入,可以實現“供應商、主播、消費者”三方利益的共贏!

當然,對於主播來說,這樣的行為能夠讓其在越來越競爭的主播遊戲裡,持續的保持競爭力。

04

如何打造具有持續競爭力的直播電商?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電商主播的帶貨能力被驗證,會有越來越多的商家和個人去追逐“直播電商”的新風口。

結果勢必會導致主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直播“重塑”電商,到底是不是個偽命題?

那麼,如何打造具有持續競爭力的電商主播呢?

第一,順應“貨品時代”向“內容時代”轉變。

事實上,淘寶直播的發展路徑與淘寶如出一轍。在淘寶直播發展的初期,由於參與電商直播的玩家較少,且有淘寶的鉅額流量扶持,因此吸引流量並不困難。而消費者由於新鮮,也都往往抱著嚐鮮的心理。

因此,在這一時期,曝光便相當於銷量。

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湧進直播這個賽道,主播們開始比拼性價比。正因為如此,即便是李佳琦這樣的超級網紅,也會靠著優惠券和折扣吸引用戶。

但未來的趨勢是,性價比未必有出路,主播們比拼的除了對供應鏈的掌控之外,還需要“製造內容”。簡單的說,主播不能只是純粹的推薦商品,還要會說產品及自身的相關故事,還要有口才、懂風趣、有顏值、善於包裝。

簡單的說,主播會越來越娛樂化,成為一場“表演秀”!

第二,始終聚焦於“從人到人”的社交電商關係。

在過去,無論是“人找商品”還是更高級的“商品找人”,終究屬於“人與商品”的範疇。但是,如果要具備可持續競爭力的話,勢必要建立並且維護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不妨回想一下,那麼同一件門店的不同導購員,擅長與人打交道的往往業績會更好。原因就在於,

儘管商品本身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與人之間的關係。

因此,即便在社交電商關係中,大家彼此都不認識,但是也要建立起“雖然你我並不相識,但是彼此信任”的關係。

第三、始終聚焦於以粉絲利益為核心。

為什麼李佳琦直播會“翻車”,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摒棄了“以粉絲利益”為核心的觀念。很明顯,為了在雙十一期間賣出更多的貨,李佳琦團隊在選品上降低了標準,甚至於說乾脆放棄了標準。

要知道,人設一旦翻車,那麼再塑造可就比登天還難!

因此,務必比品牌更加呵護自己的名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