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正大、海大、中牧、新華揚、豐尚 細數農牧企業國際化吃過的苦

當前,隨著行業的逐漸規範,市場趨於成熟,國內農牧企業的發展也遇到了瓶頸,海外市場作為一個新的突破口和增長極,越來越受到國內企業的青睞。但是,由於政策、文化等的差異,中國農牧企業國際化進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各種風險。如何把握機遇、避免踩坑?由新華揚集團主辦、新牧網承辦的2019中國農牧業首腦峰會上,海大集團常務副總裁陳琦;新華揚集團董事長詹志春;新希望六和股份總裁鄧成;中牧股份董事長王建成;正大集團農牧食品企業中國區資深副董事長周永順;豐尚公司國際營銷總裁劉廣道對此進行了圓桌研討。

圓桌研討:海外市場的風險與機遇

著名管理學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彭劍鋒擔任主持

主持人:隨著中國越來越走向開發,中國農牧企業在國際化進程中面臨怎樣的機遇,同時又面臨哪些挑戰,如何應對?

新華揚集團董事長詹志春

詹志春:我覺得就是海外擴張無非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產業擴張,就是像新希望等企業有錢、有人才、有技術、有國內成熟的經驗,進行全球產業的佈局。我能夠分享的就是產品的擴張,新華揚也做了十年的海外貿易,銷售市場包括40多個國家,而且新華揚也是中國第一個把酶製劑在歐盟註冊的企業,註冊的門檻很高。所以中國的產品要想實現這樣一個全球化,首先真的要了解全球顧客的需求。二是全球化的人才很重要,我們遇到最大的困境就是全球化的人才和遊戲規則。三是中國產品拓展海外市場的競爭力。當前中國產品進入全球化的步伐越來越快,也很有機會。

正大集團農牧食品企業中國區資深副董事長周永順

周永順:我們要知道這個行業的發展方向,轉型、轉軌才有保障。正大集團作為跨國企業,已經在中國實現了人才本地化,這樣的好處就是在文化融合、產業發展、政策利用等都有優勢。我們今天的主題是轉變、轉型、轉軌,轉變相對容易一些,轉型轉不好可能會要命,轉軌更麻煩。我所在的正大農牧食品企業,這麼多年來的變化是從飼料開始到養殖,再到食品,從生產的原料轉化為利用原料生產的食品。後來做餐飲零售,在研究消費者的時候遇到比較多困難,不轉軌是不行的,我們有一個要求就是新事業新的人去做。這個問題的根本還是人才,我們為了食品加工、零售這一塊,利用集團的資源每年派幾百人去在實踐中學習,為期半年,一個人差不多一次要花50萬塊錢,所以正大集團對人才的培養比較捨得花錢。

中牧股份董事長王建成

王建成:當今世界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特別是我們農牧業,中美貿易戰最關鍵的、受到最大沖擊的是農業領域,非洲豬瘟加上全球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使我們國家畜牧業處於大變局、大調整、大轉型的一個歷史節點,這樣一個背景下我們既要防範黑天鵝,另一方面就是大變局中我們怎麼樣主動謀劃、主動求變。中牧走出去分3個階段。一、上世紀80年代末,主要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產品,這方面我們一直孜孜不倦,中牧集團是全球前十強總經銷總代理,到現在包括非洲豬瘟之後我們也是主動進口全球豬牛羊肉等優質產品。第二步是我們走出去的問題,把我們的產品想方設法賣到國際市場,企業生產的產品將來都要符合FDA的標準、歐盟的標準,但認證要求非常嚴格。我們不光是產品認證,而且整個工廠認證、企業認證,所以我們走出去的步伐較快,預計今年動保產品出口到南美、東南亞、中東歐包括非洲可能在5千萬美金左右。第三步是基地要走出去,這方面我們交的學費比較多上世紀90年代我們在南美買了農場,但由於當地政局動亂我們虧損較大。所以走出去要特別注意目標國的法律體系與市場經濟體系是否健全。

海大集團常務副總裁程琦

陳琦:海大在過去若干年在海外的佈局主要以深耕越南市場為主,這兩年步伐逐步加快,從越南到印度到厄瓜多爾、印尼、馬來西亞,包括接下來緬甸,我們看很多國家的一些市場機會,同時加大和加速對外投資步伐。這背後的實質是我們看到海外市場的機會,一方面這些市場的養殖業沒有被滿足的需求還有很多,不管是產品、服務、技術等角度都還有很多改善的空間。另一方面,國外整個飼料行業的競爭格局相比國內好,這也給了我們比較大的市場空間。第三方面,在海外我們看到包括水源、土地等非常好的養殖資源在養殖端可以創造出巨大的效益。從這些方面來說,國際化的戰略會成為海大集團下一步發展很重要的一個戰略。而國際化的挑戰也有幾個方面,一、是如何建立一個非常有效的國際化的這種公司管理?二、我們對海外佈局當中人才基本上都是我們自身培養然後輸出去,長遠來看我們必須要用當地的人才去管理當地的業務,目前集團已經針對性地區培養海外的國際化人才。從長遠來說,每個行業競爭到最後,更多還是要回到效率,回到我們的產品優勢,回到綜合競爭力的打造,我們希望在國際化的路上把每一步走穩,把競爭優勢逐漸樹立起來。

豐尚公司國際營銷總裁劉廣道

劉廣道:豐尚公司經過20多年的發展,目前已經邁進140多個國家,。我們第一步做的就是市場國際化,把我們的先派人出去,把市場拿回來,第二步做了研發,發現這個產品要跟全球適應的話,我們在全球各地建了研發中心,最後把生產服務國際化,下一步我們在印度、南美籌劃建場。中國企業走出去比較難的第一個是人才,第二個就是渠道,第三個產品。開始大家會有一個思維定勢,認為中國的產品不好,就這一點我們要花很長的時間去突破這個點。我們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人才,還有國際運營,我們叫跨文化管理。我們現在也在逐步學習、完善,下一步也希望跟我們農牧業的巨頭合作,抱團走出去。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